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十年前预言的启示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巴菲特,预言,启示
  • 发布时间:2011-01-18 15:23
  2000 年2-3 月间,巴菲特在不经意间遭遇他人在网络上抹黑,被大爆身染重疾,危殆、住院甚至亡故之类流言,个人形象和声誉被严重的娱乐化消遣和诋毁,伯克希尔的股价遭受重挫,巴菲特个人的危机公关能力和策略受到考验、抨击和质疑。

  此时正是纳斯达克与网络科技股见到历史大顶的当口。行情上去的时候轰轰烈烈,一旦掉头向下的时候就变成了大坝决堤。才几个月的功夫,纳指已遭腰斩,物是人非。随着纳指的快速下行,大批的“.com”网络公司瞬即变成了明日黄花,纷纷关门歇业,包括已经上市的和暂未上市的公司。自2000 年3月股市从天价急转直下以来,超过4 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值快速蒸发,至少有11.2 万名网络精英和从业人员丢掉饭碗。

  代表新经济的网络股泡沫破裂后,传统行业的公司依然欲振乏力。被科网股大牛市整整憋屈了三年之久的巴菲特此时手握大把的现金,于是开始大量的收购。对象是未上市的公司、破产公司,还有无人关注的公司。他先后买下美国债险、珠宝、砖材、制靴、地毯、油漆、住宅建材制造和高科技钢品组件制造等一大批公司,即便这样,伯克希尔在当年底还坐拥数十亿美元的闲置资金。

  纳指和科网股的持续暴跌,让巴菲特终于再度得到总结科网股泡沫的发言机会。他对网络科技股的“成见”和讨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首先,虽然巴菲特很清楚电脑业当时的基本面,但他自称并不清楚计算机世界在10 年后会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他不想玩其他人拥有优势的游戏。他为自己曾经立下规矩:若是某家企业的技术非我所能了解,而且此技术对投资决定很重要,我们就不投资这家企业。同时他还认为,“我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了解,只相当于我对金龟子交配习性的了解”。

  其次,他对当时美国互联网的玩家和暴发户们相当的看不顺眼,并且给予这些人以道德伦理上的严厉批判,同时他是以一个人的力量在与几乎所有人进行论战。他认为,网络的诞生让金融家有机会利用那些容易上当者的希望而顺利的圈到金钱。投资网络就像放走手中的鸟(放弃今天拥有的钱),以期望抓到林中的鸟。因此而出现的“财富大规模转移”,只让非常少数的人尝到甜头。那些人厚颜无耻地吹嘘连一只鸟都没有的丛林,近年来从投资大众的口袋搜刮数十亿美元,放进自己的钱包(以及他们朋友和同事的荷包)。巴菲特在十年前的这些话,与当下A 股中小板,尤其是创业板的现实情况很有几分相似。

  其三,从“安全边际”和估值的角度,巴菲特依然觉得当时的美股太贵。在纳指崩盘、道指见到大顶的两年之后,巴菲特依然坚持认为当时市场的价值仍比经济表现高出三分之一,远比他可以准备进场买股票的水准要高,也比美股历史上曾经有的水准高出许多,甚至比1929 年时股市大泡沫的高点还高。换言之,经济必须增长约两倍,或者市值必须再下跌约一半,正宗的价值投资者才会真的对市场有兴趣。当初在大牛市中,巴菲特始终不放弃“安全边际”的原则,现在终于等到了暴跌之后,他更没有理由放弃这些原则。

  尽管市场低迷了两年之久,即使纳斯达克指数跌掉了一半以上,他还是不愿意进场。他预期股市(包含股利在内)平均年增长率不会超过7%,而且时间可能长达20 年,这只比他两年前说的数字(6%)提高了1%。在科网股大泡沫中得以幸运生存下来的亚马逊公司CEO 贝佐斯当然对股神的话笃信不移。亚马逊公司的股价在最疯狂的时候曾经到过113美元/股,网络股泡沫破裂后,该股跌倒了17美元/股。

  尽管巴菲特一直自称他从不预测股市走向,但他在2000 年时曾经有过一次例外,他当时预测美股在其后的20 年间都不会有好的表现。如今10 年已经过去,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巴菲特当年的预测,对纳指而言,肯定是完全正确。纳指现在的点位,距离其历史峰值5000 多点连一半都不到。而在道指方面,10 年来基本上就是以11000—12000 点为中轴的上下震荡,未能再度走出2000 年之前数十年间的单边大牛市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