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又名小叶增生,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50%,早在全国肿瘤防治会议就将非典型乳腺增生列为乳腺癌的前期病变。该病会引起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月经失调等不适,严重影响着广大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本文主要是针对乳腺增生的病因对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病因;诊治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50%,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趋向年轻化,越来越多地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1 乳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症状
1.1 乳房胀痛
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1.2 乳房肿块
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2 乳腺增生症的病因
目前多认为本病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所致。
3 乳腺增生症的诊断
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诊断包括完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病理学检查。采集病史主要包括疼痛的类型、与月经的关系、持续时间、位置以及相关问题。全面的乳腺检查非常重要,任何肿物或结节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对疼痛的部位也应进行深入的检查,使患者侧卧位,乳房组织从胸壁下垂,常常可以鉴别疼痛是来自乳房还是来自肋骨。对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建议首选彩色超声检查,对年龄较大且腺体并不丰富者宜首选钼靶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二者联合检查。当然,对部分病例因肿块或结节形成,不易与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相鉴别,需结合必要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活检)进行确诊。
4 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及预防
4.1 药物治疗
本病治疗上主要为对症治疗。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患者,可用中药或中成药调理,包括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及调正卵巢功能。常用如中药小金丹、逍遥散、碘化钾等,均可缓解症状。
4.2 预防护理
4.2.1 保持心情舒畅,稳定情绪
情绪不稳或长期的压抑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使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增生。
4.2.2 妇科疾病,应该积极治疗
患有其他妇科疾病也容易患有乳腺病,如月经周期紊乱、附件炎患者等,子宫肌瘤患者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比较高。因此,积极防治妇科疾病,也是减少乳腺增生诱发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
4.2.3 定期体检
由于腺囊性增生病是癌前病变,在诊断和治疗后应给予严密的监测:每月1次的乳房自我检查;每年1次的乳腺X线摄影;每4~6个月1次的临床乳房检查等。
4.2.4 注意个人卫生
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乳房的卫生。不穿过紧的胸围,经常清洁乳头,防止感染。4.2.5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参考文献
[1]姜军.乳腺增生症:值得重视的临场问题.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02):13-19.
[2]梁力建.外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杨洁 郑凤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