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治疗
  • 发布时间:2014-08-09 08:50

  【摘要】目的:对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对患有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单纯采用拉米夫定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方案临床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对患有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治疗

  乙肝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队肝脏造成反复损伤,并出现肝纤维化的一个最终结局[1]。本次研究对患有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9.4±1.2)岁;乙型肝炎病史1-6年,平均病史(2.2±0.5)年;肝硬化发病时间1-10个月,平均发病时间(3.1±0.4)个月;治疗组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9.6±1.1)岁;乙型肝炎病史1-7年,平均病史(2.4±0.6)年;肝硬化发病时间1-11个月,平均发病时间(3.2±0.5)个月。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病例纳入标准[2]

  (1)患者有明确的乙型肝炎疾病史;(2)肝硬化发病时间在一年以内;(3)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4)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的可能;(5)其他主要脏器功能良好;(6)患者沟通交流能力没有任何异常;(7)愿意加入本次研究。

  1.3 病例排除标准

  (1)患者没有明确的乙型肝炎疾病史;(2)肝硬化发病时间超过一年;(3)患者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70岁;(4)合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5)其他主要脏器功能存在明显异常;(6)患者沟通交流能力存在明显异常;(7)不愿意加入本次研究。

  1.4 方法

  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00m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半年;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00mg,每天一次,口服阿德福韦酯,每次10m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半年。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治疗效果、用药方案临床实施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乙肝肝硬化疾病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血清HBVDNA检测结果完全转阴;有效:乙肝肝硬化疾病症状表现明显减轻,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超过50%,血清HBVDNA检测结果开始转阴;无效:乙肝肝硬化疾病症状表现没有减轻,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异常,血清HBVDNA检测结果仍然显示为阳性[3]。

  1.7 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方案临床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35.74±4.61)d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用药方案临床共计实施(51.93±5.28)d;治疗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29.75±4.61)d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恢复正常,用药方案临床共计实施(40.86±3.19)d。两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14例乙肝肝硬化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8例有效,14例无效,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6%;治疗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18例乙肝肝硬化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3例有效,5例无效,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阿德福韦酯是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的一种,在细胞激酶的催化作用下,该药物可以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一种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阿德福韦二磷酸盐,这一产物再与三磷酸脱氧腺苷反应,可以对HBV-DNA聚合酶产生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乙型肝炎疾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位点主要位于rtM204V/I,而阿德福韦酯在最用于人体后的耐药变异位点则主要位于rtA181V和rtN236T两个位置,两种药物在对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的耐药位点不会发生交叉,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耐药基因屏障。

  参考文献

  [1]林炳亮,黄桂梅,张晓红等.胸腺肽α1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9,18(7):796-797.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8(5):328-329

  [3]姚光弼,王宝恩,崔振宇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疗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7(6):182-183.

  杨汉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