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惹人烦 读懂益预防

  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复杂,比如年龄和与性别相关的生理结构因素。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便秘发病率最高的是30~39岁人群,其次是60~70岁和40~49岁。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便秘的困扰,不仅发病率更高,而且严重便秘者更常见。

  粪便是身体健康的信号。每次排完便,都要回头看,了解大便情况。身体出现问题时,大便的表现很直观:太臭、太干、太硬、太少,出血、腹泻以及发生便秘。

  粪便的性状与肠道功能息息相关。肠道会对粪便水分进行重新吸收,正常运转状态下会吸收1350毫升水分,当肠道运转加速时,则水分吸收量减少到500毫升,而当肠道蠕动减慢时,水分吸收量增加到1450毫升。

  正常的大便为碱性,且在结肠存留时间越长,碱性越低,酸性则升高。稀便是酸性的,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疼痛。食用辣椒或饮酒可引起肛门直肠反应性充血,使痔疮急性发作,造成排便困难,增加大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在排便的过程中,屁是一大“助力”。结肠内气体约100毫升,60%氮、10%二氧化碳、25%甲烷、5%硫化氢和少量氧气,其臭味主要来自甲烷和硫化氢。一个人消化功能不好时,大便往往很臭。如果处于太空船等密闭空间内,持续多日不停放屁而不对空气加以妥善处理的话,屁中含有的可燃性气体不仅会令身处其中的人们中毒,还会引发爆炸或火灾。

  有几个因素关系到排便是否顺畅:肠内气体可使结肠轻度膨胀,帮助蠕动,气体越多肠的活动度越高,腹内还可察觉微细的噼啪肠鸣,气体过多时使肠壁扩张,牵拉神经从而导致疼痛;将粪便推向远段结肠的蠕动,每日持续2~3次,以每分钟1~2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到左半结肠,到乙状结肠贮留;由胃结肠反射或体位反射而引起结肠总蠕动,以每小时10厘米的速度推进,粪便进入直肠内,蓄积足够数量时(约300克左右)对肠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则引起排便反射。

  便秘的准确定义很难下,临床上前来就诊的患者主诉有很多: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大便干硬、有排便不尽感、梗阻感等,而医生经常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腹胀/排气、每周大便是否少于3次以及是否需手法辅助排便,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便秘。简单概括起来就是3点:大便减少、太硬、太难排。如果这种情形持续6个月以上,就属于慢性便秘。有些严重便秘的患者,一个月排便次数还不到4次。

  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复杂,比如年龄和与性别相关的生理结构因素。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便秘发病率最高的是30~39岁人群,其次是60~70岁和40~49岁。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便秘的困扰,不仅发病率更高,而且严重便秘者更常见。

  多种药物也可导致便秘。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病又患有慢性便秘的老年人,服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副作用。体液补充和纤维素摄入不足、体力活动不够、生活地点改变或滥用轻泻剂等,也可导致便秘。

  有些病变也会导致便秘,例如痔疮、复杂性肛瘘、肛门狭窄、结肠狭窄、粪性溃疡、完全的结肠无动力、直肠膨出、全盆底下垂、直肠前凸、小肠疝、子宫脱垂等,都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排便,出现便秘。

  在导致便秘的诸多因素中,长期抑制便意最容易被人们忽视。排便反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动作,它包括不随意的低级反射和随意的高级反射活动。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自然属性,不要刻意压抑。如果一个人经常在有便意的时候强忍不拉,慢慢地,忍便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到最后就会演变成“有便也难拉”。

  经常有家长反映,小孩尤其是小女孩由于上厕所动作不利落,无法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内排完便。于是,为了避免尴尬,孩子宁可在校期间不上厕所,挨到回家才排便。有名在校住宿的中学生甚至形成了“每周末回家排大便”的规律,一次拉完一周的便量,岂有不便秘之理?

  对于不愿在校排便的孩子,家长应予以积极地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克服“畏惧如厕”的心理障碍,平时要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同时,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也应针对小孩子的身心特点,延长如厕时间或增加如厕场所。家长要正确地认识小儿便秘问题。如果宝宝尤其是吃奶粉的孩子,出现持续两周的球状、硬结大便,且一周排便少于两次,家长应该考虑更换为容易消化的奶粉,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则应考虑增加米粉的摄入量。如果情况仍不好转,应尽快到医院专科进行检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肠狭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可能。

  在成年人中,不正确的如厕习惯也会诱发便秘。有些人上厕所时爱看报纸、玩手机,分散了注意力,造成“久蹲便难出”,有些人上厕所半个多钟头都无法解出大便。上厕所时要“全心全意想着排便”。一般早晨起床和餐后两个小时内,结肠处于较活跃的状态,每天可尽量在晨起和餐后两小时内培养规律的排便习惯。

  多数便秘患者存在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的问题。据世卫组织的建议,人均摄入膳食纤维量不低于27克。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膳食纤维每日适宜摄入量为30.2克。而实际上,我国城市人口人均摄入纤维量为11.6克,农村人口人均摄入量为14.1克,还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对于因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造成的便秘,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一般都能得到改善。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多吃新鲜蔬果,每天纤维素的摄入量最好保持在25~35克,相当于一斤菜心、一碗燕麦加上一个苹果的量。

  时下许多人喜欢吃“麦片”作为健康食物,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燕麦跟普通的麦片不一样。一碗燕麦粥所含的纤维素大概是5克,而普通即食麦片已经去掉了很多纤维素,一般3斤所含的纤维素才能达到这个量。近期的研究认为补水也是缓解便秘的一个关键因素,眼下天热人们失水较多,每天每个成年人水摄入量最好在1.5~2.0升左右。

  除了饮食,预防便秘还需要适当运动,特别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胃肠蠕动放缓,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

  (编辑 刘哲汐)

  ■文 戴汉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