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投诉老师?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投诉,老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3-11 14:40
这学期,Poncho最喜欢的课文是方志敏那篇长盛不衰的《可爱的中国》,原因却令人大跌眼镜。她说,自己纯粹是被这篇散文中的激烈情绪吸引了,认为这篇文章贴切地反映了她所在学校的现状,“缺乏爱心,愚昧无知,肮脏”。
“学校哪有那么烂!”于爱群乐了,“她读的可是北京的重点小学!”
事实上,不到一年前,对教育持激烈批判态度的恰是于爱群自己。彼时,这位央视《探索发现》节目的女编导,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五处硬伤予以猛烈批判。她的这些意见都发表在媒体上,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
2008年,她作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学者在美国待了一年,把女儿带在了身边。为了不让女儿回国后落下功课,她特意带上了女儿的教科书,准备自己给她补一补。这时她才发现自己“对权威的教科书编写者毫无保留的信任被践踏了”。
“我妈总是挑刺,非要跟别人不一样。”彼时,Poncho的态度是一撇嘴。
“你这孩子!我是在给你权利,你怎么不支持我?”于爱群十分郁闷。
一年后的今天,从美国回来的Poncho来了个180度大转变:“我妈挑出来的那些错,真有道理!”
“留美后遗症”的典型表现是,Poncho对待老师的态度发生了大变,之前对老师言听计从的她,现在学会了给老师挑刺。
“我们班的老师只在乎学习成绩,什么都要瞎管。像足球赛、运动会,都是一些不当班干部的同学组织的,她还横加干涉,最后非要我们都穿校服,难看死了。自己什么都不会组织,还想让我们给她争分。这要是在美国,我们和家长早就把她投诉走了。”Poncho振振有词。
“那在中国为什么不投诉呢?”“没有用,校长跟老师是一伙的。”“那怎么办呢?”“我们就背后骂老师。”
Poncho这样说的底气来自实践。她在美国上学时,班里有个总爱朝孩子们吼的白人老师,最后被家长们联合签名向当地的教育局投诉,给赶走了。
写作文时,老师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Poncho写了自己的表哥,带上了他的“一些烂事儿”,理所当然地被打回来重写。“要突出人物的高尚品质。”老师说。
这与她在美国受的写作教育截然不同。美国老师讲授历史,留了一篇作文:你认为哥伦布是好人还是坏人?请写出理由。
Poncho写的是“坏人”,理由是:他把自由人变成了奴隶,还把美洲“搞得乱七八糟”。老师给她打了一个A。
从美国回来,Poncho的兴趣迅速从运动转向网络。也难怪,在美国住的可以开派对的大院子没有了,操场过于拥挤——几乎同样大的操场,在美国给二三百个孩子用,在中国则挤着近2000人。中国的同学们只好上网玩摩尔庄园。为了有共同话题,她也只好参与其中,并迅速上了瘾。
回国后上一节英语课,Poncho回答了一个问题。老师大概认为她回答得很好,稍后又问她:你愿意再回答一个问题吗?Poncho很干脆地回答:不愿意!老师只好叫下一个孩子,不料那孩子受了感染,也回答:不愿意!全班哄笑。
(方国军摘自《南方周末》,本刊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