双喜临门的纳乌鲁孜节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纳乌鲁孜节,丝绸之路
  • 发布时间:2015-10-19 10:10

  纳乌鲁孜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古老、最能反映其民俗传统的重要全民族性节日。据乌有关文献考证,纳乌鲁孜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东方日历中的春分之日、新年之始就是纳乌鲁孜,从这一天开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民开始下田劳作。节日当天人们通过聚餐、烹饪嫩绿的青菜以及春耕等方式庆祝,并规定要停止战争,禁止冲突和争吵,享受和平和安宁。在许多穆斯林国家和聚集区这一古老习俗延续至今。

  纳乌鲁孜节意在让人牢记并感恩大自然,象征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正如卡里莫夫总统所言:“纳乌鲁孜代表大自然的慷慨、强大、广阔无边和生机永存,也象征古老的历史文明和民族价值观永垂不朽。”苏联时期该节日曾一度遭禁,直到1989年才得以恢复。1992年根据乌总统提议,这一天被定为全民法定假日,并在塔什干文化公园修建纳乌鲁孜广场用以举办节日庆祝活动。2009年9月,纳乌鲁孜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2月,在土库曼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伊朗和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倡议下,联合国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国际纳乌鲁孜节。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纳乌鲁孜节的假期长短不一,庆祝的方式也略有区别。

  按照惯例,节日当天乌兹别克斯坦全国各地的社区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通常总统不仅会发表演说,还会与百姓一起联欢。今年的纳乌鲁孜节因临近总统大选而格外热闹。与总统一起联欢是众人最为期盼之事,大家也十分关注年迈总统的身体健康。在庆祝现场,我们看到卡里莫夫总统身着笔挺西装、面容慈祥、身材匀称、步履矫健,根本不像77岁的年迈老人。烈日当空,总统站着发表了30多分钟演讲,在演讲接近尾声时应邀在座位前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接着,走下看台,绕场一大周,边跳边与群众握手打招呼,这不仅表现了他一贯的亲民作风,也向世人展示出伟人的强健体魄。从场内无数次迸发的雷鸣般掌声、欢呼声便可感知总统连任是顺理成章之事。

  民以食为天,纳乌鲁孜节自然少不了美味的佳肴。除了传统的肉粥、烤包子、馕、点心以外,令人印象最深的还属“苏麻拉克”和“大锅羊肉饭”。

  “苏麻拉克”是节日必备的一道传统小吃,它是初春娇嫩的麦粒,历时24小时,不间断熬制而成的一种浓稠状、巧克力色、具有天然纯香的甜羹类美食。其美味之处在于没有任何添加物,完全是麦粒自身散发的特有清香和甘甜,不仅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糖尿病患者也无需讳忌,而且保质时间还比较长。在大锅熬制苏麻拉克的过程中,当地人通常会默默许愿,并认为这样会很灵验。

  “大锅羊肉饭”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新疆菜中就有著名的羊肉饭。但想要品尝由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厨制作的供500多人同时享用的“超级大锅羊肉饭”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大锅羊肉饭确实很香,幸运的我还得到第一大厨羊肉饭的独家秘方:先油炸羊肉块,后入微炒的洋葱条,再加生胡萝卜条以及泡了一晚上的大米。之后,放入孜然、黑胡椒粒、盐等调味品,适量添水。最后,快熟时放点葡萄干。对于喜欢吃硬米饭的人,这绝对是天下最好吃的羊肉饭,让你垂涎欲滴、欲罢不止。据说,乌人人都会做羊肉饭,但各家秘方各不相同。百菜千味,这与中国烹调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乌两国都是东方文明古国,历史上,伟大的丝绸之路曾将两国经济、文化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乌兹别克斯坦是东西方古丝路的必经之地。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到过巴克特里亚(中国史籍称“大夏国”)。中国的丝绸、毛皮、漆器等物品经巴克特里亚等地运往西方。康国(乌北部地区)是最早与中国汉朝交往的中亚古国之一。5世纪从中国引进的养蚕业在费尔干纳已非常普遍。大唐皇帝李世民喜爱的宝马中也有来自康国的。由于东西方商路通畅,乌撒马尔罕、布哈拉、巴伊肯特和铁尔梅兹等地成为国际贸易之城。除了经济交往,中乌两国东方文化基因中也拥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讲究仁爱、礼仪,崇尚节俭;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朋友;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两国还都是多民族之国。在当今,中乌两国的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日益紧密广泛,而且随着一路两带新战略的实施,古老丝绸之路上的两国将会继往开来,绽放出新的友谊鲜花。

  杜艳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