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里那点事(下)
- 来源:章回小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剧团,陆少维,导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27 13:07
十一
我的编剧室在剧院前厅的三楼。左边是团长室,右边是导演室。前厅二楼就是学员的宿舍。
小月秋不是导演,却有事没事总往导演室跑。陆少维虽然是副团长,但正名却是剧团的导演,呆在导演室的时候最多。
陆少维在导演室的时候,小月秋常会跟过来。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儿,听他们在那屋里,一会儿嘁嘁嚓嚓地低声交谈,一会儿又急头白脸地吵嚷起来。
陆少维和小月秋一起呆在导演室,我在编剧室里就什么也干不下去。他俩小声嘀咕的时候,我的心里就特别不舒服,说不定他俩又在背后议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他们大声吵嚷的时候,我的心里又特别烦躁,总是担心要发生什么大事。
每回陆少维和小月秋争吵到最后的时候,都是陆少维破门而去,小月秋就会跑到我屋里来,义愤填膺地再发泄一通,摆出一件事让我给评理。
小月秋一进我的屋,我就把房门打开,我怕被别人议论我和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平心而论,小月秋人长得不错,四十来岁的人上了妆,演大姑娘还非常俊美,嗓子也很亮,在剧团里算得上台柱子。可她就好背地里搞小动作,总给人一种不正大光明的感觉。
小月秋让我给评理,没有一件是什么原则上的事儿。但她非让你说出是她的理儿时,她才肯罢休。
我最讨厌的就是背后整景儿讲究人。所以,小月秋一到我的屋里来,我的脸上就明摆着不欢迎。
小月秋不在乎我的脸色,总能没话找出话来和我搭讪。
那天,郝秀梅从我的屋里刚走,她随脚就进来了。
“小方,小郝常上你这来啊?”
小月秋有个习惯,不论别人年纪大小,她都喜欢在人家姓前加个小字。以此显摆她的老资格。
我说:“我们是老乡,都熟悉。”
她带着满脸的问号,笑着说:“我看出来了,她对你很好啊!”
我瞪了她一眼说:“她对你不是也挺好吗?”
她一撇嘴说:“得了吧,那可不一样,啥事我都看得出来,尤其是男女之间的事儿,我一搭眼就能猜出八九不离十。”
我有点生气了,绷着脸对她说:“你不要乱开玩笑!这种玩笑不能开!”
小月秋不怀好意地哧哧笑着说:“瞧把你吓的,我只是随便说说嘛,你是个知识分子,和我们不一样。可这是剧团,免不了……”
看我没好眼色地直瞪着她,她把话咽了回去。
我站起身来说:“你没别的事就走吧,我还要写东西。”
她笑了笑说:“你先别撵我,我问你,是你让小郝拜陆少维为师的吧?”
我说:“我是提了个建议,是她自己愿意的。”
她说:“你们真傻,他是个男的,一个姑娘怎么能拜他为师呢!”
我说:“拜师学艺,跟男女有什么关系!”
她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剧团,不是外边。这里的人都会演戏,你来的时间短,看不出真假人。听我一句话,叫小郝跟我学,保准她日后有出息。”
我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她已经拜了陆导演为师,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小月秋大声说:“这事你交给我,我去找陆导演,我去跟他说。”
她高傲地转过身,一阵风似的走了。
十二
过了正月十五,文工团要下乡去演出。
文工团正在开展向乌兰牧骑学习的活动,组成文艺演出小分队深入到农村第一线。
团里组成了两个小分队,一个以演出戏曲为主,到农村去;一个以演出歌舞为主,到林场和工厂去。我随戏曲小分队到江湾去演出。
出发的那天,江湾生产队来了三挂大马车,拉着我们十几个人和道具,顺着江道直奔江湾。
江湾离县城三十多里,生产队紧靠着松花江边。社员们住得很散,一个队百十户人住在三四个小屯子里。
社员们白天都在忙着学大寨,干农活,我们的演出都安排在晚上。
演出的地点在生产队的队部里。大筒子屋,靠一头的地上铺上一层木板就成了舞台。
演出的剧目是小评戏《柜中缘》、《墙头会》和折子戏《拷红》。
说来也怪,几天下来,我对小月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三出戏,小月秋在两出戏里当主角,每次演出前,我在隔壁都能看见她描眉、抹脸,非常细致地在化妆,跟在剧场正式演出时一样认真。上场前,她还在墙角一边比划一边说台词。
陆少维演小生,小月秋演青衣,两个人在台上简直是珠联璧合,非常投入。我在幕后看着他们演出,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心里竟然一阵阵感动。我想,他们平时要是也像在舞台上这么磊落光明,那该多好啊。
演出很受欢迎。
生产队年八辈子没有个热闹,好容易来了剧团,队长很当回事儿,特意安排人到江里下了一趟大网,要捕鱼来招待我们。
我跟着打鱼的社员到了江上。人们先用冰镩在江面上凿了几排冰眼,一丈来远一个,围着一个江汊子凿了一个半圆圈,足有上百个。然后,用竹竿从冰眼中顺下纲绳,从这个冰眼再穿到那个冰眼,一个倒一个,随着纲绳,放进了大拉网。等到网头绕了一圈在岸边透出来,然后套上马,开始往岸上拉网。
一趟网从下到起,足足用了半天工夫。待到大网从冰眼里拉出来时,筷子长的鲫鱼装了满满一胶皮车。
鱼是在生产队的豆腐坊里用熬豆浆的大铁锅炖的。锅里添的是江水,只放了点盐,几根干红辣椒,再放上几勺子农村自己下的大酱,什么调料也没有。
一锅鱼从晌午一直焖到晚上,整个村子都弥漫在一股沁人心脾的鱼香里。
吃饭都分散在社员家里,四人一组,炕上一张八仙桌,一洗脸盆子鱼,一锅小米干饭。
我是有生以来头一回吃这么香的鱼,一盆鱼端上来,一条是一条,一点也没碎,夹一口放进嘴里,大大小小的鱼刺全都被炖面乎了。
晚上要演出,再好的饭菜也不能喝酒。男子汉不喝酒,再好的饭菜也没味。
打鼓的王师傅说:“这干吃鱼也太没味了,上哪儿整点刺激的。”
拉弦的赵师傅说:“哪管来点辣椒大蒜都行。”
我从来不喝酒,也不吃辣的。我说:“这鱼这么香,多吃点多好!”
陆少维说:“你不喝酒,你没瘾,你不知道上来酒瘾啥滋味,赶上抽大烟了。”
王师傅说:“要不行,让房东给弄几根大葱吧。”
这时候,赵师傅起身下炕,来到门口,把挂在门旁的一串小毛葱摘了下来,拎到桌上,说:“这玩意比大葱还辣,就这个吃真不错!”
几个人伸手就要从绳串上揪毛葱。我知道那一串小毛葱是房东留着春天种的,就阻止道:“别揪,那一定是人家留着做葱栽子的。”
王师傅抓起一个毛葱,一边放进嘴里嚼着,一边唔唔噜噜地说:“什么葱栽子不葱栽子,吃了再说!”
我把那串毛葱一把抢过来说:“你们把这个吃了,到时候人家种啥?”
陆少维扒拉我一下说:“管那些干啥,吃你的得了!”
我说:“你们这是祸害人,能吃得下吗?”
陆少维不以为然地说:“你头一回下乡,时间长了你也这样。”
“我一辈子也不会这样!”这句话我说得很坚决,连思考的余地都没留,就脱口而出。因为我当过农民,知道种子在农民心中所占的分量。所以,我敢保证自己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种祸害农民的事情。说完,我撂下碗筷,下地走了。
在江湾一连演了十来天,屯子里的人还没看够。
老队长说:“没看够也得走,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已是三月中旬,天暖和了,地里的雪都化尽了。江湾的地都是大酱缸,化透了,走上去呼囊呼囊的直发颤,车马就出不来了。
文工团走的那天,起了个大早,生产队套了三挂马车,拉着我们上了江道。
江边已跑开了沿流水,顺着岸边汩汩地淌着,冰面都裂开了立茬儿。
老板子告诉大伙一个个都拉紧手,车上了江道,就要放开趟子跑,一停下就有掉进江里的危险。
大马车哗哗地奔跑起来。马蹄子蹚着没脚面的沿流水,四下溅着水花儿。我们坐在马车上,一个个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江面忽然开裂了,把我们掉下去。
大马车一气跑了三个小时,才到临江码头。
十三
我在剧团不坐班,平时也不参加团里的活动。只是在彩排我写的节目时,我才坐在台下看一看。
新来的学员不论男的女的,演出队的还是乐队的,天天都要在台上练功,劈叉、弯腰、侧挂、小翻、走台步,都是基本功。
领着学员们练功的师傅就是陆少维和一个老武生。
星期天的早晨,柳絮忽然对我说:“我去买点牛肉,你去把小郝叫来,我给你们包饺子。”
我早把郝秀梅在文工团当学员的事告诉了柳絮。
我说:“行!”
我骑着车子来到剧团,找到郝秀梅的时候,看见只有她一个人在寝室,大概别的学员都趁着星期天休息出去逛街或者串门去了。
郝秀梅的脸色很不好,好像生了病似的。
我问她:“你怎么了?”
她勉强笑了笑说:“没咋地呀。”
我说:“我来接你上我家去吃牛肉饺子。”
她说:“我不想去了,我想睡一觉。”
我拉起她说:“大白天的,睡什么觉,走吧,你嫂子在家等着呢。”
郝秀梅“哦”了声,说:“嫂子在家呢,那我去。”
我用自行车驮着郝秀梅,到家的时候,柳絮已经把饺子包好了,锅里的水都烧开了。
牛肉拌上大萝卜馅,包出的饺子特别鲜嫩可口,吃起来特别香。
这是柳絮和郝秀梅的头一次见面。柳絮总是笑微微地让郝秀梅多吃点,郝秀梅瞅着柳絮真诚的面孔,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脸上透出了红晕。
饭快要吃完时,郝秀梅忽然跟我说:“我不想在文工团干了。”
我吃了一惊,忙问:“怎么了,为什么不想干了?”
郝秀梅放下筷子,低着头说:“我,我就是不想干了,那地方……”
我忙催促她说:“你快说说,到底怎么了?”
郝秀梅抬头瞅瞅我,又低下头,只顾摆弄起发梢。
我知道她是有话不好说,就冲柳絮使了个眼色,起身出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郝秀梅要回去了,从柞树到县里只剩下最后一趟班车了。
我和柳絮把郝秀梅送上车。我一边往回走,一边问柳絮:“小郝为什么不愿意在文工团了?”
柳絮没吱声儿,我的心里有些不安,吞吞吐吐地说:“是不是因为我在那儿?”
柳絮瞪了我一眼,说:“别想得美了,你算老几?”
“那到底因为啥呀?”我有些着急地说,“能有这个机会参加工作,挺不容易的。”
柳絮咳了一声说:“她说,练功时你们那个导演老借机摸她。”
我差点惊叫起来:“真的吗?”
“没有那事儿她能说嘛。”柳絮挺生气地说,“就说你们那单位,净乌七八糟的事儿,咋能这样呢?”
我气愤地说:“明天我找陆少维说说去。他还当什么团长呢,真是狗屁!”
柳絮拉了我一下说:“你找人家说啥?打抱不平啊,没凭没据的,人家能承认吗,你不是自找没趣吗?”
“那你说怎么办?”
柳絮沉吟了一下,拉住我的胳膊说:“我看小郝也不小了,让她找个对象吧。”
我有些不解地说:“这跟找对象有什么关系。”
柳絮说:“有了对象就好说话。你看看,你们团里新来的学员有没有合适的。要是有,你就给介绍一下。我想有了伴,别人也就不敢再打她的主意了。”
我没再吱声,我的心里本来有许多话要说,一时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我对郝秀梅凭空多了一份担忧。
十四
文工团一年一度都要评选先进工作者。平时团里开会总是嘻嘻哈哈的,敷衍了事,唯有这个会开得认真,开得热烈。
文工团这个单位跟别的单位就是不一样,评个先进劳模从来不讲谦让。也许是平日往脸上擦胭抹粉惯了,一到这时,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给自己评功摆好,一点也不脸红。
团里要评一个县先进工作者,评选目标就两个人:陆少维和小月秋。
要开评选会的头几天,小月秋紧着往我的编剧室跑。
“小方,这些日子你注意没有,郝秀梅的情绪有点不对呀。”
我说:“我也不常看到她,没注意她有啥变化。”
小月秋挥着手说:“你呀,你对你老乡也太不负责任了。当初我就说过,郝秀梅要拜陆团长为师,早晚要出说道。这不,打我的话上来了吧。”
我装做什么也不知道地说:“出什么说道了,我咋一点也不知道。”
小月秋很认真地说:“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呀?”
我笑了笑说:“到底出了什么事呀?”
小月秋摆摆手说:“算了,这话也没法说,反正我告诉你,陆少维也不是什么正经人。这回选先进工作者,你可别瞎投票。”
我这才明白她的来意。
我说:“你放心吧,选谁不选谁我心里有数。”
开选举会那天,全团的人都到了。本来选举的目标明确,一个是陆少维,一个是小月秋,这两人发言都把自己说得处处是好。最后举手表决,俩人票数都没过半数。
小月秋见我谁的票也没投,就起身问我:“小方,你得表个态,在团里这么长时间了,谁是正经人谁不是正经人,你也心里有数了,不能怕得罪人就不表态呀!”
我说:“我来团里的时间不算长,对你们还了解得不深,选谁我都同意。”
小月秋不高兴地说:“关键时候,你不能装和事佬,你选谁不选谁,这一票很关键。”
我说:“你们俩对事业的认真负责精神,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选谁不选谁真的不好说。”
小月秋说:“优点你就不用说了,你就给我们挑挑缺点吧。”
我说:“这次评的是工作,在工作上我没看出你们有什么缺点。”
陆少维接过话说:“方领同志说得对,这次评的是工作表现,不要扯到别的方面。”
小月秋突然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本,举起来,晃着说:“大伙看好了,这是我的会员证,省戏剧家协会,全省各县也没有几人能加入。我要是在艺术上没有突出成绩,能加入省戏剧家协会吗!”
她的这个举动,在会场内引起了一阵骚动。不少人都围过去,争着抢着看小月秋的会员证。
小月秋走到陆少维身边,把会员证凑到他的眼前,得意地说:“陆导演,你说你自己的戏演得那么好,怎么没有加入省戏剧家协会呢?”
陆少维一时没了话说。
我看着小月秋那副得意的样子,一时心里来了气,从衣兜里也掏出一个小本子,举起来说:“这是我的会员证,我还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呢,是不是凭这个,我也应该当先进工作者啊?”
会场里的人先是怔了一会儿,随后便爆发出一阵喧闹的笑声。
当然,这次会后,领导还是安排小月秋当了先进工作者。
十五
文工团新招学员的试用期早已过了,我以为这些人都全部留用了,一直为郝秀梅有些担着的心也就像从空中抛下来的雪花,落在地上,一点一点地融化了。不料,有一天我忽然听到上边下来了压缩招生指标的消息,我刚刚落地的心又像皮球一样,顿时弹到了半空。我不知道压缩的名单能不能落在郝秀梅的身上,我极力打听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也想知道究竟谁在压缩名单之内。
我无法从上边得到蛛丝马迹,可我也知道,像这类事儿,剧团里肯定早已有人知道内情,尤其像小月秋这样的人物,没有她讨不到的风儿。
我不得不去找小月秋。我把小月秋找到我的办公室,没有坐下,她就先开口了:“我知道你是为啥找我来的。”
我有点吃惊,又故作镇静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为啥找你?”
她一撇嘴说:“就你那大作家的架子,啥事求过人?不到万不得已你才不会稀得找我。”
我赔着笑脸说:“你别把我说得那么可怕,我该找你时就得找你,别人办不到。”
她一屁股坐下说:“得了,我直说吧,你是为了郝秀梅的事吧?”
我咧咧嘴,还没等我话出口,她一挥手说:“郝秀梅有你这个老乡,真算有福。告诉你吧,这次压缩的名单里没有她!”
我有些不放心:“真的?”
小月秋说:“我还骗你咋的?”
小月秋透露出来的这个消息肯定是十拿九准的。我站起身说道:“谢谢你把这个消息告诉我。”
小月秋也站起身来,眯缝着眼睛笑着说:“我知道你要我走,可是,你得说说怎么谢我呀!”
我脸一红,忙说:“你别急,我肯定会谢你的。”
我在剧场里找到了郝秀梅,她独自坐在那里,对着舞台发呆。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坐在她的身边,问她:“你怎么了?”
她勉强笑了笑说:“没怎么,我想静一会儿。”
我说:“你是不是听到了剧团里要压缩学员的消息?”
她淡淡地说:“这事团里都知道了。”
“你是不是担心自己?”
没等我说完,她摇着头说:“不是,不是。”
“我已经知道压缩的学员里没有你。”
“我也知道没有我。”
“那你怎么这样儿?”
她低下头,不吱声了。
我着急地说:“你是不是还有啥不放心的?”
她还是没吱声儿。
我扳过她的身子,大声地对她说:“我已经从小月秋那儿听到了,这次裁人真的没有你!”
她抬头对我说:“有石连山!”
石连山就是和郝秀梅一起拜陆少维为师傅那个农村来的小伙子。
“有他有他呗,跟你也没啥关系!”
“你不知道,怎么没关系。”
“到底啥关系,你不说我咋知道?”
“小月秋介绍我和他处对象。”
我有些惊讶。“小月秋介绍的?我怎么一点信儿都不知道。”
她有些幽怨地说:“你知道啥,就知道你自己,哪管别人。”
我说:“他裁下去了,谁也没办法,不行你就和他拉倒吧!”
她起身说了句“晚了”,转身走了。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心里一直在琢磨着,她说的晚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十六
郝秀梅病了。
文工团裁人的事已经结束了,被裁下去的几个人都是吃农村粮的,石连山也在其中。
郝秀梅有病的这几天,我发觉有点不正常,经常来看望郝秀梅的不是石连山,而是石连山的哥哥石连海。
石连海是镇郊公社医院的一个中医大夫,平常总是牛烘烘的,走路都带着横挎扁担晃的那种架势。
石连山却不像他的哥哥,外表瞅上去很厚道朴实,平时跟陆少维练功的时候也很用心,团里的人对他印象很好。
郝秀梅病了,照理说,石连山应该来,不管处没处对象,起码他和郝秀梅还是一个师傅的徒弟。他不来看望郝秀梅,而是他哥哥石连海来,谁都会感到有些奇怪。
石连海每次看望郝秀梅都是来去匆匆,走了之后,我都发现郝秀梅的脸色很难看。我问她,她又啥也不说。
文工团一开始招学员的时候就明文规定:学员不许谈恋爱,一经发现,立即开除。这个规定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没过多久十几名学员就有一半儿谈上了对象,领导都视而不见,因为这些对象大都是师傅们给撺掇成的。
小月秋又来到我的办公室,带着很神秘的表情问我:“小方,你知不知道郝秀梅她……”
“她怎么了?”
小月秋故意卖关子:“怎么了?你不知道?你这个老乡怎么当的?”
我说:“她不是病了吗?”
“得得,你别装了,你没看见这些天她常恶心呕吐,她是怀孕了!”
我吓了一跳:“你说什么?”
小月秋拉着长声说:“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那石连海来就是怕郝秀梅把孩子打掉!”
我着急地说:“那要是不把孩子打掉,她的工作还要不要了?”
小月秋说:“石连海关心的不是这个,他关心的是郝秀梅留住这个孩子,才能保住和他弟弟的关系。”
“他这是威胁,也太卑鄙了!”我有些激动地站了起来,说,“这样做,一定会毁了她的前途。”
小月秋一拍桌子说:“所以,我才来找你,无论如何也要让郝秀梅把孩子打掉!”
我有些为难地说:“这事我怎么跟她说?”
小月秋双手一合,说:“这事只有你跟她说,她能听你的,咱们这都是为她好。”
送走了小月秋,我立刻去找郝秀梅。郝秀梅还在她的宿舍里躺着,看我一进来,爬起来抱住我就哭开了。
我知道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我的心里很自责。这一阵子根本没有很好地照顾她、关心她,甚至连她出了这么大的事,我连一点蛛丝马迹都不知道。
我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低声说:“让柳絮陪你去吧!”
小月秋很够意思,她给郝秀梅编了个理由,在团里请了三天假。
柳絮陪着郝秀梅在医院里做了流产,又把她接到家里,照顾她住了三天。
十七
我到省里去改一个剧本。
一个多月以后,我回到县里,却听说了一件让我有些震惊的事:郝秀梅和石连山结婚了!
这怎么可能呢?半年前,郝秀梅做了流产以后,石连山已经回乡下去了。这期间,我没有发现郝秀梅和石连山再有什么来往,我以为事情就过去了,也就再没过问,谁知道会突然发展到这个地步呢?
不管咋说,事情既然已经这样,我怎么也总该表示一下,买点礼物送给她。
那天正巧郝秀梅在乡下演出,回团里来取东西,我看见了她。
“你结婚了,怎么不提前告诉我一声?”
“我那也是临时决定的,谁也没告诉。”
“这是大事啊,怎么那么草率?”
“事儿赶事儿,赶到点儿上了,结了婚也就算了。”
“那你也得提前告诉我一声,让我有个准备呀。”
“准备啥?你的心意我领了。”
“那不行,你等我一会儿,我去百货公司一趟。”
她一把拉住了我。“行了吧,今天我该请你喝点酒,好赖也算喜酒吧。”
我说:“那也中,我请你吧。”
她推了我一下,说:“你真没劲,好长时间我就想找机会跟你唠唠嗑儿,看你忙得也不愿搭理我,我也没敢打搅你,这回就算借便吧。”
郝秀梅领我来到江边,这儿有家回民饭店,地方不大,但很肃静。
要了两个菜,又来了两杯白酒。
“你能喝白酒?”
“今个儿不能喝也得喝。”
“不能喝就不喝。”
“那不行,我认可喝醉了才好呢。”
郝秀梅抓起酒杯,一仰脖儿,咕咚喝了一大口。
我着急地说:“你慢点喝,着什么急?”
“你也喝,喝醉了才说真话呢。我想听你说说真话。”
“我啥时跟你说过假话?”
“那你怎么就不问问我为什么跟石连山结婚呢?是不是就因为他又回了农村,成了农民,我是有工作的就不该找他?”
我本来是有很多话想要问她,但她这样一说,反到叫我一时什么也说不出了。我说什么呢?说她跟石连山不合适,不应该跟他结婚?可我呢,我是个社员,柳絮是个大学生,我们不是照样结了婚,有了孩子,日子过得挺好吗!
郝秀梅喝着喝着,眼里闪出了泪花。她有些哽咽地说:“不是我喝多了埋怨你,可你这么长时间,你管过我问过我关心过我吗?”
我默默地端着酒杯,无言以对。我知道她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说不出的苦楚,想对我说。我却一直没有给她机会。我的心里很愧疚很不安。
郝秀梅突然抓住了我的手:“方领,我又怀孕了!”
我倏地站了起来,有些生气地盯着她:
“你……”
“你先坐下听我说。”郝秀梅抓起酒杯又喝了一口,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说我没出息,没志气,或许骂我不要脸。这些话你都可以说,但是你知道不知道,我不能忍心在他失去工作的时候,又让他失去爱情。他是个好人,这样的打击对于他来说太过于残酷,他会受不了,我也受不了。我认可自己苦点累点难过点。可我这么做,心里会好受点,你知道吗?”
菜还没有动几筷子,她的一杯酒已经喝光了。我怕她真会喝醉了,连忙安慰她说:“我知道你太善良了,你会这样做,我很敬重你!”
郝秀梅把她自己的杯子又倒上了酒,也把我的酒杯倒满了,突然带着眼泪笑了:“好了,今天说了这么多,我的心里就痛快了。”
我的心里有些酸楚,但我却端起杯,递到她面前,笑着说:“你心里痛快了,我就放心了,咱们喝一口,表示对你的祝贺!”
郝秀梅使劲儿碰了一下我的杯子,瞥了我一眼说:“谢谢你的一片心意。我知道往后咱俩这么单独在一起的机会不多了,下一回说不定是猴年马月。没关系,往后我也是有家的人了,你就不用再这么惦记我了。”
郝秀梅说着,扭过身去,用手抹起了眼角。
我不知道为什么,端起手中的酒杯,一口喝了个底朝天。
十八
没过多久,我调到了县文联。
县文联在成立戏曲协会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让我感到很意外的事。戏曲协会的会员大都是文工团的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我想让陆少维来当这个协会的会长。还没等开会研究,小月秋就找到我,说:“你是想让陆少维来当戏曲协会的会长?”
我说:“我有这个想法。”
她说:“那不行,他没资格当这个会长。”
我心想:不用说,这是她要来争这个头衔。我说:“他当不合适,你看谁当合适呢?”
她说:“我就比他合适。”
我心里感到好笑,她真是什么出头露脸的事都争。我说:“你怎么比他合适?”
她不错眼珠地直盯着我说:“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我有点莫名其妙:“我知道什么呀?”
她很严肃地说:“你不知道他和郝秀梅有关系?”
我顿时吃了一惊。前些日子,我听说石连山突然得了急病,起不来炕了。我还听到一些风声,说郝秀梅和陆少维有不正当关系,还和一个搞建筑的老板也有关系,我听了只是付之一笑。我知道郝秀梅不是那种很随便的人,不会因为丈夫瘫痪在床,自己就耐不住寂寞,跟别人乱搞。可是,这话从小月秋的嘴里说出来,我就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
我很严肃地对小月秋说:“你说这话有啥证据?”
“亏你和郝秀梅还是老乡呢?”小月秋瞥了我一眼,也很严肃地说:“团里谁不知道,陆少维是乘人之危。石连山瘫痪在床需要照顾,孩子太小也需要照顾。石连山的家里谁也不管不问,不帮助伸把手。郝秀梅没法来上班,陆少维就威胁她,要把她开除。一个女人到这个分儿上还能有啥章程?”
小月秋说到这儿,眼泪流了下来:“我不是要和陆少维争这个会长,我是替姐妹们被欺负难受,要出这口气。让这种人来当会长,我觉得给文联丢人!”
小月秋揉着眼睛走了。我的心却被她搅得乱糟糟的,像压上了一块石头,沉得直往下坠。
我跑到商店买了一些奶粉和水果,骑上车子,直奔郝秀梅的家。
郝秀梅正在厨房里烧水,准备做饭,见我进来,一只手在腰里扎着的围裙上擦了几下,一只手拢了拢散在额前的头发,轻声说:“你怎么来了?”
我进了里屋,朝炕上望了一眼。炕头,石连山蒙着被没有动静,孩子也在炕梢睡觉。
郝秀梅拉了一下我的衣角,说:“出外头说话吧。”
我和郝秀梅来到院里。快到中午的阳光很耀眼也很暖和。这时,我才看清郝秀梅脸上的神情很憔悴,她的那双曾经像水一样明澈的大眼睛已经变得黯淡无光。
我瞅着她,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安慰她,我觉得什么话都很苍白;责备她,我又觉得没有理由。
我的心里很难受。
沉默了片刻,郝秀梅低着头,轻声说:“你都知道了!”
我故作不知地说:“我知道什么?”
她说:“外边说我……”
我拦住她的话:“你别说了。”
她嘤嘤地哭起来:
“我真的没有办法了,真的没有办法了。我知道你会瞧不起我,说我没志气,可我一个女人能怎么办?”
我试探地说:“你能不能和他离婚?”
她抬头扫了我一眼,说:“他都瘫在床上不能动了,我怎么忍心那样做。再说,他家又没人管,我不管他怎么办?”
我说:“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呀?”
她又哭了:“我也知道不是个办法,可你叫我……”
我的喉头蠕动了半天,却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我还能说些什么呢?说什么也解决不了她的实际问题。
临走时,我把兜里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递给她。她看着我,擦了一下眼角,说:“你别再来了,忘了我吧!”
我走了。我把车子骑得飞快,我怕我的泪水洒在那个小院里,让她看见,更让她难受。
看着和我一起从家乡走出来的伙伴遇到这样的不幸,我却无能为力,一路上,我的心里总像有一条虫子在噬咬,说不出的疼痛……
十九
不久,我调到了市文联。
十几年中,我很少再去临江。我从别人的口中知道石连山已经死了,郝秀梅也从文工团调到中学当了音乐教师。但我一直没有见过她。
不知不觉地我已退休了。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和柳絮到香坊公园去看菊花展。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听到有人叫我:“方老师!”
我四处张望,没有发现熟人。这时,对面走过来一男一女,那女人走到我跟前,冲我大声说:“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是郝秀梅!”
我惊愕得张着嘴,半天没说出话。
我不敢相信,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女人完全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家庭妇女的样子,一点郝秀梅当年的影子也找不到。我看了她半天,仍然不敢相信:“你……”
她拉着那个男人的胳膊说:“我退休了,也来城里了,这是我老伴儿!”
我终于从声音和眼神中认出了她。
我惊喜得不知说啥好,只是一个劲儿地重复着她的话:“想不到,你也退休了!你也到城里了!”
她笑着告诉我:她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也在这个城里。她找的这个老伴儿是城里的退休工人,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好。
郝秀梅挽着她老伴的手走了。金秋的夕阳暖暖地挂在树林的上空,惬意的光芒轻柔地泼洒在草地上、游人的身上,满园花香沁润肺腑,满眼秋色瑰丽迷人。
望着郝秀梅和她老伴儿融入了熙攘人群的背影,我忽然发觉,夕阳在天际逐渐收敛的绚烂光彩宛若人生舞台上缓缓落下的一道大幕,留下的除了赞美,还有不尽的思索和回味、欣慰和遗憾……
人的一生真的就是一场戏。是悲剧?还是喜剧?只有大幕落下才会知道。
责任编辑成林
插图孙承民
韦尚田
……
我的编剧室在剧院前厅的三楼。左边是团长室,右边是导演室。前厅二楼就是学员的宿舍。
小月秋不是导演,却有事没事总往导演室跑。陆少维虽然是副团长,但正名却是剧团的导演,呆在导演室的时候最多。
陆少维在导演室的时候,小月秋常会跟过来。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儿,听他们在那屋里,一会儿嘁嘁嚓嚓地低声交谈,一会儿又急头白脸地吵嚷起来。
陆少维和小月秋一起呆在导演室,我在编剧室里就什么也干不下去。他俩小声嘀咕的时候,我的心里就特别不舒服,说不定他俩又在背后议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他们大声吵嚷的时候,我的心里又特别烦躁,总是担心要发生什么大事。
每回陆少维和小月秋争吵到最后的时候,都是陆少维破门而去,小月秋就会跑到我屋里来,义愤填膺地再发泄一通,摆出一件事让我给评理。
小月秋一进我的屋,我就把房门打开,我怕被别人议论我和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平心而论,小月秋人长得不错,四十来岁的人上了妆,演大姑娘还非常俊美,嗓子也很亮,在剧团里算得上台柱子。可她就好背地里搞小动作,总给人一种不正大光明的感觉。
小月秋让我给评理,没有一件是什么原则上的事儿。但她非让你说出是她的理儿时,她才肯罢休。
我最讨厌的就是背后整景儿讲究人。所以,小月秋一到我的屋里来,我的脸上就明摆着不欢迎。
小月秋不在乎我的脸色,总能没话找出话来和我搭讪。
那天,郝秀梅从我的屋里刚走,她随脚就进来了。
“小方,小郝常上你这来啊?”
小月秋有个习惯,不论别人年纪大小,她都喜欢在人家姓前加个小字。以此显摆她的老资格。
我说:“我们是老乡,都熟悉。”
她带着满脸的问号,笑着说:“我看出来了,她对你很好啊!”
我瞪了她一眼说:“她对你不是也挺好吗?”
她一撇嘴说:“得了吧,那可不一样,啥事我都看得出来,尤其是男女之间的事儿,我一搭眼就能猜出八九不离十。”
我有点生气了,绷着脸对她说:“你不要乱开玩笑!这种玩笑不能开!”
小月秋不怀好意地哧哧笑着说:“瞧把你吓的,我只是随便说说嘛,你是个知识分子,和我们不一样。可这是剧团,免不了……”
看我没好眼色地直瞪着她,她把话咽了回去。
我站起身来说:“你没别的事就走吧,我还要写东西。”
她笑了笑说:“你先别撵我,我问你,是你让小郝拜陆少维为师的吧?”
我说:“我是提了个建议,是她自己愿意的。”
她说:“你们真傻,他是个男的,一个姑娘怎么能拜他为师呢!”
我说:“拜师学艺,跟男女有什么关系!”
她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剧团,不是外边。这里的人都会演戏,你来的时间短,看不出真假人。听我一句话,叫小郝跟我学,保准她日后有出息。”
我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她已经拜了陆导演为师,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小月秋大声说:“这事你交给我,我去找陆导演,我去跟他说。”
她高傲地转过身,一阵风似的走了。
十二
过了正月十五,文工团要下乡去演出。
文工团正在开展向乌兰牧骑学习的活动,组成文艺演出小分队深入到农村第一线。
团里组成了两个小分队,一个以演出戏曲为主,到农村去;一个以演出歌舞为主,到林场和工厂去。我随戏曲小分队到江湾去演出。
出发的那天,江湾生产队来了三挂大马车,拉着我们十几个人和道具,顺着江道直奔江湾。
江湾离县城三十多里,生产队紧靠着松花江边。社员们住得很散,一个队百十户人住在三四个小屯子里。
社员们白天都在忙着学大寨,干农活,我们的演出都安排在晚上。
演出的地点在生产队的队部里。大筒子屋,靠一头的地上铺上一层木板就成了舞台。
演出的剧目是小评戏《柜中缘》、《墙头会》和折子戏《拷红》。
说来也怪,几天下来,我对小月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三出戏,小月秋在两出戏里当主角,每次演出前,我在隔壁都能看见她描眉、抹脸,非常细致地在化妆,跟在剧场正式演出时一样认真。上场前,她还在墙角一边比划一边说台词。
陆少维演小生,小月秋演青衣,两个人在台上简直是珠联璧合,非常投入。我在幕后看着他们演出,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心里竟然一阵阵感动。我想,他们平时要是也像在舞台上这么磊落光明,那该多好啊。
演出很受欢迎。
生产队年八辈子没有个热闹,好容易来了剧团,队长很当回事儿,特意安排人到江里下了一趟大网,要捕鱼来招待我们。
我跟着打鱼的社员到了江上。人们先用冰镩在江面上凿了几排冰眼,一丈来远一个,围着一个江汊子凿了一个半圆圈,足有上百个。然后,用竹竿从冰眼中顺下纲绳,从这个冰眼再穿到那个冰眼,一个倒一个,随着纲绳,放进了大拉网。等到网头绕了一圈在岸边透出来,然后套上马,开始往岸上拉网。
一趟网从下到起,足足用了半天工夫。待到大网从冰眼里拉出来时,筷子长的鲫鱼装了满满一胶皮车。
鱼是在生产队的豆腐坊里用熬豆浆的大铁锅炖的。锅里添的是江水,只放了点盐,几根干红辣椒,再放上几勺子农村自己下的大酱,什么调料也没有。
一锅鱼从晌午一直焖到晚上,整个村子都弥漫在一股沁人心脾的鱼香里。
吃饭都分散在社员家里,四人一组,炕上一张八仙桌,一洗脸盆子鱼,一锅小米干饭。
我是有生以来头一回吃这么香的鱼,一盆鱼端上来,一条是一条,一点也没碎,夹一口放进嘴里,大大小小的鱼刺全都被炖面乎了。
晚上要演出,再好的饭菜也不能喝酒。男子汉不喝酒,再好的饭菜也没味。
打鼓的王师傅说:“这干吃鱼也太没味了,上哪儿整点刺激的。”
拉弦的赵师傅说:“哪管来点辣椒大蒜都行。”
我从来不喝酒,也不吃辣的。我说:“这鱼这么香,多吃点多好!”
陆少维说:“你不喝酒,你没瘾,你不知道上来酒瘾啥滋味,赶上抽大烟了。”
王师傅说:“要不行,让房东给弄几根大葱吧。”
这时候,赵师傅起身下炕,来到门口,把挂在门旁的一串小毛葱摘了下来,拎到桌上,说:“这玩意比大葱还辣,就这个吃真不错!”
几个人伸手就要从绳串上揪毛葱。我知道那一串小毛葱是房东留着春天种的,就阻止道:“别揪,那一定是人家留着做葱栽子的。”
王师傅抓起一个毛葱,一边放进嘴里嚼着,一边唔唔噜噜地说:“什么葱栽子不葱栽子,吃了再说!”
我把那串毛葱一把抢过来说:“你们把这个吃了,到时候人家种啥?”
陆少维扒拉我一下说:“管那些干啥,吃你的得了!”
我说:“你们这是祸害人,能吃得下吗?”
陆少维不以为然地说:“你头一回下乡,时间长了你也这样。”
“我一辈子也不会这样!”这句话我说得很坚决,连思考的余地都没留,就脱口而出。因为我当过农民,知道种子在农民心中所占的分量。所以,我敢保证自己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种祸害农民的事情。说完,我撂下碗筷,下地走了。
在江湾一连演了十来天,屯子里的人还没看够。
老队长说:“没看够也得走,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已是三月中旬,天暖和了,地里的雪都化尽了。江湾的地都是大酱缸,化透了,走上去呼囊呼囊的直发颤,车马就出不来了。
文工团走的那天,起了个大早,生产队套了三挂马车,拉着我们上了江道。
江边已跑开了沿流水,顺着岸边汩汩地淌着,冰面都裂开了立茬儿。
老板子告诉大伙一个个都拉紧手,车上了江道,就要放开趟子跑,一停下就有掉进江里的危险。
大马车哗哗地奔跑起来。马蹄子蹚着没脚面的沿流水,四下溅着水花儿。我们坐在马车上,一个个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江面忽然开裂了,把我们掉下去。
大马车一气跑了三个小时,才到临江码头。
十三
我在剧团不坐班,平时也不参加团里的活动。只是在彩排我写的节目时,我才坐在台下看一看。
新来的学员不论男的女的,演出队的还是乐队的,天天都要在台上练功,劈叉、弯腰、侧挂、小翻、走台步,都是基本功。
领着学员们练功的师傅就是陆少维和一个老武生。
星期天的早晨,柳絮忽然对我说:“我去买点牛肉,你去把小郝叫来,我给你们包饺子。”
我早把郝秀梅在文工团当学员的事告诉了柳絮。
我说:“行!”
我骑着车子来到剧团,找到郝秀梅的时候,看见只有她一个人在寝室,大概别的学员都趁着星期天休息出去逛街或者串门去了。
郝秀梅的脸色很不好,好像生了病似的。
我问她:“你怎么了?”
她勉强笑了笑说:“没咋地呀。”
我说:“我来接你上我家去吃牛肉饺子。”
她说:“我不想去了,我想睡一觉。”
我拉起她说:“大白天的,睡什么觉,走吧,你嫂子在家等着呢。”
郝秀梅“哦”了声,说:“嫂子在家呢,那我去。”
我用自行车驮着郝秀梅,到家的时候,柳絮已经把饺子包好了,锅里的水都烧开了。
牛肉拌上大萝卜馅,包出的饺子特别鲜嫩可口,吃起来特别香。
这是柳絮和郝秀梅的头一次见面。柳絮总是笑微微地让郝秀梅多吃点,郝秀梅瞅着柳絮真诚的面孔,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脸上透出了红晕。
饭快要吃完时,郝秀梅忽然跟我说:“我不想在文工团干了。”
我吃了一惊,忙问:“怎么了,为什么不想干了?”
郝秀梅放下筷子,低着头说:“我,我就是不想干了,那地方……”
我忙催促她说:“你快说说,到底怎么了?”
郝秀梅抬头瞅瞅我,又低下头,只顾摆弄起发梢。
我知道她是有话不好说,就冲柳絮使了个眼色,起身出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郝秀梅要回去了,从柞树到县里只剩下最后一趟班车了。
我和柳絮把郝秀梅送上车。我一边往回走,一边问柳絮:“小郝为什么不愿意在文工团了?”
柳絮没吱声儿,我的心里有些不安,吞吞吐吐地说:“是不是因为我在那儿?”
柳絮瞪了我一眼,说:“别想得美了,你算老几?”
“那到底因为啥呀?”我有些着急地说,“能有这个机会参加工作,挺不容易的。”
柳絮咳了一声说:“她说,练功时你们那个导演老借机摸她。”
我差点惊叫起来:“真的吗?”
“没有那事儿她能说嘛。”柳絮挺生气地说,“就说你们那单位,净乌七八糟的事儿,咋能这样呢?”
我气愤地说:“明天我找陆少维说说去。他还当什么团长呢,真是狗屁!”
柳絮拉了我一下说:“你找人家说啥?打抱不平啊,没凭没据的,人家能承认吗,你不是自找没趣吗?”
“那你说怎么办?”
柳絮沉吟了一下,拉住我的胳膊说:“我看小郝也不小了,让她找个对象吧。”
我有些不解地说:“这跟找对象有什么关系。”
柳絮说:“有了对象就好说话。你看看,你们团里新来的学员有没有合适的。要是有,你就给介绍一下。我想有了伴,别人也就不敢再打她的主意了。”
我没再吱声,我的心里本来有许多话要说,一时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我对郝秀梅凭空多了一份担忧。
十四
文工团一年一度都要评选先进工作者。平时团里开会总是嘻嘻哈哈的,敷衍了事,唯有这个会开得认真,开得热烈。
文工团这个单位跟别的单位就是不一样,评个先进劳模从来不讲谦让。也许是平日往脸上擦胭抹粉惯了,一到这时,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给自己评功摆好,一点也不脸红。
团里要评一个县先进工作者,评选目标就两个人:陆少维和小月秋。
要开评选会的头几天,小月秋紧着往我的编剧室跑。
“小方,这些日子你注意没有,郝秀梅的情绪有点不对呀。”
我说:“我也不常看到她,没注意她有啥变化。”
小月秋挥着手说:“你呀,你对你老乡也太不负责任了。当初我就说过,郝秀梅要拜陆团长为师,早晚要出说道。这不,打我的话上来了吧。”
我装做什么也不知道地说:“出什么说道了,我咋一点也不知道。”
小月秋很认真地说:“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呀?”
我笑了笑说:“到底出了什么事呀?”
小月秋摆摆手说:“算了,这话也没法说,反正我告诉你,陆少维也不是什么正经人。这回选先进工作者,你可别瞎投票。”
我这才明白她的来意。
我说:“你放心吧,选谁不选谁我心里有数。”
开选举会那天,全团的人都到了。本来选举的目标明确,一个是陆少维,一个是小月秋,这两人发言都把自己说得处处是好。最后举手表决,俩人票数都没过半数。
小月秋见我谁的票也没投,就起身问我:“小方,你得表个态,在团里这么长时间了,谁是正经人谁不是正经人,你也心里有数了,不能怕得罪人就不表态呀!”
我说:“我来团里的时间不算长,对你们还了解得不深,选谁我都同意。”
小月秋不高兴地说:“关键时候,你不能装和事佬,你选谁不选谁,这一票很关键。”
我说:“你们俩对事业的认真负责精神,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选谁不选谁真的不好说。”
小月秋说:“优点你就不用说了,你就给我们挑挑缺点吧。”
我说:“这次评的是工作,在工作上我没看出你们有什么缺点。”
陆少维接过话说:“方领同志说得对,这次评的是工作表现,不要扯到别的方面。”
小月秋突然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本,举起来,晃着说:“大伙看好了,这是我的会员证,省戏剧家协会,全省各县也没有几人能加入。我要是在艺术上没有突出成绩,能加入省戏剧家协会吗!”
她的这个举动,在会场内引起了一阵骚动。不少人都围过去,争着抢着看小月秋的会员证。
小月秋走到陆少维身边,把会员证凑到他的眼前,得意地说:“陆导演,你说你自己的戏演得那么好,怎么没有加入省戏剧家协会呢?”
陆少维一时没了话说。
我看着小月秋那副得意的样子,一时心里来了气,从衣兜里也掏出一个小本子,举起来说:“这是我的会员证,我还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呢,是不是凭这个,我也应该当先进工作者啊?”
会场里的人先是怔了一会儿,随后便爆发出一阵喧闹的笑声。
当然,这次会后,领导还是安排小月秋当了先进工作者。
十五
文工团新招学员的试用期早已过了,我以为这些人都全部留用了,一直为郝秀梅有些担着的心也就像从空中抛下来的雪花,落在地上,一点一点地融化了。不料,有一天我忽然听到上边下来了压缩招生指标的消息,我刚刚落地的心又像皮球一样,顿时弹到了半空。我不知道压缩的名单能不能落在郝秀梅的身上,我极力打听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也想知道究竟谁在压缩名单之内。
我无法从上边得到蛛丝马迹,可我也知道,像这类事儿,剧团里肯定早已有人知道内情,尤其像小月秋这样的人物,没有她讨不到的风儿。
我不得不去找小月秋。我把小月秋找到我的办公室,没有坐下,她就先开口了:“我知道你是为啥找我来的。”
我有点吃惊,又故作镇静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为啥找你?”
她一撇嘴说:“就你那大作家的架子,啥事求过人?不到万不得已你才不会稀得找我。”
我赔着笑脸说:“你别把我说得那么可怕,我该找你时就得找你,别人办不到。”
她一屁股坐下说:“得了,我直说吧,你是为了郝秀梅的事吧?”
我咧咧嘴,还没等我话出口,她一挥手说:“郝秀梅有你这个老乡,真算有福。告诉你吧,这次压缩的名单里没有她!”
我有些不放心:“真的?”
小月秋说:“我还骗你咋的?”
小月秋透露出来的这个消息肯定是十拿九准的。我站起身说道:“谢谢你把这个消息告诉我。”
小月秋也站起身来,眯缝着眼睛笑着说:“我知道你要我走,可是,你得说说怎么谢我呀!”
我脸一红,忙说:“你别急,我肯定会谢你的。”
我在剧场里找到了郝秀梅,她独自坐在那里,对着舞台发呆。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坐在她的身边,问她:“你怎么了?”
她勉强笑了笑说:“没怎么,我想静一会儿。”
我说:“你是不是听到了剧团里要压缩学员的消息?”
她淡淡地说:“这事团里都知道了。”
“你是不是担心自己?”
没等我说完,她摇着头说:“不是,不是。”
“我已经知道压缩的学员里没有你。”
“我也知道没有我。”
“那你怎么这样儿?”
她低下头,不吱声了。
我着急地说:“你是不是还有啥不放心的?”
她还是没吱声儿。
我扳过她的身子,大声地对她说:“我已经从小月秋那儿听到了,这次裁人真的没有你!”
她抬头对我说:“有石连山!”
石连山就是和郝秀梅一起拜陆少维为师傅那个农村来的小伙子。
“有他有他呗,跟你也没啥关系!”
“你不知道,怎么没关系。”
“到底啥关系,你不说我咋知道?”
“小月秋介绍我和他处对象。”
我有些惊讶。“小月秋介绍的?我怎么一点信儿都不知道。”
她有些幽怨地说:“你知道啥,就知道你自己,哪管别人。”
我说:“他裁下去了,谁也没办法,不行你就和他拉倒吧!”
她起身说了句“晚了”,转身走了。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心里一直在琢磨着,她说的晚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十六
郝秀梅病了。
文工团裁人的事已经结束了,被裁下去的几个人都是吃农村粮的,石连山也在其中。
郝秀梅有病的这几天,我发觉有点不正常,经常来看望郝秀梅的不是石连山,而是石连山的哥哥石连海。
石连海是镇郊公社医院的一个中医大夫,平常总是牛烘烘的,走路都带着横挎扁担晃的那种架势。
石连山却不像他的哥哥,外表瞅上去很厚道朴实,平时跟陆少维练功的时候也很用心,团里的人对他印象很好。
郝秀梅病了,照理说,石连山应该来,不管处没处对象,起码他和郝秀梅还是一个师傅的徒弟。他不来看望郝秀梅,而是他哥哥石连海来,谁都会感到有些奇怪。
石连海每次看望郝秀梅都是来去匆匆,走了之后,我都发现郝秀梅的脸色很难看。我问她,她又啥也不说。
文工团一开始招学员的时候就明文规定:学员不许谈恋爱,一经发现,立即开除。这个规定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没过多久十几名学员就有一半儿谈上了对象,领导都视而不见,因为这些对象大都是师傅们给撺掇成的。
小月秋又来到我的办公室,带着很神秘的表情问我:“小方,你知不知道郝秀梅她……”
“她怎么了?”
小月秋故意卖关子:“怎么了?你不知道?你这个老乡怎么当的?”
我说:“她不是病了吗?”
“得得,你别装了,你没看见这些天她常恶心呕吐,她是怀孕了!”
我吓了一跳:“你说什么?”
小月秋拉着长声说:“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那石连海来就是怕郝秀梅把孩子打掉!”
我着急地说:“那要是不把孩子打掉,她的工作还要不要了?”
小月秋说:“石连海关心的不是这个,他关心的是郝秀梅留住这个孩子,才能保住和他弟弟的关系。”
“他这是威胁,也太卑鄙了!”我有些激动地站了起来,说,“这样做,一定会毁了她的前途。”
小月秋一拍桌子说:“所以,我才来找你,无论如何也要让郝秀梅把孩子打掉!”
我有些为难地说:“这事我怎么跟她说?”
小月秋双手一合,说:“这事只有你跟她说,她能听你的,咱们这都是为她好。”
送走了小月秋,我立刻去找郝秀梅。郝秀梅还在她的宿舍里躺着,看我一进来,爬起来抱住我就哭开了。
我知道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我的心里很自责。这一阵子根本没有很好地照顾她、关心她,甚至连她出了这么大的事,我连一点蛛丝马迹都不知道。
我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低声说:“让柳絮陪你去吧!”
小月秋很够意思,她给郝秀梅编了个理由,在团里请了三天假。
柳絮陪着郝秀梅在医院里做了流产,又把她接到家里,照顾她住了三天。
十七
我到省里去改一个剧本。
一个多月以后,我回到县里,却听说了一件让我有些震惊的事:郝秀梅和石连山结婚了!
这怎么可能呢?半年前,郝秀梅做了流产以后,石连山已经回乡下去了。这期间,我没有发现郝秀梅和石连山再有什么来往,我以为事情就过去了,也就再没过问,谁知道会突然发展到这个地步呢?
不管咋说,事情既然已经这样,我怎么也总该表示一下,买点礼物送给她。
那天正巧郝秀梅在乡下演出,回团里来取东西,我看见了她。
“你结婚了,怎么不提前告诉我一声?”
“我那也是临时决定的,谁也没告诉。”
“这是大事啊,怎么那么草率?”
“事儿赶事儿,赶到点儿上了,结了婚也就算了。”
“那你也得提前告诉我一声,让我有个准备呀。”
“准备啥?你的心意我领了。”
“那不行,你等我一会儿,我去百货公司一趟。”
她一把拉住了我。“行了吧,今天我该请你喝点酒,好赖也算喜酒吧。”
我说:“那也中,我请你吧。”
她推了我一下,说:“你真没劲,好长时间我就想找机会跟你唠唠嗑儿,看你忙得也不愿搭理我,我也没敢打搅你,这回就算借便吧。”
郝秀梅领我来到江边,这儿有家回民饭店,地方不大,但很肃静。
要了两个菜,又来了两杯白酒。
“你能喝白酒?”
“今个儿不能喝也得喝。”
“不能喝就不喝。”
“那不行,我认可喝醉了才好呢。”
郝秀梅抓起酒杯,一仰脖儿,咕咚喝了一大口。
我着急地说:“你慢点喝,着什么急?”
“你也喝,喝醉了才说真话呢。我想听你说说真话。”
“我啥时跟你说过假话?”
“那你怎么就不问问我为什么跟石连山结婚呢?是不是就因为他又回了农村,成了农民,我是有工作的就不该找他?”
我本来是有很多话想要问她,但她这样一说,反到叫我一时什么也说不出了。我说什么呢?说她跟石连山不合适,不应该跟他结婚?可我呢,我是个社员,柳絮是个大学生,我们不是照样结了婚,有了孩子,日子过得挺好吗!
郝秀梅喝着喝着,眼里闪出了泪花。她有些哽咽地说:“不是我喝多了埋怨你,可你这么长时间,你管过我问过我关心过我吗?”
我默默地端着酒杯,无言以对。我知道她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说不出的苦楚,想对我说。我却一直没有给她机会。我的心里很愧疚很不安。
郝秀梅突然抓住了我的手:“方领,我又怀孕了!”
我倏地站了起来,有些生气地盯着她:
“你……”
“你先坐下听我说。”郝秀梅抓起酒杯又喝了一口,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说我没出息,没志气,或许骂我不要脸。这些话你都可以说,但是你知道不知道,我不能忍心在他失去工作的时候,又让他失去爱情。他是个好人,这样的打击对于他来说太过于残酷,他会受不了,我也受不了。我认可自己苦点累点难过点。可我这么做,心里会好受点,你知道吗?”
菜还没有动几筷子,她的一杯酒已经喝光了。我怕她真会喝醉了,连忙安慰她说:“我知道你太善良了,你会这样做,我很敬重你!”
郝秀梅把她自己的杯子又倒上了酒,也把我的酒杯倒满了,突然带着眼泪笑了:“好了,今天说了这么多,我的心里就痛快了。”
我的心里有些酸楚,但我却端起杯,递到她面前,笑着说:“你心里痛快了,我就放心了,咱们喝一口,表示对你的祝贺!”
郝秀梅使劲儿碰了一下我的杯子,瞥了我一眼说:“谢谢你的一片心意。我知道往后咱俩这么单独在一起的机会不多了,下一回说不定是猴年马月。没关系,往后我也是有家的人了,你就不用再这么惦记我了。”
郝秀梅说着,扭过身去,用手抹起了眼角。
我不知道为什么,端起手中的酒杯,一口喝了个底朝天。
十八
没过多久,我调到了县文联。
县文联在成立戏曲协会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让我感到很意外的事。戏曲协会的会员大都是文工团的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我想让陆少维来当这个协会的会长。还没等开会研究,小月秋就找到我,说:“你是想让陆少维来当戏曲协会的会长?”
我说:“我有这个想法。”
她说:“那不行,他没资格当这个会长。”
我心想:不用说,这是她要来争这个头衔。我说:“他当不合适,你看谁当合适呢?”
她说:“我就比他合适。”
我心里感到好笑,她真是什么出头露脸的事都争。我说:“你怎么比他合适?”
她不错眼珠地直盯着我说:“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我有点莫名其妙:“我知道什么呀?”
她很严肃地说:“你不知道他和郝秀梅有关系?”
我顿时吃了一惊。前些日子,我听说石连山突然得了急病,起不来炕了。我还听到一些风声,说郝秀梅和陆少维有不正当关系,还和一个搞建筑的老板也有关系,我听了只是付之一笑。我知道郝秀梅不是那种很随便的人,不会因为丈夫瘫痪在床,自己就耐不住寂寞,跟别人乱搞。可是,这话从小月秋的嘴里说出来,我就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
我很严肃地对小月秋说:“你说这话有啥证据?”
“亏你和郝秀梅还是老乡呢?”小月秋瞥了我一眼,也很严肃地说:“团里谁不知道,陆少维是乘人之危。石连山瘫痪在床需要照顾,孩子太小也需要照顾。石连山的家里谁也不管不问,不帮助伸把手。郝秀梅没法来上班,陆少维就威胁她,要把她开除。一个女人到这个分儿上还能有啥章程?”
小月秋说到这儿,眼泪流了下来:“我不是要和陆少维争这个会长,我是替姐妹们被欺负难受,要出这口气。让这种人来当会长,我觉得给文联丢人!”
小月秋揉着眼睛走了。我的心却被她搅得乱糟糟的,像压上了一块石头,沉得直往下坠。
我跑到商店买了一些奶粉和水果,骑上车子,直奔郝秀梅的家。
郝秀梅正在厨房里烧水,准备做饭,见我进来,一只手在腰里扎着的围裙上擦了几下,一只手拢了拢散在额前的头发,轻声说:“你怎么来了?”
我进了里屋,朝炕上望了一眼。炕头,石连山蒙着被没有动静,孩子也在炕梢睡觉。
郝秀梅拉了一下我的衣角,说:“出外头说话吧。”
我和郝秀梅来到院里。快到中午的阳光很耀眼也很暖和。这时,我才看清郝秀梅脸上的神情很憔悴,她的那双曾经像水一样明澈的大眼睛已经变得黯淡无光。
我瞅着她,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安慰她,我觉得什么话都很苍白;责备她,我又觉得没有理由。
我的心里很难受。
沉默了片刻,郝秀梅低着头,轻声说:“你都知道了!”
我故作不知地说:“我知道什么?”
她说:“外边说我……”
我拦住她的话:“你别说了。”
她嘤嘤地哭起来:
“我真的没有办法了,真的没有办法了。我知道你会瞧不起我,说我没志气,可我一个女人能怎么办?”
我试探地说:“你能不能和他离婚?”
她抬头扫了我一眼,说:“他都瘫在床上不能动了,我怎么忍心那样做。再说,他家又没人管,我不管他怎么办?”
我说:“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呀?”
她又哭了:“我也知道不是个办法,可你叫我……”
我的喉头蠕动了半天,却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我还能说些什么呢?说什么也解决不了她的实际问题。
临走时,我把兜里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递给她。她看着我,擦了一下眼角,说:“你别再来了,忘了我吧!”
我走了。我把车子骑得飞快,我怕我的泪水洒在那个小院里,让她看见,更让她难受。
看着和我一起从家乡走出来的伙伴遇到这样的不幸,我却无能为力,一路上,我的心里总像有一条虫子在噬咬,说不出的疼痛……
十九
不久,我调到了市文联。
十几年中,我很少再去临江。我从别人的口中知道石连山已经死了,郝秀梅也从文工团调到中学当了音乐教师。但我一直没有见过她。
不知不觉地我已退休了。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和柳絮到香坊公园去看菊花展。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听到有人叫我:“方老师!”
我四处张望,没有发现熟人。这时,对面走过来一男一女,那女人走到我跟前,冲我大声说:“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是郝秀梅!”
我惊愕得张着嘴,半天没说出话。
我不敢相信,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女人完全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家庭妇女的样子,一点郝秀梅当年的影子也找不到。我看了她半天,仍然不敢相信:“你……”
她拉着那个男人的胳膊说:“我退休了,也来城里了,这是我老伴儿!”
我终于从声音和眼神中认出了她。
我惊喜得不知说啥好,只是一个劲儿地重复着她的话:“想不到,你也退休了!你也到城里了!”
她笑着告诉我:她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也在这个城里。她找的这个老伴儿是城里的退休工人,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好。
郝秀梅挽着她老伴的手走了。金秋的夕阳暖暖地挂在树林的上空,惬意的光芒轻柔地泼洒在草地上、游人的身上,满园花香沁润肺腑,满眼秋色瑰丽迷人。
望着郝秀梅和她老伴儿融入了熙攘人群的背影,我忽然发觉,夕阳在天际逐渐收敛的绚烂光彩宛若人生舞台上缓缓落下的一道大幕,留下的除了赞美,还有不尽的思索和回味、欣慰和遗憾……
人的一生真的就是一场戏。是悲剧?还是喜剧?只有大幕落下才会知道。
责任编辑成林
插图孙承民
韦尚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