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集团:充分利用资本平台实现企业做强做大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越秀集团,国企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8 16:57
深化改革,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国企国资改革的文件,特别是今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文),在国资分类监管、混合所有制、股权多元化、重组整合、整体上市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和举措,并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高度,明确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2号文提出,要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越秀集团从2008年启动调整优化、转型发展以来,在广州市政府和广州市国资委的主导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集中资源、聚焦主业,实现了向“3+X”现代产业的整体转型,成功做大了主业规模,做强了竞争能力,做优了业务发展格局。
22号文提出,“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股权多元、混合所有符合国企改革的实情。在集团层面实现股权多元,有助于吸纳和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影响力;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有动力发展优势业务,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提升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以“产业经营+资本运营”模式实现整体规模和经营效益上台阶
越秀集团以金融、地产、交通为主业,控有创兴银行、越秀地产、越秀交通基建、越秀房托基金等四家香港上市公司,四家公司均获得国际评级机构“投资级”评级,特别是在资本运营方面,越秀集团在提升产业经营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资本运营的杠杆作用和乘法效应,积极探索“产业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整体规模和经营效益上台阶,推动了企业的做大做强和跨越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期末,集团营收将超过4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80亿元,总资产达到4000亿元。其中,净资产780多亿元,归属国有权益240多亿元。也就是说,越秀集团以不到8%的国有资本,撬动了十多倍的社会资产规模,大幅推动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近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年均为110%),也充分体现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越秀的发展方式,契合中央22号文“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及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粤发〔2014〕15号文)“依托多层次市场,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国有资本证券化,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的精神。
(一)依托国资平台,实现资产有效配置和资本高效运营。
2008年,越秀集团共有地产、交通、证券、酒店、水泥、造纸、电池和国际经贸等八个产业,存在着主业不突出、上市平台不健康、产业规模偏小、组织架构不合理、发展方向不清晰等问题。在广州市国资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集团根据行业发展前景、广州市国有经济布局和集团本身的产业基础,明确了金融、地产、交通作为核心产业,集中资源发展。对于非核心产业,在广州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主导下进行合并同类项的产业调整,优势互补,实现健康发展。比如,酒店产业无偿划拨给岭南集团,电池产业无偿划拨给轻工集团,水泥产业和超市业务通过市场化手段出售给华润集团,等等。同时,集团也划入广州市属建材集团,获取了16块旧厂土地资源,并最终置换了广州市财政40亿元用以并购香港创兴银行;广州融资担保中心和置业担保中心划入越秀,完善了集团金融产业链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团积极主动参与广州市属国企的资产重组。在市国资委的统筹指导下,2014年12月9日,广州友谊发布公告,定增募资100亿元收购广州越秀金控100%股权并增资广州越秀金控。2015年10月23日,此次收购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广州国资金融产业在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越秀金控也借此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成为首个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地方国资金融控股平台。此次广州市属国资重组,有利于越秀金控快速获得A股市场的融资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建立良性的资本补充机制,做大做强证券、租赁业务和越秀金控的综合实力,实现广州市属金融产业做大做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下实现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整合资源的一种创新,此次重组获得了监管当局和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
在广州市国资委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越秀集团牵头发起设立广州市国资产业发展基金,构筑产融结合的基金平台,并通过“母基金+子基金”的模式放大杠杆,撬动了更大范围的社会资本。利用国资基金,越秀地产进一步优化了“轻资产”的产融结合模式。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优化措施和转型升级发展,集团产业资本配置更加合理、产业布局得到优化,三大核心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其中,越秀金控成立三年多来迅速崛起,预计到今年底,金融板块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从2012年成立时的131亿元、4.6亿元和-0.4亿元增长至1858亿元、60.7亿元和26.9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661.5%、451.8%和796.7%。越秀地产从广州一个城市拓展到全国12个城市,营收从2008年的39亿元到今年预计约248亿元,土地储备从2008年的不到400万平方米到现在的1700万平方米。越秀交通新增了6个高速公路项目和1个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控股权益里程由2008年的62.5公里增加到目前的约400公里。越秀房托资产规模从2008年的60多亿元发展到现在的286亿元。
(二)依托上市平台,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二次证券化。
一是重组资本运营平台,优化资本结构。在广州市国资委的领导和支持下,2009至2011年,越秀地产先后剥离造纸业务、分拆越秀交通业务、出售超市业务和彻底理顺穗港两地资产关系,突出房地产主业,并形成“地产+房托”这一具有核心发展能力的平台组合,为后续一系列资本运营铺平道路。
二是通过资产二次证券化增强资本流动,构建差异化商业模式。2012年,集团成功以约154亿元的评估价将国金中心注入越秀房托。越秀地产大大缩短了长达17年的投资回收期,减少银行45亿元负债并回笼了约49亿元现金。越秀房托资产规模从项目启动前的74亿元迅速扩大到268亿元。越秀集团总部融资空间得到释放,支撑其他核心产业特别是金融业的发展。
(三)积极推动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撬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
一是聚焦主业兼并收购,推动整体规模上台阶,实现主业做大做强。集团选择在主业领域兼并收购,一方面实现在主业领域的突破,做大主业规模,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另一方面,通过兼并收购实现优势互补和内部协同,提升产产协同、产融协同、融融协同的效果,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4年初,集团成功以116.44亿港元并购香港创兴银行75%股权。通过部分要约收购的形式,避免了创兴银行被收购后的私有化,保证了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此次并购是国内第一个由地方国企层面完成的境外银行并购和广州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境外并购,对完善越秀集团金融产业布局、推动广州市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集团下属广州证券并购南航集团下属的天源证券,整合收购了16家证券营业部。此外,越秀交通基本实现每年一个大项目收购,控股项目从2008年的2个增长至目前的9个。越秀房托于今年9月份收购了上海宏嘉广场,实现首次对外收购和首次走出广州。
二是加强战略合作,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集团与华润、保利等央企和广晟集团、广百集团等省市国企开展战略合作,与香港恒生银行合作设立国内首家CEPA框架下的投资咨询公司。通过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更高效的配置。
(四)借力多层次资本平台,创新财务与资本运作,多渠道、低成本募集主业发展资金
一是积极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为集团实现战略转型和核心产业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集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先后成功实施供股、发行企业债、可转换债券等项目,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累计约560亿港元(其中上市平台直接融资398亿港元);在境外筹集资金累计超过750亿港币,平均融资成本仅相当于国内融资的一半。
股本融资方面。越秀地产2010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供股,分别融资34.48亿港元和38.4亿港元;今年9月23日,创兴银行又完成自199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供股融资,募集资金37.08亿港元。
债券融资方面。在境外,2011年香港越企首次发行私募债,共融资30亿港元;2013年,在获得“投资级”评级后,越秀地产迅速发行了3.5亿美元5年期和5亿美元10年期公司债,票息仅分别为3.25%和4.5%。2014年,香港越企抓住越秀交通股价上升的时机,以交通股票为换股标的,成功发行2亿美元、票息仅为1.5%的5年期可交换债券,开创了越秀集团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先河;2014年,创兴银行在不占用股东资金和不摊薄集团控股权的前提下首次发行3亿美元额外一级资本债券,成为大中华区资本市场第三单发行此类债券的银行;2015年,越秀交通成功发行了3年期2亿欧元债券,债券票面利率仅为1.625%。在境内,2013年,集团首次发行企业债28亿元;今年9月份,集团把握市场契机发行150亿元公司债券(首期90亿元),成为集团史上单笔最大规模的融资。
二是实现集团“AAA”评级和四家上市公司的“投资级”评级。2013年,越秀集团获得国内评级机构“AAA”评级,属下四家上市公司也相继获得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的“投资级”评级并维持至今。此举不仅拓宽了集团和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优化了融资结构,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财务稳健性,也进一步提高了集团及上市公司的风控能力。
在提升资产质量、资本运营效率的同时,越秀集团十分重视股东的利益以及投资者关系的维护,通过积极的市值管理,四家上市公司市值稳步上升。通过近年的努力,越秀地产的市值从1992年上市时的17.85亿港元,增长至目前的约171亿港元,增长近1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3%;越秀交通的市值从1997年上市时的33.53亿港元,增长至目前的约86亿港元,累计增长1.6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1%;越秀房托的市值从2005年上市时的30.75亿港元,增长至2014年7月底约114亿港元,累计增长2.7倍,年复式增长率达到14.0%。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从上市之初的82亿港元上升到目前的480亿港元。
“十三五”即将开启,越秀集团将借此次新一轮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东风,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22号文的指导精神,在加强企业党建、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资本运营的宽度和深度,加快探索非上市资产的证券化和上市资产的二次证券化进程,构建多层次的上市平台体系,进一步打造既有强大投融资能力、又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张招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