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天国举行婚礼(下)
- 来源:章回小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天国,婚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27 13:11
七、誓死守嘉兴
荣王廖发寿在听王议事厅来回踱着步,听王府坐落于嘉兴子城,子城位于嘉兴城内西面,始建于汉末三国东吴黄龙三年(231年)。子城周长二里余,高、厚均为一丈二尺。唐代末年,为抵御黄巢军队,在子城外又建了罗城。从三国至清代,子城一直是各朝的府衙或军治所在地。城上建有天王殿、箭楼等建筑。太平军攻占嘉兴后,当时驻守嘉兴的听王陈炳文就把府衙改成了听王府,并大兴土木,扩建王府。这听王府建筑豪华,气势非常恢宏,有七进,屋檐上有龙凤纹和跳龙门图案的滴水瓦,楼下落地长窗上雕刻丹凤图案,楼上向阳窗格上刻有精美的梅花纹。1861年,忠王调听王陈炳文守杭州,听王府就空了出来。荣王廖发寿留守嘉兴。荣王府坐落于南湖畔,按天朝体制,将领封王后,可以修筑王府。太平天国后期,天王洪秀全为了让诸王相互牵制,滥封王爵,每位王爵都要在驻地大兴土木修王府,有一些王爵刚刚修好王府,就又调往其他城市,便再修一座王府。廖发寿从满天义晋封荣王后,本来也要扩建王府,但他知道,清军包围天京后,一定会分兵攻取江南诸城,于是停止扩建王府,将费用尽数拿出,命部下加高城墙,并在城外修筑炮台,以作固守之用。因原来府邸面积窄小,又没有竣工,凡有军机大事,廖发寿和诸将都到子城听王府议事。
谯楼上传来三声清脆的敲击声,已上三更了。自嘉善县地被程学启的“开”字营攻克后,廖发寿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是战是降,荣王已经考虑了好几天了。他想和几位亲信将领商量一下,但不敢贸然行事,他知道,这事如果被天京方面知道,那可是死罪。但战况危急,不容他不尽早作出决定,于是,他让亲兵马上去通知各位王将,速到听王府议事。
廖发寿和慕王谭绍光是同乡,都是广西老兄弟,两人脾气性格也相同,都是豪爽之人。太平天国后期,各地王将几乎都拥兵自重,但苏州被李鸿章围困后,廖发寿却命贵王陈得胜和扬王李明成驰援,以求解苏州慕王之围,但没有成功,还折了贵王和扬王。
苏州被淮军攻占后,李鸿章兵分两路,一路由李鹤章等人攻无锡和常州,一路由程学启率领,水陆并进,攻嘉兴。十一月二十八日,程学启率得胜之师,攻下嘉善,逼近嘉兴。这一段时间,守卫嘉兴的太平军大小将领和荣王一样,整日里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所以这会虽是半夜三更,但接到荣王的议事函,都没有感到突然,没多大工夫,嘉兴城里重要的军事将领便一起来到了听王府。
听王府的议事厅为第三厅,时为深夜,议事厅两边点着两排胳膊粗的红烛,把宽敞的议事厅照得白昼一般。朝南一把楠木太师椅后面,是一幅虎啸山林图,两边是一副楹联:
四壁春烟无燕到;
一窗云彩有龙飞。
这副楹联是荣王所撰,此联的生花之处在于“无燕”对“有龙”,道出了作者胸中无“燕雀”之小人之气,而有“龙飞”之博大志向。太平天国自金田举事,大都是草莽之徒,如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等。但亦有几位文才出众的,如早期的南王冯云山。冯云山是广东花县人,他到广西桂平,在紫荆山以教书为名,暗地里联络抗清义士。他曾在书房门口自书一副楹联:
暂借荆山栖彩凤;
聊得紫水活蛟龙。
以“彩凤”、“蛟龙”自喻,暗示时机一旦成熟,彩凤翔天,蛟龙翻江。
太平天国后期,还有一位擅长楹联者,就是忠王李秀成。
忠王府有一副“寝殿联”: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为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
联语措词豪迈,气势雄浑。
天王洪秀全是秀才出身,他定都南京后,改名天京,在“龙凤殿”上也曾自撰一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荣王当年曾跟思王到天京觐见天王,当他候在龙凤殿外,读到这副楹联时,不知不觉间,胸中有一股豪气陡生。
但仅仅几年间,太平天国的大业却日益衰弱,荣王每次回想那次被天王召见时的情景,自然想起“龙凤殿”上“龙凤朝阳”匾额两旁那副气势磅礴的楹联,禁不住感慨不已。
西侧墙壁上,悬着一幅字,是唐人陆蒙老的《披云阁》:
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
云烟断处沧江阔,一簇楼台十万家。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年),听王陈炳文奉李秀成命移守杭州时,听王府还刚刚动工,于是他把督造听王府的事交给了荣王。荣王虽然勇武,但好文,便将各厅装饰得带有书文气。
见诸将都到齐了,荣王脸色严峻,他咬了咬牙,道:“各位兄弟,苏州城破后,程学启率得胜之师,已于二十八日攻占嘉善,如今正向我嘉兴合围,我们该怎么办?本王想听听各位兄弟的意思。生死存亡的关头,请大家尽管明言,如是说错,本王决不怪罪!”廖发寿五短身材,天生秃顶,虽然留着长发,但遮不住头顶,便长年戴着帽子。诸将都是荣王的老兄弟,他们知道荣王的脾气,平时对天王以及几位兄弟的所作所为也颇为不满,只是隐在心里不说出来罢了,这会有人一提,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挺王刘得功道:“天王深居宫中,十余年来从没出过王府,把军政大事都让洪仁达这个家伙裁定……”
倍天侯张在朋道:“想不到,江山都打下大半了,天王却不思进取,躲在天京享受……”
刘得功的弟弟朝将刘得福道:“是啊,虽说派出兵马西征北伐,但粮草后援都没有跟上,前方打得这样惨烈,那洪仁达却连粮草都不肯发!”
荣王听了一会儿,已大致明白了诸将心里所想,便道:“听各位兄弟的意思,是投了朝廷?”
秫天安黄有才叹了一口气,道:“唉,这仗还能打下去吗?”
忽然,后堂转出一个人,厉声喝道:“若依诸位将军之言,非但得不到荣华富贵,反而断送了嘉兴全城将士百姓的性命!”
众人看那人,却是一个年方十七八岁的少女,便都不说话了。原来这位少女便是忠王的义女英娘。
纳王等人杀了慕王后,又包围了慕王府,这时英娘正好在玄妙观为忠王和会王求太平签,只见街上一阵乱纷纷,说是清兵进了城。英娘大吃一惊,到门口一打听,才知道纳王等人已杀了慕王,献城投降清妖了。英娘知道已回不了忠王府了,便趁着混乱,出了西门,又折向南,准备到海宁去找会王。
英娘在路上,又听说四王四将投李鸿章后,又被程学启用计杀了。几天后,筋疲力尽的英娘到了嘉兴,就病倒在城外,被廖发寿救进城去。海宁隶属嘉兴郡,只有几十里地,廖发寿见英娘体弱,便让她和太王妃做伴,留下养病,等身体恢复,再派人送她到海宁。廖发寿知道,李鸿章的淮军攻下苏州后,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是江浙交界的重镇嘉兴,一场恶战已难免,于是,他想让太王妃到杭州去投听王。听王陈炳文是忠王麾下十一太保之二,两位王将关系一直很好。但太王妃却劝荣王道:“荣王全家在嘉兴,可让将士知道荣王死守嘉兴的决心,我和几位王亲一旦离开,将士会猜测荣王没有守城的决心,军心一乱,嘉兴就不保了。而嘉兴一旦被清妖占据,下一步被攻击的必定是杭州!”
这会见英娘这样说,荣王便问道:“英娘,请详尽说来!”
英娘道:“诸位难道忘了一个月前苏州八位王将的教训吗!”
苏州纳王郜永宽等八位王将诛杀慕王谭绍光投效李鸿章,又被程学启用计杀了,那还是一个多月前的事,大家当然清楚,当下便都沉默不语了。
英娘道:“诸位自忖,纳王、比王都不是两广首义人物,和程学启还是安徽同乡,李鸿章、程学启尚要杀降铲除,而荣王及诸位都是从两广跟随天王首义的人物,如投了李鸿章和程学启,他们岂能容纳?”
荣王一跺脚道:“惭愧,若不是英娘提醒,险些害了嘉兴全城将士百姓的性命!”
刘得福道:“可是嘉兴城小,又无险可据……”
荣王道:“所谓众志成城,想我嘉兴城内还有十万雄兵,粮草充足,海宁有会王据守,和嘉兴成犄角之势,况且杭州有听王的二十万精兵,湖州有堵王的十五万精兵,还有余杭、德清,都有诸王据守,一旦嘉兴有事,周围十八王一定不会坐视的!”
荣王在忠王麾下,虽排名于十一太保之末,但平时作战勇猛,又足智多谋,在军中很有威信。加上他主守嘉兴后,将建造荣王府的钱财用于加高城墙,修筑炮台,所以深得将士拥戴。于是,荣王在嘉兴城四周修筑了四十多座营垒,和城里相互策应,又在城头修筑了二十余座炮台。
八、廖发寿诈降
为了挫程学启的锐气,廖发寿又亲自率领两万精锐,出东门迎击程学启。
程学启得知廖发寿带兵出战,他知道廖发寿骁勇,便命大将何安泰和刘士奇各领本营官兵,在两边设伏,自己率领三营官兵,与荣王对阵,双方在嘉兴城东三十里相遇。两军一交兵,程学启就丢盔弃甲,全线溃败。廖发寿想不到程学启不堪一击,带兵穷追不舍,猛然间,何安泰和刘士奇两路兵马杀出,程学启也回军杀回,三路夹击。廖发寿虽然骁勇,但挡不住三路人马的夹击,只得率残部退回嘉兴。
正在危急,又传来消息,镇守平湖的陈殿选和镇守海盐的李文楚降了清兵,领军攻击太平军。
廖发寿知道,平湖和海盐一失,嘉兴东面的屏障就只剩下海宁了。廖发寿一向看不起镇守海宁的会王蔡元隆,因为蔡元隆喜欢耍小聪明,加上相貌英武,但深得忠王看重,在忠王义女英娘择夫这件事上,廖发寿心里一直在痛,他是真心喜欢英娘的,但和蔡元隆相比,自己无疑个失败者。但这会清兵压镜,因为有蔡元隆镇守海宁,他心里反倒觉得有一丝希望,因为他相信,别人可以向清妖投降,唯独蔡元隆不会,因为他是忠王的女婿。廖发寿本想着人送英娘到海宁去,让英娘和会王完婚,但眼下清兵把嘉兴城围得铁桶一般,英娘又不会武,要突出重围,谈何容易。
廖发寿虽然看不起蔡元隆,但又不得不佩服蔡元隆。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十七日,蔡元隆镇守江苏太仓时,太平军常熟守将骆国忠献城降清。十二月初一,李鸿章便令弟弟李鹤章会同程学启和戈登的“常胜军”夹攻太仓。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初九,蔡元隆学常熟守将骆国忠,也向清军献城投降。于是,李鹤章和程学启率部前往受降,蔡元隆令大开城门,李鹤章为争功,不等程学启兵到,率部抢先入城。刚刚入城,蔡元隆伏兵突出,李鹤章所率一千余人全军覆灭,李鹤章大腿上被蔡元隆刺了一枪,险些落下马来,幸得程学启率大队赶到,救了他性命。
猛然,一个念头从荣王心里冒了出来。
程学启率部逼近嘉兴。二十九日,程学启正与何安泰等诸将商议攻取嘉兴,忽然亲兵来报,说荣王派人暗中给程学启一封书信。
这个时候嘉兴有书信来,诸将都猜不出来意。程学启拆开书信,认出果真是荣王的手迹:
方忠兄大鉴
弟闻兄攻取苏州,兵不血刃。某自知嘉兴城墙,高不及苏州;嘉兴守将,勇不及慕王。某思虑再三,决定仿会王之举,献嘉兴于将军,以谋取身后荣耀也……
廖发寿拜上。
程学启没有想到,竟然是荣王廖发寿的降书。便将书信传于诸将阅读。
何安泰笑道:“这廖秃子倒也是聪明,知道嘉兴城墙低矮,又无险可据,便想投诚了!”
程学启道:“我看未必!”
何安泰笑道:“自苏州被我‘开’字营平定,江浙两省的长毛已经闻风丧胆……”程学启望着这位得力助手,笑道:“何将军,你相信那廖发寿是真的降我?”
何安泰道:“那廖发寿看平湖、海盐两名守将降了我们,便也想投效我们了!”程学启道:“何将军可曾记得一年前蔡元隆在太仓诈降之事?”
何安泰道:“督帅以为,那廖发寿是诈降?”
程学启哈哈笑道:“要知廖发寿投降是真是假,本帅一试即知!”
第二天,程学启带了何安泰,两骑马径直来到嘉兴北门外,远远望去,只见城上旗帜鲜明,刀枪林立,防守非常严密。程学启对何安泰道:“如廖发寿真心投降,其防守还会这样严密吗?”
何安泰道:“廖发寿善于用兵,防守如此,无可厚非!”
程学启只是冷笑,好一会才道:“是真是假,今晚便可见分晓!就是廖发寿不降,我只要围住嘉兴,也等于断了洪逆京城的粮道!”
原来,天王洪秀全建都天京后,京城的粮草主要来源是浙江、杭州等地的运粮船队沿大运河进入天京,大运河穿嘉兴城而过,如今嘉兴一围,就是断了天京的粮道。程学启知道,只要围住嘉兴,就能困死天京。
当夜,程学启命何安泰率精兵三千,偷袭嘉兴城。
何安泰率军刚到嘉兴城下,只听得城楼上一声号炮,乱箭射下。
何安泰败回大营。程学启哈哈笑道:“廖发寿若真的投降,我军兵临城下,他绝不会一言不发,乱箭射下!”
其实,程学启心里明白,自苏州杀了八名投降的王将,其他太平军将领早已胆寒,投降是死,不如拼死抵抗,坚守待援。这会廖发寿的降书,只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但程学启心里觉得,杀那八名王将,是做得对的。因为那八人也真的该杀,既是投降,哪里还有讨价还价要官要权的?
九、城下见会王
廖发寿见诈降计被程学启识破,便传令三军,小心防守。并令挺王刘得功在城头督造永安、长乐两座炮台。
但几天后,消息传来,随着平湖守将陈殿选、海盐守将李文楚投降,桐乡守将何培章和石门守将邓光明也相继降清,并出兵狙击湖州堵王黄文金和辅王杨辅清的援军。而清兵和英法混编的“花绿兵”洋枪队一千余人也自浙东渡海来攻嘉兴。
廖发寿知道嘉兴已危在旦夕,但他不肯弃城。这天午后,廖发寿在城头巡视,只见英娘正和一群妇女在负土修城墙,便道:“英娘,你回府去休息吧!”
英娘道:“荣王,清兵正在围城,我怎么回去啊!”
廖发寿道:“天已过午,回去吃饭吧!再陪太王妃说说话。”英娘走后,廖发寿脱下大氅,摘下长剑,也加入了修筑城墙的行列。忽然,英娘跌跌撞撞地奔来,大叫道:“荣王,不好了……”
廖发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忙迎上前去,英娘奔到跟前,大叫道:“荣王,太王妃,太王妃自缢身亡了!”
原来,英娘回到荣王府,几个女兵告诉她,太王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其他人进去,英娘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推门进去,只见太王妃已经自缢在横梁上了。
廖发寿知道,母亲是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能全心守城,便强忍悲痛,将太王妃尸体停在荣王府。
程学启命麾下总兵何安泰为前锋,率敢死队攻击廖发寿建筑在城外的营垒。激战三天,太平军设在嘉兴城外、和城里相互策应的三十余座营垒被何安泰攻破。太平军守军退回嘉兴城里,程学启又命洋人教练贝雷指挥大炮轰击城墙。
同治三年(1864年)一月二十四日清晨,程学启发起总攻。第四天,城墙被火炮轰塌十余丈。何安泰骑一匹乌骓马,一马当先,跃过城墙缺口,挥舞大刀,冲入城里,连砍了十多名守城军士。太平军将士抵挡不住,纷纷后退。忽然,一匹赤龙马长嘶一声,挡住何安泰的去路。何安泰一勒马,定睛一看,原来是嘉兴主帅荣王廖发寿。廖发寿怒目圆睁,厉声喝道:“何安泰,你这个天国的叛贼,竟敢引清妖攻我嘉兴!”
何安泰哈哈笑道:“廖发寿,天京即将破城,嘉兴弹丸之地,你还是降了朝廷,也不失荣华富贵……”
“住口!”廖发寿大吼一声,“我宰了你这个叛贼!”双腿一夹马腹,催动战马,挥起长刀,一招泰山压顶,朝何安泰当头劈下。何安泰挥起大刀一架,两人一来一往,在城墙边大战起来。
这何安泰自跟随程学启在安庆投了曾国藩,一直是程学启的副手,被称为“开”字营第一骁将,一柄大刀重四十八斤,舞起来呼呼生风,好似风轮一般。
廖发寿是忠王李秀成的十一太保之一,也是太平军中有名的猛将,一柄钢铸长刀,军中无敌手,当下两人一来一往,战了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负。
这时,城外的清兵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城里涌,但城里的太平军在挺王刘得功和朝将刘得福兄弟的指挥下,一边组织两千余人的火枪手用排枪狙杀冲入城的清兵,一边负土填补城墙。
何安泰见城外部下跟不上,知道寡不敌众,想退出城去,无奈被廖发寿一把长刀逼住,脱身不得。不一会儿,残破的城墙被太平军堵住,冲进城里的清兵,也被太平军尽数斩杀。
何安泰一见退路已断,把心一横,挥舞大刀,反向城里冲去。廖发寿没有想到何安泰不退反进,如让这头猛虎冲进城里,还有谁能阻挡他,当下搁住长刀,抽出铁胎弓,张弓搭箭奋力射去。那箭带一股风,正中何安泰后背心。何安泰惨叫一声,从马上倒撞下来。城外的程学启得知何安泰已攻进嘉兴城,不由大喜,传令后续部队跟上,但刘得功的两千名火枪手,用排枪狙击进攻的清兵,掩护士兵负土填堵残破的城墙。程学启想不到城里火力这般猛烈,太平军将士争相负土填充坍塌之处,很快,缺口就给堵住了。不一会儿,城头挑起一根竹竿,上面挂着何安泰的脑袋。程学启一见何安泰的脑袋,不由大吼一声,差点撞下马来。这何安泰原是他在安庆时一起叛投曾国荃湘军的八十二将之一,作战勇猛,程学启助曾国荃攻下安庆后,被曾氏兄弟保奏为从三品游击将军,赐戴花翎,其时何安泰尚无军职。随后,程学启和何安泰跟随曾国荃攻占无为州、运漕镇、东关等城隘,程学启因军功擢为正三品参将,并受命自立大营,成立“开”字营,下辖二营,由程学启和何安泰两人各统一营。平定苏州后,清廷因功擢升程学启为记名提督,擢升何安泰为记名总兵。
程学启当即调来开花炮队的大炮,一边令郑国魁水师在嘉兴城北门端平桥用船搭建两座浮桥,一边令“开花炮队”开炮轰击城头。
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下,百余丈城墙轰然倒塌。程学启见城墙坍塌,令守备姜宝胜率队冲锋。因城下尸体已经叠盖几层,程学启弃了战马,挥剑奔到浮桥上,亲自督战,指挥清兵攻城。
廖发寿和刘得功见城墙崩塌,两人飞马奔到缺口处,疯了一般挥舞大刀,杀向攻上来的清兵。姜宝胜见两人勇猛,料敌不过,返身退下。程学启见姜宝胜退回,勃然大怒,挥起一剑,砍下姜宝胜的脑袋,大叫:“上前者赏,后退者杀!弟兄们,冲,冲进城去,活捉贼首廖发寿!攻进嘉兴城,掳掠三天!”
城墙倒塌时,英娘正拎着水桶上下奔波在城垛上和城下,城头上的几门火炮因为连续轰击,炮身已经发红,炮手蹲在旁边,只感到一阵一阵的炽热。英娘帮不上忙,便拎起一只水桶,奔到城下,在水井里吊了一桶水,又冒着猛烈的炮火上城,把水浇在火红的炮身上。那一门门火炮发出一阵阵“滋滋”响声,冒出一阵阵刺鼻的浓烟。炮手便继续往炮膛里填充铁珠火药。
当英娘拎着一桶水又一次奔上城头时,有几发炮弹同时在城头炸响。随着城墙的倒塌,英娘丢了水桶,一把抱住了只剩下半截的旗杆。
这时,荣王廖发寿、挺王刘得功亲自负土,太平军将士也争相负土填补城墙坍塌处,城墙上的士兵都用火枪和弓箭向城下的清兵射击。
英娘站稳身子,额上有液体淌下来,她只觉得嘴里有些咸,用手一抹,却抹了一手殷红的鲜血。忽然,她听到城外一个声嘶力竭的喊声:“弟兄们,冲,冲进城去,活捉贼首廖发寿……”
英娘俯视城下,只见一员身穿紫色战袍、长相英俊的将军,手挥长剑,指向城内,正在指挥清兵攻城。
英娘一见此人,不由大吃一惊:这位指挥清妖攻城的将军,竟然是自己的未婚夫婿,太平天国的会王蔡元隆!
“会王……”
蔡元隆,曾排名忠王的十一太保之四,因文才出众,勇冠三军,深得忠王信赖。“想不到,会王竟然降了清妖,率军来攻打嘉兴城了!”英娘咬牙切齿,她一摸,忠王给她的那把毛瑟枪正插在腰间,便一咬牙,拔出短枪,双手握住,向城下浮桥上会王的头颅瞄准。
这把毛瑟枪是英国造的,发射的是鱼眼珠般的铁珠,一发十几粒。英娘虽然不会打枪,但一扣扳机,十几颗霰弹呈扇形射出去,命中率很高。她眯起一只眼,把枪口瞄向会王的头颅。
英娘自小丧母,父亲是个酒鬼,只有哥哥照料她。五岁那年,她被乱兵掳去,送到了天京。十四岁那年,天王把她赏赐给忠王为妃,忠王见她年幼,便认她做了义女。忠王曾问起她的来历。英娘和哥哥失散那年才五岁,记忆中只知道自己有一个父亲一个哥哥,在一场混乱中,被一群人冲散了,她只知道自己姓程,名字叫英娘。忠王是她的亲人,她也把忠王麾下的十一太保当做哥哥一样。自从忠王要她在会王和荣王之间作选择时,作为一个怀春少女,她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了英俊潇洒的会王,她也从心底里把自己当做了会王的人,多少次在梦里,她梦见自己凤冠霞帔,依偎在会王怀里。这会儿,她的枪口虽然描准了会王的头颅,但双手颤抖,实在难于扣动扳机。
十、嘉兴城陷时
荣王廖发寿疯了似的在城墙坍塌处来回冲突,一把长刀好似一轮风车,冲到跟前的清兵纷纷扑倒在地。挺王刘得功和一群士兵跟在荣王身后,刀劈枪刺,很快把冲进城里的清兵全部斩杀,迅即用泥沙石块堆砌城墙的坍塌处。
这时,一名士兵来报,弹药库附近发现一队可疑人物。廖发寿吃了一惊:“那定是城里士绅,为接应清妖,欲偷袭我弹药库!”便对身边的挺王刘得功道,“王弟,这弹药库是我军守城根本,比粮库更重要,王弟你亲自去,一定要保护弹药库!”
刘得功和弟弟刘得福带了一队人马,朝弹药库奔去。
偷袭弹药库的,果真是城里一些士绅的家丁,刘得功两兄弟没费多大工夫就平定了。两兄弟舒出一口气,刚要率领士兵回到城头,忽然,清军的火炮又开始轰击。
自程学启在苏州杀了八名降将后,戈登发誓不再和程学启合作作战。程学启没了戈登的洋枪队“常胜军”,便成立了一个火炮队——“开花炮队”,请了英国洋人贝雷做教官。“开花炮队”有火炮三十多门。朝廷又请了英国炮队上校贝莱协助。贝莱手下有一个炮队,还有一支洋枪队,这会儿,程学启也全部用了上来,加入攻城的队伍。
猛烈的炮火把嘉兴城里的建筑炸得一片狼藉,刘得功和刘得福兄弟刚刚跨出弹药库,几发炮弹便同时落到了弹药库。
随着弹药库接连不断地猛烈爆炸,刘得功兄弟和一百多名太平军将士倒在炮火中。弹药库一炸,守城的将士顿时乱了。
廖发寿得知弹药库被炸,又见城墙被炮火轰塌多处,清兵如潮水般涌进城来,知道城池守不住了,不由长叹一声。他见英娘正在前面,便大叫道:“英娘,快随兄弟们突出西门,往湖州撤退!”自己率一队亲兵且战且退,掩护大军撤退,一直退到子城听王府,但见清兵越围越多,便舞动长刀,边杀边喊:“弟兄们,被清妖俘去也是死,不如拼了!”程学启一马当先,率领一群清兵围住廖发寿。廖发寿赤裸上身,那帽子早已失落,脑后长发飘荡,怒吼连声,挥舞长刀,勇不可挡。
清军一名参将一见荣王,为争头功,舞刀扑了上去。
廖发寿一招架开大刀,身子一转,只见寒光闪过,那名参将的头颅便滚落在地。跟在程学启身后的两名参将见状,一前一后扑上,舞动大刀,夹击廖发寿。廖发寿冷笑一声,舞刀相迎,三个人走马灯一般转动,斗了三十余回合,廖发寿猛然大吼一声,一刀砍翻了一名参将,另一名稍一迟缓,廖发寿顺手长刀一挥,将他砍翻。
程学启见廖发寿连斩了他手下三名参将,其余的都不敢近身,便大叫道:“洋枪队,上!”
一群亲兵往两边散开,身后一队手持洋枪的清兵冲了上来。
廖发寿见一排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自己,把手里的长刀往地下一插,哈哈大笑道:“程学启,你这个天朝叛贼,如没有洋鬼子的洋炮助你,你能进得了我嘉兴城?你若有胆量,来和本王大战三百回合!”
程学启跨上几步,嘿嘿笑道:“廖发寿,本督真心佩服你的忠勇,但那洪秀全残暴无道,如今天京兵疲粮尽,危在旦夕,你现在若能弃暗投明,亦不失荣华富贵哪!”
廖发寿“呸”了一声,哈哈笑道:“想我廖发寿,自广西随天王起义,誓杀清妖,从来没有想过要投降!”
程学启一双眼睛盯着廖发寿,右手慢慢地举起,猛然往下一劈,身后的一名清兵扣动了洋枪扳机。
廖发寿右胸中弹,他摇晃着身子,右手紧紧捏住插在地上的长刀柄,坚持着不让自己倒下去。程学启嘿嘿冷笑几声,正要下令再开枪,忽然,听大门口一声大叫:“荣王!”一个少年女子扑了出来,抱住了廖发寿。
廖发寿看一眼英娘,断断续续地道:“英娘,傻孩子,要你随大军出西门去投湖州,你不去,这下是来不及了……”
英娘叫道:“荣王,我愿和你一起,和嘉兴郡共存亡!”
忽然,一队人马杀到,廖发寿一看,为首一将,正是会王蔡元隆,不由欣喜地对英娘道:“会王来救我们了!”
英娘一看,果真是会王蔡元隆,便眼睛一闭,道:“荣王,蔡元隆……已经,已经降了清妖……”
会王蔡元隆飞马赶到,在程学启面前跳下马,恭身道:“蔡元隆见过督帅!”程学启见蔡元隆率军赶到,便叫道:“抓住廖发寿!”
蔡元隆正要上前,英娘猛地掏出那把毛瑟枪:“清妖,我和你们同归于尽!”
蔡元隆这才认出满脸烟灰血迹的英娘,惊诧地叫道:“英娘,你,你怎么在这里?”程学启叫道:“快,上前杀了他们!”
蔡元隆迟疑地道:“督帅,她,她是……”他原本想说英娘是他的王妃,但一想自己已经降了大清,再不是天国的会王了,便改口道,“她是,是末将的夫人……”
程学启惊诧地道:“怎么,她是李秀成的女儿?”蔡元隆道:“正是,请督帅放过……”
英娘喝道:“蔡元隆,你胡说,我不是你的夫人,我是荣王的王妃……”此言一出,廖发寿大惊:“英娘,你……”
英娘厉声道:“忠王的女儿,只能嫁给天国的英雄,决不能嫁给投降清妖的叛徒逆贼!”
程学启叫道:“开枪,杀了他们!”
英娘抱住廖发寿:“荣王,让我们到天国,去举行婚礼……”程学启大喝道:“开枪!”
蔡元隆魁梧的身子颤抖着:“督帅……”
程学启一咬牙,扬起手,猛地一挥,几名清兵的洋枪响了,一排枪弹击中廖发寿和英娘。
“荣王!”英娘大叫一声,和廖发寿一起倒在地上,衣袂飘起,裸露的右手臂上一只洁白的玉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了一下。脑海中残留最后一丝意识的一刹那间,英娘扣动了毛瑟枪的扳机,一排霰弹射出,其中一颗,钻进了程学启左太阳穴。“玉镯……”程学启扑上前去,一把抱起英娘,抬起英娘的右手臂,又伸出自己的左手臂,两只一模一样的洁白玉镯:“云琅……你是小妹……云琅……”言末已,身已倒了下去。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十八(3月25日),嘉兴城失陷。
尾声
程学启左脑伤后,被送到苏州医治,但他的神志迷乱了,迷迷糊糊中,眼前是小妹云琅的身影,还有纳王郜永宽、比王伍贵文等八位王将时时缠着他,特别是纳王郜永宽那双暴突的眼睛,那两道骇人的光,扰得他痛苦不堪。二十二天后,即三月十日(4月17日)伤重不治,年仅三十六岁。程学启死后,李鸿章上奏朝廷,表陈其两年之间克复江浙名城十余座,攻克苏州为东南第一战功。朝廷优诏赐恤,称其勇谋兼优,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烈”,并在安庆、苏州、嘉兴建专祠纪念。
责任编辑咏红
插图薛尧
沈一 沈海清
……
荣王廖发寿在听王议事厅来回踱着步,听王府坐落于嘉兴子城,子城位于嘉兴城内西面,始建于汉末三国东吴黄龙三年(231年)。子城周长二里余,高、厚均为一丈二尺。唐代末年,为抵御黄巢军队,在子城外又建了罗城。从三国至清代,子城一直是各朝的府衙或军治所在地。城上建有天王殿、箭楼等建筑。太平军攻占嘉兴后,当时驻守嘉兴的听王陈炳文就把府衙改成了听王府,并大兴土木,扩建王府。这听王府建筑豪华,气势非常恢宏,有七进,屋檐上有龙凤纹和跳龙门图案的滴水瓦,楼下落地长窗上雕刻丹凤图案,楼上向阳窗格上刻有精美的梅花纹。1861年,忠王调听王陈炳文守杭州,听王府就空了出来。荣王廖发寿留守嘉兴。荣王府坐落于南湖畔,按天朝体制,将领封王后,可以修筑王府。太平天国后期,天王洪秀全为了让诸王相互牵制,滥封王爵,每位王爵都要在驻地大兴土木修王府,有一些王爵刚刚修好王府,就又调往其他城市,便再修一座王府。廖发寿从满天义晋封荣王后,本来也要扩建王府,但他知道,清军包围天京后,一定会分兵攻取江南诸城,于是停止扩建王府,将费用尽数拿出,命部下加高城墙,并在城外修筑炮台,以作固守之用。因原来府邸面积窄小,又没有竣工,凡有军机大事,廖发寿和诸将都到子城听王府议事。
谯楼上传来三声清脆的敲击声,已上三更了。自嘉善县地被程学启的“开”字营攻克后,廖发寿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是战是降,荣王已经考虑了好几天了。他想和几位亲信将领商量一下,但不敢贸然行事,他知道,这事如果被天京方面知道,那可是死罪。但战况危急,不容他不尽早作出决定,于是,他让亲兵马上去通知各位王将,速到听王府议事。
廖发寿和慕王谭绍光是同乡,都是广西老兄弟,两人脾气性格也相同,都是豪爽之人。太平天国后期,各地王将几乎都拥兵自重,但苏州被李鸿章围困后,廖发寿却命贵王陈得胜和扬王李明成驰援,以求解苏州慕王之围,但没有成功,还折了贵王和扬王。
苏州被淮军攻占后,李鸿章兵分两路,一路由李鹤章等人攻无锡和常州,一路由程学启率领,水陆并进,攻嘉兴。十一月二十八日,程学启率得胜之师,攻下嘉善,逼近嘉兴。这一段时间,守卫嘉兴的太平军大小将领和荣王一样,整日里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所以这会虽是半夜三更,但接到荣王的议事函,都没有感到突然,没多大工夫,嘉兴城里重要的军事将领便一起来到了听王府。
听王府的议事厅为第三厅,时为深夜,议事厅两边点着两排胳膊粗的红烛,把宽敞的议事厅照得白昼一般。朝南一把楠木太师椅后面,是一幅虎啸山林图,两边是一副楹联:
四壁春烟无燕到;
一窗云彩有龙飞。
这副楹联是荣王所撰,此联的生花之处在于“无燕”对“有龙”,道出了作者胸中无“燕雀”之小人之气,而有“龙飞”之博大志向。太平天国自金田举事,大都是草莽之徒,如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等。但亦有几位文才出众的,如早期的南王冯云山。冯云山是广东花县人,他到广西桂平,在紫荆山以教书为名,暗地里联络抗清义士。他曾在书房门口自书一副楹联:
暂借荆山栖彩凤;
聊得紫水活蛟龙。
以“彩凤”、“蛟龙”自喻,暗示时机一旦成熟,彩凤翔天,蛟龙翻江。
太平天国后期,还有一位擅长楹联者,就是忠王李秀成。
忠王府有一副“寝殿联”: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为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
联语措词豪迈,气势雄浑。
天王洪秀全是秀才出身,他定都南京后,改名天京,在“龙凤殿”上也曾自撰一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荣王当年曾跟思王到天京觐见天王,当他候在龙凤殿外,读到这副楹联时,不知不觉间,胸中有一股豪气陡生。
但仅仅几年间,太平天国的大业却日益衰弱,荣王每次回想那次被天王召见时的情景,自然想起“龙凤殿”上“龙凤朝阳”匾额两旁那副气势磅礴的楹联,禁不住感慨不已。
西侧墙壁上,悬着一幅字,是唐人陆蒙老的《披云阁》:
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
云烟断处沧江阔,一簇楼台十万家。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年),听王陈炳文奉李秀成命移守杭州时,听王府还刚刚动工,于是他把督造听王府的事交给了荣王。荣王虽然勇武,但好文,便将各厅装饰得带有书文气。
见诸将都到齐了,荣王脸色严峻,他咬了咬牙,道:“各位兄弟,苏州城破后,程学启率得胜之师,已于二十八日攻占嘉善,如今正向我嘉兴合围,我们该怎么办?本王想听听各位兄弟的意思。生死存亡的关头,请大家尽管明言,如是说错,本王决不怪罪!”廖发寿五短身材,天生秃顶,虽然留着长发,但遮不住头顶,便长年戴着帽子。诸将都是荣王的老兄弟,他们知道荣王的脾气,平时对天王以及几位兄弟的所作所为也颇为不满,只是隐在心里不说出来罢了,这会有人一提,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挺王刘得功道:“天王深居宫中,十余年来从没出过王府,把军政大事都让洪仁达这个家伙裁定……”
倍天侯张在朋道:“想不到,江山都打下大半了,天王却不思进取,躲在天京享受……”
刘得功的弟弟朝将刘得福道:“是啊,虽说派出兵马西征北伐,但粮草后援都没有跟上,前方打得这样惨烈,那洪仁达却连粮草都不肯发!”
荣王听了一会儿,已大致明白了诸将心里所想,便道:“听各位兄弟的意思,是投了朝廷?”
秫天安黄有才叹了一口气,道:“唉,这仗还能打下去吗?”
忽然,后堂转出一个人,厉声喝道:“若依诸位将军之言,非但得不到荣华富贵,反而断送了嘉兴全城将士百姓的性命!”
众人看那人,却是一个年方十七八岁的少女,便都不说话了。原来这位少女便是忠王的义女英娘。
纳王等人杀了慕王后,又包围了慕王府,这时英娘正好在玄妙观为忠王和会王求太平签,只见街上一阵乱纷纷,说是清兵进了城。英娘大吃一惊,到门口一打听,才知道纳王等人已杀了慕王,献城投降清妖了。英娘知道已回不了忠王府了,便趁着混乱,出了西门,又折向南,准备到海宁去找会王。
英娘在路上,又听说四王四将投李鸿章后,又被程学启用计杀了。几天后,筋疲力尽的英娘到了嘉兴,就病倒在城外,被廖发寿救进城去。海宁隶属嘉兴郡,只有几十里地,廖发寿见英娘体弱,便让她和太王妃做伴,留下养病,等身体恢复,再派人送她到海宁。廖发寿知道,李鸿章的淮军攻下苏州后,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是江浙交界的重镇嘉兴,一场恶战已难免,于是,他想让太王妃到杭州去投听王。听王陈炳文是忠王麾下十一太保之二,两位王将关系一直很好。但太王妃却劝荣王道:“荣王全家在嘉兴,可让将士知道荣王死守嘉兴的决心,我和几位王亲一旦离开,将士会猜测荣王没有守城的决心,军心一乱,嘉兴就不保了。而嘉兴一旦被清妖占据,下一步被攻击的必定是杭州!”
这会见英娘这样说,荣王便问道:“英娘,请详尽说来!”
英娘道:“诸位难道忘了一个月前苏州八位王将的教训吗!”
苏州纳王郜永宽等八位王将诛杀慕王谭绍光投效李鸿章,又被程学启用计杀了,那还是一个多月前的事,大家当然清楚,当下便都沉默不语了。
英娘道:“诸位自忖,纳王、比王都不是两广首义人物,和程学启还是安徽同乡,李鸿章、程学启尚要杀降铲除,而荣王及诸位都是从两广跟随天王首义的人物,如投了李鸿章和程学启,他们岂能容纳?”
荣王一跺脚道:“惭愧,若不是英娘提醒,险些害了嘉兴全城将士百姓的性命!”
刘得福道:“可是嘉兴城小,又无险可据……”
荣王道:“所谓众志成城,想我嘉兴城内还有十万雄兵,粮草充足,海宁有会王据守,和嘉兴成犄角之势,况且杭州有听王的二十万精兵,湖州有堵王的十五万精兵,还有余杭、德清,都有诸王据守,一旦嘉兴有事,周围十八王一定不会坐视的!”
荣王在忠王麾下,虽排名于十一太保之末,但平时作战勇猛,又足智多谋,在军中很有威信。加上他主守嘉兴后,将建造荣王府的钱财用于加高城墙,修筑炮台,所以深得将士拥戴。于是,荣王在嘉兴城四周修筑了四十多座营垒,和城里相互策应,又在城头修筑了二十余座炮台。
八、廖发寿诈降
为了挫程学启的锐气,廖发寿又亲自率领两万精锐,出东门迎击程学启。
程学启得知廖发寿带兵出战,他知道廖发寿骁勇,便命大将何安泰和刘士奇各领本营官兵,在两边设伏,自己率领三营官兵,与荣王对阵,双方在嘉兴城东三十里相遇。两军一交兵,程学启就丢盔弃甲,全线溃败。廖发寿想不到程学启不堪一击,带兵穷追不舍,猛然间,何安泰和刘士奇两路兵马杀出,程学启也回军杀回,三路夹击。廖发寿虽然骁勇,但挡不住三路人马的夹击,只得率残部退回嘉兴。
正在危急,又传来消息,镇守平湖的陈殿选和镇守海盐的李文楚降了清兵,领军攻击太平军。
廖发寿知道,平湖和海盐一失,嘉兴东面的屏障就只剩下海宁了。廖发寿一向看不起镇守海宁的会王蔡元隆,因为蔡元隆喜欢耍小聪明,加上相貌英武,但深得忠王看重,在忠王义女英娘择夫这件事上,廖发寿心里一直在痛,他是真心喜欢英娘的,但和蔡元隆相比,自己无疑个失败者。但这会清兵压镜,因为有蔡元隆镇守海宁,他心里反倒觉得有一丝希望,因为他相信,别人可以向清妖投降,唯独蔡元隆不会,因为他是忠王的女婿。廖发寿本想着人送英娘到海宁去,让英娘和会王完婚,但眼下清兵把嘉兴城围得铁桶一般,英娘又不会武,要突出重围,谈何容易。
廖发寿虽然看不起蔡元隆,但又不得不佩服蔡元隆。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十七日,蔡元隆镇守江苏太仓时,太平军常熟守将骆国忠献城降清。十二月初一,李鸿章便令弟弟李鹤章会同程学启和戈登的“常胜军”夹攻太仓。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初九,蔡元隆学常熟守将骆国忠,也向清军献城投降。于是,李鹤章和程学启率部前往受降,蔡元隆令大开城门,李鹤章为争功,不等程学启兵到,率部抢先入城。刚刚入城,蔡元隆伏兵突出,李鹤章所率一千余人全军覆灭,李鹤章大腿上被蔡元隆刺了一枪,险些落下马来,幸得程学启率大队赶到,救了他性命。
猛然,一个念头从荣王心里冒了出来。
程学启率部逼近嘉兴。二十九日,程学启正与何安泰等诸将商议攻取嘉兴,忽然亲兵来报,说荣王派人暗中给程学启一封书信。
这个时候嘉兴有书信来,诸将都猜不出来意。程学启拆开书信,认出果真是荣王的手迹:
方忠兄大鉴
弟闻兄攻取苏州,兵不血刃。某自知嘉兴城墙,高不及苏州;嘉兴守将,勇不及慕王。某思虑再三,决定仿会王之举,献嘉兴于将军,以谋取身后荣耀也……
廖发寿拜上。
程学启没有想到,竟然是荣王廖发寿的降书。便将书信传于诸将阅读。
何安泰笑道:“这廖秃子倒也是聪明,知道嘉兴城墙低矮,又无险可据,便想投诚了!”
程学启道:“我看未必!”
何安泰笑道:“自苏州被我‘开’字营平定,江浙两省的长毛已经闻风丧胆……”程学启望着这位得力助手,笑道:“何将军,你相信那廖发寿是真的降我?”
何安泰道:“那廖发寿看平湖、海盐两名守将降了我们,便也想投效我们了!”程学启道:“何将军可曾记得一年前蔡元隆在太仓诈降之事?”
何安泰道:“督帅以为,那廖发寿是诈降?”
程学启哈哈笑道:“要知廖发寿投降是真是假,本帅一试即知!”
第二天,程学启带了何安泰,两骑马径直来到嘉兴北门外,远远望去,只见城上旗帜鲜明,刀枪林立,防守非常严密。程学启对何安泰道:“如廖发寿真心投降,其防守还会这样严密吗?”
何安泰道:“廖发寿善于用兵,防守如此,无可厚非!”
程学启只是冷笑,好一会才道:“是真是假,今晚便可见分晓!就是廖发寿不降,我只要围住嘉兴,也等于断了洪逆京城的粮道!”
原来,天王洪秀全建都天京后,京城的粮草主要来源是浙江、杭州等地的运粮船队沿大运河进入天京,大运河穿嘉兴城而过,如今嘉兴一围,就是断了天京的粮道。程学启知道,只要围住嘉兴,就能困死天京。
当夜,程学启命何安泰率精兵三千,偷袭嘉兴城。
何安泰率军刚到嘉兴城下,只听得城楼上一声号炮,乱箭射下。
何安泰败回大营。程学启哈哈笑道:“廖发寿若真的投降,我军兵临城下,他绝不会一言不发,乱箭射下!”
其实,程学启心里明白,自苏州杀了八名投降的王将,其他太平军将领早已胆寒,投降是死,不如拼死抵抗,坚守待援。这会廖发寿的降书,只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但程学启心里觉得,杀那八名王将,是做得对的。因为那八人也真的该杀,既是投降,哪里还有讨价还价要官要权的?
九、城下见会王
廖发寿见诈降计被程学启识破,便传令三军,小心防守。并令挺王刘得功在城头督造永安、长乐两座炮台。
但几天后,消息传来,随着平湖守将陈殿选、海盐守将李文楚投降,桐乡守将何培章和石门守将邓光明也相继降清,并出兵狙击湖州堵王黄文金和辅王杨辅清的援军。而清兵和英法混编的“花绿兵”洋枪队一千余人也自浙东渡海来攻嘉兴。
廖发寿知道嘉兴已危在旦夕,但他不肯弃城。这天午后,廖发寿在城头巡视,只见英娘正和一群妇女在负土修城墙,便道:“英娘,你回府去休息吧!”
英娘道:“荣王,清兵正在围城,我怎么回去啊!”
廖发寿道:“天已过午,回去吃饭吧!再陪太王妃说说话。”英娘走后,廖发寿脱下大氅,摘下长剑,也加入了修筑城墙的行列。忽然,英娘跌跌撞撞地奔来,大叫道:“荣王,不好了……”
廖发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忙迎上前去,英娘奔到跟前,大叫道:“荣王,太王妃,太王妃自缢身亡了!”
原来,英娘回到荣王府,几个女兵告诉她,太王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其他人进去,英娘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推门进去,只见太王妃已经自缢在横梁上了。
廖发寿知道,母亲是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能全心守城,便强忍悲痛,将太王妃尸体停在荣王府。
程学启命麾下总兵何安泰为前锋,率敢死队攻击廖发寿建筑在城外的营垒。激战三天,太平军设在嘉兴城外、和城里相互策应的三十余座营垒被何安泰攻破。太平军守军退回嘉兴城里,程学启又命洋人教练贝雷指挥大炮轰击城墙。
同治三年(1864年)一月二十四日清晨,程学启发起总攻。第四天,城墙被火炮轰塌十余丈。何安泰骑一匹乌骓马,一马当先,跃过城墙缺口,挥舞大刀,冲入城里,连砍了十多名守城军士。太平军将士抵挡不住,纷纷后退。忽然,一匹赤龙马长嘶一声,挡住何安泰的去路。何安泰一勒马,定睛一看,原来是嘉兴主帅荣王廖发寿。廖发寿怒目圆睁,厉声喝道:“何安泰,你这个天国的叛贼,竟敢引清妖攻我嘉兴!”
何安泰哈哈笑道:“廖发寿,天京即将破城,嘉兴弹丸之地,你还是降了朝廷,也不失荣华富贵……”
“住口!”廖发寿大吼一声,“我宰了你这个叛贼!”双腿一夹马腹,催动战马,挥起长刀,一招泰山压顶,朝何安泰当头劈下。何安泰挥起大刀一架,两人一来一往,在城墙边大战起来。
这何安泰自跟随程学启在安庆投了曾国藩,一直是程学启的副手,被称为“开”字营第一骁将,一柄大刀重四十八斤,舞起来呼呼生风,好似风轮一般。
廖发寿是忠王李秀成的十一太保之一,也是太平军中有名的猛将,一柄钢铸长刀,军中无敌手,当下两人一来一往,战了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负。
这时,城外的清兵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城里涌,但城里的太平军在挺王刘得功和朝将刘得福兄弟的指挥下,一边组织两千余人的火枪手用排枪狙杀冲入城的清兵,一边负土填补城墙。
何安泰见城外部下跟不上,知道寡不敌众,想退出城去,无奈被廖发寿一把长刀逼住,脱身不得。不一会儿,残破的城墙被太平军堵住,冲进城里的清兵,也被太平军尽数斩杀。
何安泰一见退路已断,把心一横,挥舞大刀,反向城里冲去。廖发寿没有想到何安泰不退反进,如让这头猛虎冲进城里,还有谁能阻挡他,当下搁住长刀,抽出铁胎弓,张弓搭箭奋力射去。那箭带一股风,正中何安泰后背心。何安泰惨叫一声,从马上倒撞下来。城外的程学启得知何安泰已攻进嘉兴城,不由大喜,传令后续部队跟上,但刘得功的两千名火枪手,用排枪狙击进攻的清兵,掩护士兵负土填堵残破的城墙。程学启想不到城里火力这般猛烈,太平军将士争相负土填充坍塌之处,很快,缺口就给堵住了。不一会儿,城头挑起一根竹竿,上面挂着何安泰的脑袋。程学启一见何安泰的脑袋,不由大吼一声,差点撞下马来。这何安泰原是他在安庆时一起叛投曾国荃湘军的八十二将之一,作战勇猛,程学启助曾国荃攻下安庆后,被曾氏兄弟保奏为从三品游击将军,赐戴花翎,其时何安泰尚无军职。随后,程学启和何安泰跟随曾国荃攻占无为州、运漕镇、东关等城隘,程学启因军功擢为正三品参将,并受命自立大营,成立“开”字营,下辖二营,由程学启和何安泰两人各统一营。平定苏州后,清廷因功擢升程学启为记名提督,擢升何安泰为记名总兵。
程学启当即调来开花炮队的大炮,一边令郑国魁水师在嘉兴城北门端平桥用船搭建两座浮桥,一边令“开花炮队”开炮轰击城头。
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下,百余丈城墙轰然倒塌。程学启见城墙坍塌,令守备姜宝胜率队冲锋。因城下尸体已经叠盖几层,程学启弃了战马,挥剑奔到浮桥上,亲自督战,指挥清兵攻城。
廖发寿和刘得功见城墙崩塌,两人飞马奔到缺口处,疯了一般挥舞大刀,杀向攻上来的清兵。姜宝胜见两人勇猛,料敌不过,返身退下。程学启见姜宝胜退回,勃然大怒,挥起一剑,砍下姜宝胜的脑袋,大叫:“上前者赏,后退者杀!弟兄们,冲,冲进城去,活捉贼首廖发寿!攻进嘉兴城,掳掠三天!”
城墙倒塌时,英娘正拎着水桶上下奔波在城垛上和城下,城头上的几门火炮因为连续轰击,炮身已经发红,炮手蹲在旁边,只感到一阵一阵的炽热。英娘帮不上忙,便拎起一只水桶,奔到城下,在水井里吊了一桶水,又冒着猛烈的炮火上城,把水浇在火红的炮身上。那一门门火炮发出一阵阵“滋滋”响声,冒出一阵阵刺鼻的浓烟。炮手便继续往炮膛里填充铁珠火药。
当英娘拎着一桶水又一次奔上城头时,有几发炮弹同时在城头炸响。随着城墙的倒塌,英娘丢了水桶,一把抱住了只剩下半截的旗杆。
这时,荣王廖发寿、挺王刘得功亲自负土,太平军将士也争相负土填补城墙坍塌处,城墙上的士兵都用火枪和弓箭向城下的清兵射击。
英娘站稳身子,额上有液体淌下来,她只觉得嘴里有些咸,用手一抹,却抹了一手殷红的鲜血。忽然,她听到城外一个声嘶力竭的喊声:“弟兄们,冲,冲进城去,活捉贼首廖发寿……”
英娘俯视城下,只见一员身穿紫色战袍、长相英俊的将军,手挥长剑,指向城内,正在指挥清兵攻城。
英娘一见此人,不由大吃一惊:这位指挥清妖攻城的将军,竟然是自己的未婚夫婿,太平天国的会王蔡元隆!
“会王……”
蔡元隆,曾排名忠王的十一太保之四,因文才出众,勇冠三军,深得忠王信赖。“想不到,会王竟然降了清妖,率军来攻打嘉兴城了!”英娘咬牙切齿,她一摸,忠王给她的那把毛瑟枪正插在腰间,便一咬牙,拔出短枪,双手握住,向城下浮桥上会王的头颅瞄准。
这把毛瑟枪是英国造的,发射的是鱼眼珠般的铁珠,一发十几粒。英娘虽然不会打枪,但一扣扳机,十几颗霰弹呈扇形射出去,命中率很高。她眯起一只眼,把枪口瞄向会王的头颅。
英娘自小丧母,父亲是个酒鬼,只有哥哥照料她。五岁那年,她被乱兵掳去,送到了天京。十四岁那年,天王把她赏赐给忠王为妃,忠王见她年幼,便认她做了义女。忠王曾问起她的来历。英娘和哥哥失散那年才五岁,记忆中只知道自己有一个父亲一个哥哥,在一场混乱中,被一群人冲散了,她只知道自己姓程,名字叫英娘。忠王是她的亲人,她也把忠王麾下的十一太保当做哥哥一样。自从忠王要她在会王和荣王之间作选择时,作为一个怀春少女,她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了英俊潇洒的会王,她也从心底里把自己当做了会王的人,多少次在梦里,她梦见自己凤冠霞帔,依偎在会王怀里。这会儿,她的枪口虽然描准了会王的头颅,但双手颤抖,实在难于扣动扳机。
十、嘉兴城陷时
荣王廖发寿疯了似的在城墙坍塌处来回冲突,一把长刀好似一轮风车,冲到跟前的清兵纷纷扑倒在地。挺王刘得功和一群士兵跟在荣王身后,刀劈枪刺,很快把冲进城里的清兵全部斩杀,迅即用泥沙石块堆砌城墙的坍塌处。
这时,一名士兵来报,弹药库附近发现一队可疑人物。廖发寿吃了一惊:“那定是城里士绅,为接应清妖,欲偷袭我弹药库!”便对身边的挺王刘得功道,“王弟,这弹药库是我军守城根本,比粮库更重要,王弟你亲自去,一定要保护弹药库!”
刘得功和弟弟刘得福带了一队人马,朝弹药库奔去。
偷袭弹药库的,果真是城里一些士绅的家丁,刘得功两兄弟没费多大工夫就平定了。两兄弟舒出一口气,刚要率领士兵回到城头,忽然,清军的火炮又开始轰击。
自程学启在苏州杀了八名降将后,戈登发誓不再和程学启合作作战。程学启没了戈登的洋枪队“常胜军”,便成立了一个火炮队——“开花炮队”,请了英国洋人贝雷做教官。“开花炮队”有火炮三十多门。朝廷又请了英国炮队上校贝莱协助。贝莱手下有一个炮队,还有一支洋枪队,这会儿,程学启也全部用了上来,加入攻城的队伍。
猛烈的炮火把嘉兴城里的建筑炸得一片狼藉,刘得功和刘得福兄弟刚刚跨出弹药库,几发炮弹便同时落到了弹药库。
随着弹药库接连不断地猛烈爆炸,刘得功兄弟和一百多名太平军将士倒在炮火中。弹药库一炸,守城的将士顿时乱了。
廖发寿得知弹药库被炸,又见城墙被炮火轰塌多处,清兵如潮水般涌进城来,知道城池守不住了,不由长叹一声。他见英娘正在前面,便大叫道:“英娘,快随兄弟们突出西门,往湖州撤退!”自己率一队亲兵且战且退,掩护大军撤退,一直退到子城听王府,但见清兵越围越多,便舞动长刀,边杀边喊:“弟兄们,被清妖俘去也是死,不如拼了!”程学启一马当先,率领一群清兵围住廖发寿。廖发寿赤裸上身,那帽子早已失落,脑后长发飘荡,怒吼连声,挥舞长刀,勇不可挡。
清军一名参将一见荣王,为争头功,舞刀扑了上去。
廖发寿一招架开大刀,身子一转,只见寒光闪过,那名参将的头颅便滚落在地。跟在程学启身后的两名参将见状,一前一后扑上,舞动大刀,夹击廖发寿。廖发寿冷笑一声,舞刀相迎,三个人走马灯一般转动,斗了三十余回合,廖发寿猛然大吼一声,一刀砍翻了一名参将,另一名稍一迟缓,廖发寿顺手长刀一挥,将他砍翻。
程学启见廖发寿连斩了他手下三名参将,其余的都不敢近身,便大叫道:“洋枪队,上!”
一群亲兵往两边散开,身后一队手持洋枪的清兵冲了上来。
廖发寿见一排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自己,把手里的长刀往地下一插,哈哈大笑道:“程学启,你这个天朝叛贼,如没有洋鬼子的洋炮助你,你能进得了我嘉兴城?你若有胆量,来和本王大战三百回合!”
程学启跨上几步,嘿嘿笑道:“廖发寿,本督真心佩服你的忠勇,但那洪秀全残暴无道,如今天京兵疲粮尽,危在旦夕,你现在若能弃暗投明,亦不失荣华富贵哪!”
廖发寿“呸”了一声,哈哈笑道:“想我廖发寿,自广西随天王起义,誓杀清妖,从来没有想过要投降!”
程学启一双眼睛盯着廖发寿,右手慢慢地举起,猛然往下一劈,身后的一名清兵扣动了洋枪扳机。
廖发寿右胸中弹,他摇晃着身子,右手紧紧捏住插在地上的长刀柄,坚持着不让自己倒下去。程学启嘿嘿冷笑几声,正要下令再开枪,忽然,听大门口一声大叫:“荣王!”一个少年女子扑了出来,抱住了廖发寿。
廖发寿看一眼英娘,断断续续地道:“英娘,傻孩子,要你随大军出西门去投湖州,你不去,这下是来不及了……”
英娘叫道:“荣王,我愿和你一起,和嘉兴郡共存亡!”
忽然,一队人马杀到,廖发寿一看,为首一将,正是会王蔡元隆,不由欣喜地对英娘道:“会王来救我们了!”
英娘一看,果真是会王蔡元隆,便眼睛一闭,道:“荣王,蔡元隆……已经,已经降了清妖……”
会王蔡元隆飞马赶到,在程学启面前跳下马,恭身道:“蔡元隆见过督帅!”程学启见蔡元隆率军赶到,便叫道:“抓住廖发寿!”
蔡元隆正要上前,英娘猛地掏出那把毛瑟枪:“清妖,我和你们同归于尽!”
蔡元隆这才认出满脸烟灰血迹的英娘,惊诧地叫道:“英娘,你,你怎么在这里?”程学启叫道:“快,上前杀了他们!”
蔡元隆迟疑地道:“督帅,她,她是……”他原本想说英娘是他的王妃,但一想自己已经降了大清,再不是天国的会王了,便改口道,“她是,是末将的夫人……”
程学启惊诧地道:“怎么,她是李秀成的女儿?”蔡元隆道:“正是,请督帅放过……”
英娘喝道:“蔡元隆,你胡说,我不是你的夫人,我是荣王的王妃……”此言一出,廖发寿大惊:“英娘,你……”
英娘厉声道:“忠王的女儿,只能嫁给天国的英雄,决不能嫁给投降清妖的叛徒逆贼!”
程学启叫道:“开枪,杀了他们!”
英娘抱住廖发寿:“荣王,让我们到天国,去举行婚礼……”程学启大喝道:“开枪!”
蔡元隆魁梧的身子颤抖着:“督帅……”
程学启一咬牙,扬起手,猛地一挥,几名清兵的洋枪响了,一排枪弹击中廖发寿和英娘。
“荣王!”英娘大叫一声,和廖发寿一起倒在地上,衣袂飘起,裸露的右手臂上一只洁白的玉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了一下。脑海中残留最后一丝意识的一刹那间,英娘扣动了毛瑟枪的扳机,一排霰弹射出,其中一颗,钻进了程学启左太阳穴。“玉镯……”程学启扑上前去,一把抱起英娘,抬起英娘的右手臂,又伸出自己的左手臂,两只一模一样的洁白玉镯:“云琅……你是小妹……云琅……”言末已,身已倒了下去。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十八(3月25日),嘉兴城失陷。
尾声
程学启左脑伤后,被送到苏州医治,但他的神志迷乱了,迷迷糊糊中,眼前是小妹云琅的身影,还有纳王郜永宽、比王伍贵文等八位王将时时缠着他,特别是纳王郜永宽那双暴突的眼睛,那两道骇人的光,扰得他痛苦不堪。二十二天后,即三月十日(4月17日)伤重不治,年仅三十六岁。程学启死后,李鸿章上奏朝廷,表陈其两年之间克复江浙名城十余座,攻克苏州为东南第一战功。朝廷优诏赐恤,称其勇谋兼优,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烈”,并在安庆、苏州、嘉兴建专祠纪念。
责任编辑咏红
插图薛尧
沈一 沈海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