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齐鲁大地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齐鲁,航空摄影
  • 发布时间:2015-11-04 11:14

  相对一般摄影作品来说,航拍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因此往往能诞生十分迷人的影像。居高临下俯瞰世界,更能体会到山峦的逶迤,丘陵的起伏,良田的广袤,大海的无垠……此次本刊邀请到摄影家侯贺良,讲述自己与航空摄影的故事。三十年间,从泰山之巅到黄海之滨,从蓬莱仙境到京杭运河,他飞越山东大地,通过一幅幅精彩的航拍影像,与读者共同分享航空摄影的魅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几位同事一起登上一架军用「运五」型飞机,共同执行航拍沂蒙山区的任务。那天天气晴朗,但气流很大,飞机颠簸得厉害。几个小时下来,同机的几个人晕的晕、吐的吐,而我却没有丝毫不适。那一次,我被眼下山间的景色迷住了。从几百米至上千米的高空俯瞰绵绵群山,恢宏的气势,丰富的色彩,还有蜿蜒曲折的线条所构成的视觉效果与美感,都是我此前从未感受和体验过的。从此以后,我开始与航空摄影结下缘分。

  第一次体验航空摄影,唯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手中那台不带马达的机械相机无法迅速地把自己想要表现的景色连续记录下来。此后,我参与航拍的机会越来越多,登上过诸如中国产「运5」、苏联产「米8」、美国产「R-22」、「R-44」及法国产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慢慢地也积累了一些航拍经验。特别值得欣慰的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开始使用佳能E0S系列的几款相机,弥补了首次航拍遇到的遗憾。

  捕捉转瞬即逝的景色

  每次航拍,我至少会准备3台相机。我使用最多的,就是佳能EOS-1N和EOS-1N RS相机,还有一台120相机。通常,我在起飞前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检查相机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如果电池电量不足,虽然也能开启相机快门,但是有时却不能自动输片或自动倒片,因

  此贻误宝贵的拍摄机会。所以说,航拍途中更换电池是最让人心烦的事情。

  其次,我要做的是将相机的操作模式调整到自己所习惯的档位上。平时拍摄,我喜欢使用光圈优先(AV),这样可以控制景深,突出摄影艺术的造型特征。而航拍时,我则习惯采用速度优先(TV),因为在飞机高速飞行的状态下,首先要考虑的是拍出的画面是否清晰。因为在距离地面少则几十米,多到上千米的航拍过程中,景深已退位成了次要问题。应该说,使用佳能EOS-1N和EOS-1N RS相机的高速快门加上每秒6幅的高速连拍输片模式,完全可以轻松地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丽景色,胜任各种情况下的航拍任务。

  体力、勇气和意志的考验

  当然,配备了性能优良的相机并不等于就具备了高超的航拍技术。机器虽好,也要去熟悉掌握。航拍改变了传统的摄影视角和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人的体力、勇气和意志的要求,甚至要超过对技术上的要求。

  曾经有一次在山区航拍,那天的天气不是太好,山谷与山梁间的风向变幻莫测,我乘坐的R-22小型飞机,好似在空中翻转穿行。飞机飞回驻地后,飞行员悄悄地对我说:「刚才飞过一道山梁上时,一阵强侧风让直升机的旋翼瞬间处于停转状态。」如果不是飞行员经验丰富,处理得当的话,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他还告诉我:「以前没

  遇到过这种情况,事后想想还直后怕。」还有一次,初春三月在山东淄博拍摄,那天天气很冷,航拍时飞机舱门要卸掉,我要将身体探出舱门外,开拍不一会儿,全身就冻僵了,感觉冷风真的钻到了骨头缝里。两个多小时以后,我已经无法挪动脚步,一屁股坐在地上,晒了好长时间太阳才能动弹。回到驻地后盖上两床被子,躺了三个小时,才觉得身上渐渐暖和,找回点活着的感觉。

  说实在的,这些经历从没有影响过我对航拍的热爱。我觉得航拍摄影家就应该具备这种把危险抛到脑后,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从飞机上透过镜头俯瞰大地和海洋,我感到的只是一种拍摄的愉悦,一种飞越的享受!

  换个角度看风景

  我的航拍作品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自然风景;一部分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还有就是城市、乡村及反映基础建设和人们劳动成果的。在拍摄黄河入海口、微山湖、九鼎铁槎山云海和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时,我充分利用佳能EOS相机对色彩和光影能良好表现的性能,寻找和突出自然景物中蕴含的艺术形式感。

  比如:为了拍好黄河入海口和小清河入海口,我特意选择了色彩变幻丰富的日出时刻。因停机点与拍摄点路途较远,我与飞行员凌晨3点多就起身,飞到预定位置等待。在太阳跳出地平线的一剎那,变幻的光线和迷幻般的色彩,一种人们在正常情况下无法观察到的自然奇观,都在镜头穷尽处,在与太阳的平视间表现出来。在拍摄微山湖、运河和蒙山等景观时,我使用70-200毫米中长焦距镜头,选择最精彩的局部进行表现,让人们充分领略大自然的毓秀神奇和空灵之美……

  我喜欢表现人们看惯了的「风景」。比如人们熟悉的旅游胜地,居住城市的休闲广场,或是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等等。人们对这些景观的熟悉产生于时间的流失和空间的移动,人们以前看过或到过的地方,意味着了解得越多,从中得到的新鲜感越少,重复地表现一个地方并不会使人们的感受量成正比地增加。这时候,正好通过航空摄影,镜头的表现力发挥了神奇的作用,提供了变化的可能性--我们一度熟悉的泰山再也没有了仰视的压迫感,俯视的角度下展示了她的博大与雄浑,此时对她的叹服是惊异于她的宽宏和丰厚,从而超越了所谓的登顶之后的「征服」愉悦。

  飞越齐鲁大地

  从空中看到渤海、黄海之滨的现代化城市青岛和烟台,会使我感受到人类创造的喜悦。即便那些山区农民修整的层层梯田、平原农民建起的成片蔬菜大棚和滨海渔民撒下的渔网、养殖的海产,都会在充满激情的镜头下形成有「意味」的线条,产生极强的形式感。而在这些平面造型的符号之中,蕴含的却是「劳动创造美」的内涵。

  不觉间,我对航拍摄影竟然坚持了三十多年。其间,克服了许多困难,飞越了山东大地的山山水水。回首航拍三十载,峥嵘岁月,从泰山之巅到黄海之滨,从蓬莱仙境到京杭运河,每一次的飞越,都会给我带来愉悦;每一次的飞越,都会使我动情。我热爱生养我的故乡,我愿意永远用我的相机为她讴歌和写照。

  侯贺良:飞越齐鲁三十年

  山东省济南市人。世界华人摄影联盟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先后获得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中国杰出航空航天摄影师十佳之首」、「新加坡世界摄影家集会金奖」等奖项。三十年来,他曾乘坐各种飞行器航拍山东,以独特的视角记录齐鲁大地的沧桑变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