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传销欺诈本质
- 来源:直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传销,本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9 09:11
——以北海为例对传销活动的深度扫描
传销为何屡禁不止、屡打不尽?2015年春节前夕,笔者结束了对广西北海一传销组织为期半年的探访,对这个困扰多时的问题找到一些答案。
传销是如何请君入瓮的?
“他们步步为营、请君入瓮的招数真是叹为观止,不是亲身经历实在无法想象!”访谈中,被骗参与传销者晓东(化名)一面感慨,一面讲述传销组织拉人、留人的过程。
第一步:精挑细选、锁定“猎物”。晓东交际广、能言善辩,综合素质高,兼具复退军人、下岗人员、商人三重身份,且是传销人员老秦(化名)的妻弟。他的特点与传销组织择人标准高度吻合,所以被列为老秦首位邀约对象。
第二步:深入调查、吃透“猎物”。传销组织全面了解晓东性格爱好、生活习惯、人性弱点等各方面情况,制定了详尽的攻心策略。例如针对他爱整洁、好交友、爱小酌的个性,安排注重细节、举止规范、酒量大的人跟进;针对他性子急的特点,“讲行业”注重全输全灌。
第三步:张网以待、请君入瓮。“头三天感情留人”。老乡们的热情款待,温馨、惬意的客居生活,令晓东不觉间卸下思想“武装”、放松戒备。“后三天行业留人”。第四天,一番概念轰炸之后,洗脑正式开始。
“利用人的贪欲,激励制度的重点就是利用人的本性和人性弱点。”这一传销组织“经验之谈”,说明传销组织将人性和心理琢磨得十分透彻。所以,他们能精确预测新人的各种反应,制定攻心策略;能准确预知几乎所有的风险,设计好规避措施;能够熟练操控几乎完美的心理攻防战术,一步步瓦解新人的心理防线和警惕性,直到“主动入伙”。
如此“任性”为哪般?
交了69800元,晓东返回老家出让店铺、中断业务,返回北海“做行业”。不久,媒体播放曝光资本运作类传销的节目,“老总”竟落荒而逃。老总跑路、团队散伙,晓东的传销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晓东是幸运的,绝大多数新人最终沦为传销组织“诱饵”“猎犬”,在助纣为虐的歧路上渐行渐远。
变身“猎犬”的“猎物”们。小奇(化名),上海某企业高薪白领。大姨参加传销后,小奇就很快从“猎物”变身“猎犬”。他的女朋友、父母、亲戚,一个个被拉下水,80岁高龄的外婆也没有幸免。
每一个传销人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危机四伏的亲友圈子。像小奇一家的例子,在传销大军里比比皆是。晓东的传销组织“老总”把自己的老战友、老上级、老部下,还有亲戚、朋友、老乡,一个个拉下水。在他跑路时,网内已有百余人。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此“任性”因何在?究竟是什么让人如此痴迷?透过以下4个关键词可以略知一二。
关键词一:自律自强。盘踞北海的传销大军不再沿袭“苦斗士”生存模式,体系成员择居随心、行动自由,但体系成员依然执行严格的作息制度,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氛围。这就是传销组织严格的“行业自律”与“个人自强”在起作用。
关键词二:友爱互助。体系成员,无论是长期困难还是临时有难,都能充分感受组织的“温暖”。长期困难,大家心照不宣、配合默契地照顾。临时有难的,大家会自发地出钱出力,真诚援助。
关键词三:忍辱负重。在传销人员眼里,“行业”是神圣的,“事业”是高尚的,“资本运作”是利国利民利己、合情合理合法,是造就中产阶级、培养高端人才的“国家项目”。
关键词四:“空杯归零”。“空杯心态”与“归零心态”是心态重塑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人们抛弃所学、打开心门,以5岁孩童心态全盘接受传销组织灌输的东西。
如果说传销组织精心营造的生活氛围使人眷恋,精心编织的行业谎言使人飘飘然,那么心态重塑则是割断人的正常思维和逻辑的毒招,把行业内的人们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就像传说中照了魔镜的人们,深深陷进一种虚构的生活当中不能自拔。“投枪和匕首”到哪里去了?
最近几年,北海市打击传销可谓重拳频出,2009年的4次清剿行动就端掉传销窝点665个;2014年的204次打传行动,破获多起大案要案,刑事立案176起。反传销宣传方面,除了持续不断悬挂宣传横幅、用广播车流动播放宣传节目外,2014年发放宣传品23万份,在100辆公交车、600辆出租车投放公益广告、设置滚动字幕。
然而,传销活动依然活跃:2015年年初,传销组织频频集会,执法人员在集会现场抓获涉传人员竟多达2654人。用力投向传销组织的“投枪”和“匕首”都到哪里去了?笔者从以下几段传销笔记中找到了答案。
传销笔记一:“国家对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进行实时调整,通过媒体传达国家的意图。发现发展速度慢了、资金量少了,就会正面调控,然后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立刻引起正面效应。10月北海一下子就来了16000人。到了11月,因为来的人太多了,还有个别走歪了路子,负面调控就来了,通过媒体报道广西有传销,起到减少人流量和敲山震虎的作用。”——这就是传销组织的“媒体掩护论”。正是它,模糊了“晓东们”的清醒认识,使他们逐渐动摇、逐渐接受这种论调。
传销笔记二:“政府宣传和那些所谓措施,是表面功夫。数十万外地人来这里什么都不做,政府会不知道吗?银行门前挂着横幅、柜台放着告示牌,为什么外地人在这里银行开户要限制名额?冷静思考、仔细琢磨,你就懂了。”——这就是传销组织的“愚民政策论”。那些早已离开传销组织的人们,接受访问时,依然认定政府打击传销只是“走过场、做样子”,在许多问题的理解上依然清晰可见传销洗脑的烙印,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传销笔记三:“国家保护整个行业,不保护任何人,谁违规就打谁。所以每年都要开展清理整顿行动,把混进行业里面的坏人清理出去。清理坏人,需要一些人配合调查,带走的人很多,被处理的没几个。”——正是这个“政府保护论”,使传销人员对“资本运作是国家项目”深信不疑,对传销组织的各种规则很尊崇,对正面宣传、执法打击置若罔闻。
如此颠倒是非黑白、牵强附会的“拿来主义”,却能屡试不爽,至少说明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方面,说明正面宣传教育难敌传销洗脑。与传销组织吃透人性、洞悉心理的洗脑攻心术相比,以挂标语、播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品为主的正面宣传,就显得针对性不强。而主流媒体对传销案例的曝光,对骗局的揭露,警醒作用也难敌洗脑功效。
另一方面,说明执法打击力度尚未达到足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的程度。在行政执法方面,面对具备较强反侦查能力的传销组织,工商部门调查取证困难重重。因为取证困难,2014年北海市工商局办结的传销案件中,没有发展下线的案件所占比例高达91%;全年办理了涉传“一日游”案件,只对无证从事旅游经营的组织者按照《旅游法》有关规定定性处罚。除了取证难,送达难、执行难也是困扰打传执法的问题。这“三难”严重影响执法到位。而这,在客观上提高了“政府打击只是做做样子”等谎言的可信度。
刑事打击方面,因为追诉标准过高,客观上导致打击面过小。“三级”“三十人”这两个要件的限制,使不少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后果的人得以逃脱刑罚。所以,每次打传行动都是“带走调查的人多,被处理的没几个”,那些“平安回来”的人,正好成为传销洗脑的“活教材”,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在传销道路上“前赴后继”。
《中国工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