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国际涉藏话语权的思考
- 来源:对外传播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西藏,涉藏,话语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1 15:32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境外涉藏报道分析
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繁荣发展的事实,使西方涉藏报道“一边倒”的局面逐渐发生变化。尤其近年来,国际涉藏舆论环境持续趋向于我有利的变化,客观认识西藏发展和达赖真面目的声音在增多。但出于种种原因,国际涉藏舆论斗争依然尖锐复杂。我涉藏对外传播在讲好中国西藏故事,传播好西藏声音,努力提升国际涉藏网络斗争的话语权方面,尚有很大空间有待提高。
国际涉藏舆论环境持续趋向好转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发展,揭穿了达赖集团和西方“援藏”势力关于西藏的谎言,国际涉藏舆论环境持续趋向于我有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
1.客观认识和评价西藏发展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承认中央对西藏发展的投入及西藏发展取得的成就。美国《新闻周刊》指出,中国对西藏的投资使西藏经济繁荣,给藏人带来实惠。二是驳斥达赖集团和境外不实报道对西藏的错误宣传。《印度教徒报》总编辑拉姆指出,“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对待其少数民族方面做的比中国对藏人做的逊色得多”。三是认为藏民对现在的生活和中央政府表示满意。德国作家汤姆.卡恩在接受德国《法兰克福新闻报》采访时指出,西藏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是个被占领者奴役的地方,事实完全相反,大多数藏人对现状满意,他们不想推翻现政府,更不希望“西藏流亡政府”回去。四是承认西藏文化和宗教传统得到保护。许多赴西藏参观访问的外国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在大昭寺等宗教场所,每天都有大批佛教信徒转动经轮、绕殿祈祷。五是关注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对西藏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质疑和批评达赖的声音在增多
近年来,境外主流媒体的涉藏议题选择和倾向性呈现出新变化,频频出现批评达赖的声音,主要包括以下五点:一是认为达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政客”。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题为《达赖和他的西藏》的文章称,达赖在“西藏问题”上是个政客,他要求实行更多自治的西藏,大约1000年前就已经覆灭了。二是揭露达赖历史和道德上的污点,包括达赖勾结美国中情局、践踏儿童权利导致几百个家庭骨肉分离,以及达赖历史上在西藏实施专制统治等。三是批评达赖关于藏人自焚的立场和态度。达赖对持续发生的藏人自焚事件或不闻不问,或表示“不便表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德国《日报》等媒体纷纷批评达赖的“中立”态度不符合“和平人士”形象,明确指出达赖应谴责并阻止自焚事件。四是揭露达赖进行宗教压迫和政治专制。达赖进行宗教压迫和政治专制的报道不断见诸西方报刊、电视等主流媒体,其“善良”、“宽容”、“热爱民主”的假面目被揭开。五是披露达兰萨拉“流亡藏人”真实情况。
3.支持达赖的力度在减弱
主要表现在外媒炒作涉藏敏感事件的兴趣明显下降、对达赖反宣传活动的关注度在下降、不少传统上支持达赖的国家出现明显政策变化等方面。近两年来,在二三月份敏感日期较为集中的时期,以及境外藏人或人权组织发布境内发生“藏人自焚”或我“迫害”藏人的消息时,外媒很少出现像前些年那样集中报道,甚至炒作的情况,借敏感事件炒作向我施压的场面没有出现。由于近两年达赖集团在国际社会明显遭到冷遇,甚至被“边缘化”。为挽回影响,达赖集团明显加大了反宣传力度,将2014年定为“圣尊达赖喇嘛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举行20多项活动进行反宣传,同时重新推介“中间道路”。但达赖集团的卖力表演并未能吸引境外主流媒体的目光,舆论影响力非常有限。多国政府对达赖窜访持“冷对”态度,尤其是传统上支持达赖的欧盟国家出现明显政策变化。
4.揭露一些国家将“西藏牌”作为战略推手
一些境外报道对西方国家打“西藏牌”的目的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评论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时,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的报道认为,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强国来说,“西藏问题”是一个绝佳的战略推手,是这些国家向北京施压的一种方式。
争夺国际涉藏话语权的思考
1.加强对西藏经济、文化、旅游等话题的传播
针对目前境外涉藏舆情政治化的倾向,我们应加大西藏经济、文化、旅游等软性话题的传播,对冲境外涉藏议题设置。一方面,由于观念差异和西方的国家战略,涉藏问题在政治方面短期内获得西方认可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正面传播西藏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这是包括达赖集团在内的境外各种势力无法否认的。我们应加大对西藏形象起正面、积极作用的经济、社会议题的报道和解读力度,提升外国受众对我涉藏政策的认知度和好感度,逐步影响其政治化偏见。由于达赖集团的宣传蛊惑,外媒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破坏了西藏环境、西藏文化和宗教特性,藏人被“边缘化”。我们可重点宣传政府对西藏环境、语言、文化和宗教特性的保护,大力宣传藏区各项民生举措,通过普通藏民受益经济发展和宗教、文化的繁荣等“西藏故事”,扭转外界有关“藏人是藏区二等公民”的错误认识,驳斥达赖的“西藏文化濒于灭绝”等荒谬言论。
2.增加涉藏对外传播的主动性
加强涉藏对外传播的主动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精心进行议题设置,变被动辩护为主动引导。实现“政府要说明的(政策议程)、媒体感兴趣的(媒体议程)、公众关心的(公共议程)”三者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引导和影响公众的目的。二是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对外发布权威信息,掌握主动权。大量正反案例告诉我们,只有让真相跑在谣言之前,牢牢掌控对事态的“第一定义权”和“第一解释权”,才可能把握舆论主导权,防止出现舆情危机。三是在境外各种舆论阵地积极发声,引导舆论。我们要善于利用西方主流媒体的平台发出声音、传递信息,主动邀请和接受西方主流媒体采访,主动向它们提供涉藏背景资料。要在知名社交媒体开设账号,重视在境外网络论坛跟帖、回帖中“抢楼层”,对舆论产生导向性影响。
3.加快培养涉藏外宣意见领袖
目前我方涉藏声音在境外相对较弱,没有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藏学研究中心主任罗比.巴内特、藏族作家唯色这样在境外涉藏报道中经常被引用的意见领袖,而部分官员对于外媒采访涉藏问题所采取的“回避”态度,更影响了中国涉藏声音的对外传播。在这方面,我们应增强国内涉藏官员、藏学家、喇嘛和高僧等人士的外宣意识。涉藏官员、专家学者和高僧大德可通过接受外媒专访、利用外媒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在国际涉藏舆论中增强中国声音;建设好涉藏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发言人权威发布国内涉藏信息,及时回应境外谣言,有效影响境外涉藏舆论;组建一支了解涉藏问题、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团队,加大对涉藏问题的深度报道和解读,与西方争夺涉藏话语的定义权与解释权。
4.话语方式上做好与西方话语体系的对接
使用西方受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并贴近其接受习惯:一是摒弃国内熟悉的政治性语言和盛气凌人的强势言辞。二是报道方式要平民化、生活化,多讲西藏普通民众的故事,新闻点不能仅仅放在政策和领导身上。三是要善用比较。西方民众多对西藏缺乏基本认知,将涉藏议题与其熟悉的内容进行联系,便于其理解和接受。四是要善于“以情感人”。许多时候,情绪引导比单纯说理更见成效。要考虑藏民宗教感情,对达赖不应使用过于带有感情色彩的措辞,更不能对其进行人身攻击。五是不回避问题。如果实事求是地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失误,则往往会赢得公众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容易给人留下负责任、敢担当、可信赖的良好印象,对增强舆论引导力大有助益。六是传播方式要适合媒体类型特点与受众的阅读习惯。
5.重视和加强涉藏网络阵地建设
涉藏网络舆论阵地建设包括网站建设和自媒体建设。我国目前仍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藏品牌网站,与西藏在国内外的受关注度不成正比。我们可整合协调各方涉藏宣传力量和资源,重点建设一两家涉藏外宣窗口网站,提升其新闻价值和深度报道水平,形成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使其成为境外民众了解涉藏信息的第一渠道,以及最为可信和权威的信息源。此外,自媒体正成为国际涉藏舆论斗争的新阵地,加强自媒体涉藏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成为当下一项重要课题。借鉴国内利用政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成功经验,应鼓励各级涉藏外宣职能部门在重要国际自媒体上开设账户,发布官方信息,与“藏独”分子在国际自媒体上展开舆论斗争。从网络新闻传播规律和实践看,涉藏网上外宣品不需要追求“高、大、上”,“小、精、短”的作品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宁曙光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