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粮进化史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美国,军粮,进化史
  • 发布时间:2011-03-11 14:44
  拿破仑说过:“士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士兵的伙食。”士兵只有吃得好,体力才能跟上,士气也会随之高涨。所以美军后勤部门想方设法推出越来越好的战地军粮,以不断满足战场上士兵对能量和口味的需求。美军很多胜利应归功于其惊人的后勤供给能力。

  美军第一个战地军粮标准颁布于独立战争时期。当时一名美军士兵一天的伙食标准:1磅左右咸牛肉或熏肉,0.5磅左右咸鱼,1磅左右干面包或米饭,3~5盎司干豌豆,1夸脱啤酒。

  到了美国内战时期,后勤部门找到了一个解决军粮问题的办法:将新鲜蔬菜脱水后压缩包装,吃的时候只需加入热水,干蔬菜就会变软。

  独立战争后,美军逐渐建立了一整套军粮的采购和配给制度,要求采购的肉类必须打上标记。南北战争期间,美军开始对战地军粮进行分类:A型军粮,就是新鲜食材,只适合在己方大本营的餐厅里做着吃;B型军粮,半成品罐装食物,还算新鲜,一般是配发给那些单独行动的侦察连队,为此要安排几名负责做饭的炊事员;C型军粮,全熟的罐头食品,专门提供给那些没有餐厅和炊事员的一线作战部队,开罐即食。

  罐头装的C型军粮,二战结束后已经成为战地军粮中的经典,后来又伴随着美国大兵登陆朝鲜和越南。上世纪50年代,美军又在C型军粮中添加了水果罐头,其中主要是黄桃口味,有时也包括少量草莓汁罐头。这些水果罐头用来保障士兵们的日常维生素需求。

  越战后,密封和塑料包装技术的发展,使得“山姆大叔”战地军粮的质量更上一个台阶,甚至不再需要金属外壳包装,这大大减轻了士兵的日常装备负荷。1980年,更方便的袋装MRE军粮取代罐头型的C型军粮,成为美军的制式装备。

  MRE使用一种特制食品包装袋,防水抗菌,士兵们领到MRE后,需要用刺刀切开厚铝箔,撕掉聚酯和聚丙烯组成的外包装皮,再往里倒一勺水,军粮即可自行加热。

  这些半公斤重的袋装军粮,除了添加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外,口味上也更丰富,更加贴近正常饮食:烤鸡胸肉、蘑菇肉排、土豆泥、奶油花生酱、意大利肉汁面、金枪鱼罐头、混合蔬菜沙拉、蓝莓派、迷你比萨、咖喱牛肉饭、烤猪肉炒米饭、火腿三明治、大米布丁、巧克力曲奇等。一个班的士兵如果把各自的MRE凑在一起吃,那简直就是一顿丰盛的派对大餐了。

  (徐向学摘自《世界博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