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忽悠榜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PO,忽悠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18 15:03
当新股以七、八十倍乃至百倍的“天价”市盈率发行时,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投资空间还有多少?对于这个问题,券商投行部门更习惯于用“高成长性”来回答,但至于是否存在“普遍的高成长性”,则需要投资者用真金白银和时间来验证,验证结果如何则无人负责。
倘若用戏谑的眼光看,游戏的方式与著名笑星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有着惊人的相似:
统计2009 年10 月31 日至2010 年10 月31 日这1年时间段内创业板和中小板新上市公司的情况后,我们发现,这个时间段内共有324 家公司上市,以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情况看,业绩同比下滑的为71 家,占比21.91%;业绩同比增长没有超过30%的为193 家,占比59.56%。
这意味着,当券商投行部门打着高成长性的广告,并以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在二级市场上兜售证券时,你买到的5 家公司中就有1 家业绩会下滑,近3 家公司业绩增长不会超过30%。对大部分券商而言,如何在这一场IPO盛宴中抢占更多的承销业务市场份额成为终极诉求,这也使我们不难理解券商“卖拐”行为的内在冲动。
那么,谁是这场“卖拐”大戏中最能干的“大忽悠”?我们基于详尽的数据进行统计排名后发现,招商证券、平安证券和民生证券名列忽悠榜的前三甲。
57家券商角逐IPO份额
展开一年以来324 家IPO 公司上市发行的长卷,我们发现这是一幅“群雄逐鹿”图:共有57 家券商参与到这场角逐当中,分别担任不同公司的主承销商。
如果以算术平均计算,57 家券商每家可分到5.68 个公司,然而现实的情况则是“贫富分化”严重(如图一),份额最高的平安证券担任了38 家公司的主承销商,而诸如民族证券、南京证券、中金公司等券商则分别只抢到了1家公司的主承销资格。
进一步梳理统计数据的脉络后,不难看出“南强北弱”的格局十分明显。排名靠前的平安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都是深圳本土的大券商,即使是排名第四的广发证券也是“南派”券商。而历史上承销能力并不弱的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中金公司等都纷纷排名靠后,承销份额少到了可怜的地步。
“北派”券商的承销份额忽然急剧下降至远低于平均数的原因何在?并没有人能给出确凿的答案,然而联系到324家公司都是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南强北弱”的阶段格局形成与此不无关系。
五大指标
在各券商承销家数不尽一致的情况下,如何尽量客观的衡量每个券商的“忽悠”能力?单纯以承销公司发行市盈率的高低,或者超募资金量的多少,又或者以业绩是否变脸来作为评判指标,都难免有失偏颇。我们为此设立了五个基于上市公司IPO 情况及此后基本面表现的指标,并在最后将这五个指标进行综合,藉此得出更为客观的评价。这五个指标分别为:圈钱榜、变脸榜、套牢榜、烧钱榜和高价榜。
“圈钱榜”衡量的是承销商为上市公司超额募集资金的能力,即上市公司实际募集资金与计划募集资金的比例越高,在排名中越靠前。这个指标表明承销商为上市公司超额“圈钱”的能力。
“变脸榜”衡量的是公司上市后的业绩表现情况,以可获得的最近一期即2010 年三季度的数据为基础,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越快的公司,在这一指标中的排名越靠前。这个指标客观的衡量了新上市公司的质量,而所承销公司一上市就出现业绩变脸,也说明了券商在为公司募集资金时的忽悠能力。
“套牢榜”衡量的是公司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情况,即上市开盘价至2010年10月31 日时的股价涨跌幅。这一指标描述的是二级市场对公司的认可程度,遭到投资者抛弃的公司往往基本面并无亮点,而股价的巨大跌幅也会将投资者套牢。在这一排名中,股价跌幅越大,公司排名越靠前。
“烧钱榜”衡量的是公司发行费用的使用情况,即发行费用与实际募集资金之间的比值,这一比值越高,排名越靠前。以正常的IPO而言,发行费用占实际募集资金的比重往往趋于在平均值附近波动,而如果某家公司发行费用占比奇高,则其为上市支付如此高昂代价的动因值得怀疑。
“高价榜”则较为简单,它以首发市盈率为评判标准,发行市盈率越高,排名越靠前。能够以超高市盈率发行新股,直接体现了券商的忽悠能力。
相对排名
在上述五大指标中,每一项都与承销券商直接相关。事实上,主承销商往往也就是这些IPO 公司的保荐人,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历史股权变动、未来增长预期都了解的十分透彻。
在构建五大指标后,我们得以对券商进行综合评分。由于五个指标的评价范围都是2009.10.31—2010.10.31区间段上市的324 家公司,所以它们衡量的是一个“相对”值,即每一家上市公司各个指标测评的结果反映的是它在这一指标上在324 家公司中的相对位置。
以“圈钱榜”为例,棕榈园林(002431)首发预计募集资金1.68 亿元,但它实际募集到了12.71 亿元,在324 家公司中,超募的比例是最多的,因此它在“圈钱榜”排名第一,我们给它在这一项目测评中设定的分值为最高的324分。国民技术(300077)在“圈钱榜”中排名第二,我们给它在这一项目测评中设定的分值为323 分。以此类推,至超募比例最少的珠江啤酒(002461),它在这一项目测评中的分值为1 分。
从这一分值设定的规则中不难看出,分值反映的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它为我们圈定了评分的范围,衡量了排名的前后。并且在每一项目的测评中,得分越高的公司,说明为这个公司进行主承销的券商更具备忽悠的能力。
综合评分
在对每个IPO 公司分别进行五大指标测评评分后,这家上市公司的“总分”也可以相应得出,即对五个指标中的分别得分进行加总。理论上,一家上市公司最高的总分为324*5=1620 分,如果这样一家公司存在,则说明这家公司首发市盈率最高、超募资金最多、发行费用花得最多,并且上市后业绩变脸最大,股价跌幅也最大。
当然,在实际中并不存在这样一家1620 分的“满发”公司。仍然以棕榈园林为例,棕榈园林在圈钱榜排名第一,得到了324 分,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其它榜单上的排名次序———在变脸榜中,棕榈园林得分11 分,说明它的业绩增速相当快;在套牢榜中,它得分13 分,说明它股价上市后的涨升也非常快;在烧钱榜中,它得分134 分,说明它的发行费用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在高价榜中,它得分269 分,说明首发市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最后,五项加总,棕榈园林的总分是751 分,这一较低的分值说明棕榈园林从整体上看并没有被主承销商国金证券忽悠得过分,尽管它超募了很多资金,但从业绩表现、基本面情况上它仍然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
总分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光大证券承销的海默科技(300084)得分1469 分;平安证券承销的当升科技(300073)得分1446 分;以及招商证券承销的华平股份(300074)得分1446 分。
平均计算
仍然回到我们在开头提到的“南强北弱”上来,由于各个主承销商承销的公司家数差别极大,多者38 家,少的只有1-2 家,这给评定年度“大忽悠”增加了难度。如果单纯将所承销公司得到的总分进行加总,则无疑会出现“谁做得越多,谁得分越多”的结果,承销了38 家公司的平安证券无疑要大喊冤枉。较为客观的做法是,将所承销公司得到的总分进行算术平均,以算术平均值衡量主承销商在所做项目上的综合能力。例如,平安证券承销了38 家公司,这38 家公司在前述的“总分”之和为34902 分,那么平安证券的综合分为34902/38=918.47 分。而海通证券只承销了12家公司,这12 家公司在前述“总分”之和为9426 分,那么海通证券的综合分为9426/12=785.5 分。
这一综合分的计算方式应该说是用客观的方法衡量了券商在承销中的忽悠程度,它消除了承销家数不同的差异,综合考察了券商在多个项目中的平均表现。
剔除少数
然而这样的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另外一个难题是,那些在这场IPO 盛宴中没有拿到什么市场份额的公司的表现会出现“异化”的结果。以都只承销了1 家公司的中金公司和中原证券为例,中金公司只承销了东方财富(300059),最后中金公司的综合分即为东方财富的总分,达1376 分;中原证券只承销了远东传动(002406),最后中原证券的综合分即为远东传动的总分,为433 分。
中金公司与中原证券综合分的巨大差异是否说明它们在57 家参与这场IPO 盛宴的券商中的真实地位?我们认为它们的得分难以说明问题,个中原因在于它们得分的统计样本过于稀少,仅仅用1-2 个承销项目无法衡量承销商的“忽悠”能力,再将这些缺乏统计样本的券商与承销多个项目的券商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对比,更是得到不客观的结果。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对于承销项目不足5 家的券商进行了剔除,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中金公司等“北派”券商由于承销家数都不足5家,最终没有进入总的排名。从排名结果可以看出,券商综合分的排名与承销项目的个数并没有正相关系,承销家数较多的广发证券,排名并不靠前,而民生证券、国元证券等承销家数并不多的券商也可以排名靠前,而东北证券尽管承销家数少,也可以排名靠后。这一结果也印证了评分过程的客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