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的目的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车展 目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14 14:38
然而,这种冗滥的展览在西方恐怕会引人侧目。那里,庞大数量的车展已成旧事。最近几年来,欧洲车展的数量急剧下滑,比如说,伦敦乃至整个英国都不再举办全国性车展,而包括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许多国家似乎无法再主办有重大影响的车展。实际上,欧洲硕果仅存的真正国际性的汽车展览会恐怕只剩每年一度的瑞士日内瓦车展,还有每两年一次在德国举办的规模宏大的法兰克福车展。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想我们必须回到原点,思考车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车展的初衷在于为汽车消费者提供参观新车的机会,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让消费者可以在同一屋檐下对不同车型进行比较。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大多数人仍对汽车倍感新奇。成百万上千万的中国人正期望能够拥有配有四个轮子的汽车,虽然当前他们还得依靠两个轮子的自行车甚至双足来行动。在西方,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成熟先进”的市场,汽车拥有量已经饱和。许多家庭拥有不止一辆汽车,基本有两到三辆,甚至高达四辆。同时,驾车的成本、日益受到关注的环境问题以及交通堵塞的压力,恐怕都抵消了人们对汽车的热情。不过,中国的车展上,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得到那种莫名兴奋。
我近年我参加了中国的一些车展,从北京和上海的“国际”车展(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到一些更地方性的展览,比如重庆和深圳举办的汽车展。活动中有些现象是有共性的,比如震耳欲聋的噪音、难以忍受的热气、漂亮的女模特等等,当然,还有人们脸上洋溢的兴奋与激动。除此之外,车展内容确实大同小异。区域性的展览缺乏新的车型,没有产品的全球首发,不一而足。
不过,随着汽车拥有量以火箭速度攀升,而且这种情形将持续若干年。笔者认为,中国的车展将依然是与汽车用户或潜在用户建立联系的主要渠道之一。尽管成本较高,与大量投放广告相比,参加车展的性价比还不错,而且,车展向未来车主提供了一个与厂商真正互动的机会。因此,笔者以为,中国的车展未来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而且这些车展无疑将变得更加专业化更有重点和特色。
如古老的谚语所言,“百闻不如一见”。对汽车而言,购买之前,人们恐怕不会满足于仅仅亲眼目睹。人们需要在道路或试车场上亲自体验,从而知道该车转弯表现如何、噪音有多大、车跑得有多快。因此,随着市场变得更加精细而复杂,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将动态的可动手操作的服务融入人们的购车过程,此种方式将大受欢迎。
五光十色,充满魅力,这已成为中国车展的既有韵味。不过笔者以为,未来的日子,中国的车展将向前演进,变得更加富于动态与活力。如果让笔者筹划中国下一个大型车展,我肯定会设立一个试车场,让成千上万的车迷一显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