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屆聚焦資本與政治的威尼斯雙年展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威尼斯雙年展,奧奎·恩威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2 12:59
每一屆威尼斯雙年展都會引起極大的爭議,今年也不例外。帶著對總策展人奧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以及《資本論》現場行為表演的期待,我再一次來到威尼斯:這當代藝術的欲望地。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總策展人是奧奎·恩威佐。恩威佐他出生於尼日利亞,他是第一個策劃卡塞爾文獻展的非洲策展人,也曾策劃二〇〇八年光州雙年展和二〇一二年的巴黎當代藝術三年展,是雙年展屆頗有聲望,非常受認可的策展人之一。恩威佐這次策劃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All the World’s Futures),在恩威佐的解釋中,第五十六屆威尼斯雙年展「將不會選擇某一事物作為雙年展主題,而是選擇由各種不同參數的三片濾光板組成的濾光器,用來象征人類想像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涉及的各種活動。」而「全世界的未來」,將由一層縱橫交錯的濾網組成,這層「濾網」將展覽分成三個不同的部分,分別是「活性:史詩般的持續」、「無序的花園」和「資本:現場解讀」。在恩威佐的設想中,這次展覽「會像一個舞台,在這裡可以探究曆史與反歷史的種種問題。」在看完綠園城堡與軍械庫兩個展區的主題展後,我對本屆雙年展及展覽作品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稍嫌宣教的《資本論》清唱劇
由於恩威佐聚焦後現代資本主義,因而「全世界的未來」從而成為威尼斯雙年展多年來最具政治色彩的主題展覽。無可置疑,展覽要求觀眾們都關心政治。而《資本論》這件作品,可以說是最貼切本次恩威佐的策展理念。《資本論》是一個跨領域的現場項目,這個項目對卡爾·馬克思(Karl Marx)所著的三卷《資本論》(Das Kapital)進行史詩般的現場朗讀。這些現場朗誦將會在長達七個月的展覽中以「清唱劇」(Oratorio)的形式持續進行。
這裡還將舉辦其他朗誦、講座和討論會。藝術家兼電影導演的艾薩克·朱利安(Isaac Julien)負責指導。艾薩克·朱利安是英國藝術家,導演。其於二〇一三年創作的影像裝置作品《資本》(Kapital)也出現在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主單元上。而他與勞斯萊斯合作的影像新作《Stones Against Diamonds》也在威尼斯上映。朱利安把中央展廳完全轉換成朗誦《資本論》的劇場空間,觀眾要從展館的一邊走向另一邊,就不得不經過中間的劇場。觀眾可以座下來觀看表演,也可以隨意離開。
去「中心化」而具有「土著」特征的展覽在這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一百三十六位藝術家中,其中八十九位藝術家是首次參展,並且很多藝術家不是來自歐美地區,觀眾可以在展覽現場發現那些在藝術上十分成熟但卻不知名的藝術家。這些作品具有鮮明的「土著」特征,猛烈的撼動人們的想像力,猶如是在看一群「土著藝術家」的作品展。如在綠園城堡(Giadini)中心館的一個重要的展廳內,展示了藝術家艾蘭·加拉格(Ellen Gallagher)的繪畫作品,巴基斯坦藝術家休瑪·巴哈(Huma Bhabha)的雕塑作品《阿特拉斯》(Atlas),以及已過世的澳大利亞土著藝術家艾米麗·卡姆·奴瓦雷(Emily Kame Kngwarreye)的巨幅繪畫《大地造物》(Earth’s Creation)。在這次展覽中,非洲藝術家的作品數量是最多的,有三十六位是非洲裔。恩威佐顯然想用雙年展這一平台,讓觀眾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來自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不為人熟知的藝術家身上,而不去關注那些藝術市場的寵兒身上,這從一定程度也反應了恩威佐「去中心化」的策展理念,正如他所說:「現今我們所處的世界,認為西歐獨一無二的『卓易主義』受到挑戰和質疑,我們已經真正進入後西方時代。」恩威佐相信通過讓更多的人發聲,能夠深入觸及問題的核心。而全球風雲變幻的政治氣候,也在當下的雙年展中得到了各自的體現。當然也有一些影響深遠的藝術家的作品,但數量不多。比如在軍械庫展區,入口處就是藝術家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創作的霓虹雕塑《美國暴力》。霓虹燈的光照射在相鄰藝術家Adel Abdessemed用大刀和劍創作的這組伸出地面、來勢洶洶的作品上。綠園城堡中心館漢斯·哈克作品的房間牆壁上密密麻麻地貼滿了美術館訪問者做的與政治相關的統計數據和圖表,房間的中央一個安裝在地上面朝天花板轉動的風扇,不可預知的隨電壓漂浮的綁在漁網線上的藍色面紗,堪稱詩意的頌歌。這件作品就是漢斯·哈克創作於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五年的《藍色航行》(Blue Sail)。哈倫·法洛奇(Harun Farocki)所收錄的八十七部電影的影集,呈現藝術家對社會與歷史的觀看視角。德國藝術家Georg Baselitz(喬治·巴塞利茲)帶來的一系列油畫作品,尺幅巨大,讓人震撼。
展覽中的裝置和影像作品引人注目
這次展覽的形態也非常多元化,除了那些有關觀念、紀實的作品,一些大型的裝置和影像作品也很吸引觀眾的眼球。比如恩威佐把法比奧·穆里(Fabio Mauri)的雕塑作品放在展館中畫有濕壁畫的穹頂之下,這件作品遠看猶如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箱子堆在一起。瑞士藝術家托馬斯·希施霍恩(Thomas Hirschhorn)的作品《翻起屋頂》好像從展廳的一處屋頂衝破下來, 如叢林般的包裝帶、隔熱材料、電線和拆散的柏拉圖著作的紙頁布滿了整個展廳。卡塔琳娜·格羅斯(Katharina Grosse)的的作品《無題小號》讓人震驚。這件彩色裝置作品看起來像一個被噴了漆的外星球,紫色,黃色,綠色和紅色的織物掛在牆上,垂向地面部分被噴有同樣顏色的礫石覆蓋。這讓我想到了火星的模樣。土耳其藝術家Kutlug Ataman的裝置作品《THE PORTRAIT OFSAKIP SABANCI》由九千二百一十六塊LED顯示屏組成,懸掛在屋頂並且畫面在變。而美國已故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的《死去的樹木》由一棵枯死的樹和鏡子組成,讓展廳充滿肅穆的氛圍。
對於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評價
雖然從策展理念來說,奧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聚焦後現代資本主義下人們的生存處境,以馬克思的《資本論》來注解本屆展覽的主題,但是由於表現形式過於特別與高冷,這一策劃所帶來的問題很快就顯示出來。比如Artnet全球主編Benjamin Genocchio在最近的撰文中寫道:「這是一個愚蠢的政治噱頭,幾乎接近媚俗,因為馬克思的言論和二〇一五年的藝術或者生活的關聯實在有限,更不必說和威尼斯雙年展這樣的重要藝術展事的關係了。」除了《資本論》,展覽上的那些經典作品和所觸及的「經典話題」,也讓不少業內人士感到乏味,如意大利威尼斯本地的獨立策展人菲利克斯—司庫伯博士(Dr.Felix Schober)評論:「整個主題展傳遞的就是—種很白板的後殖民主義理念,其中太多的作品缺乏特殊性,非常容易就可以被替代。」而作家、評價家詹姆斯·卡希爾(James Cahill)的評價似乎客觀些:「這是一屆雄心勃勃的雙年展,但是和剛剛過去的兩屆【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比奇·庫萊格(Bice Curiger)的『光』以及第五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馬希米亞諾·吉奧尼(Massimiliano Gioni)的『百科殿堂』】相比,本屆既沒有給予啟蒙,又不夠綜合。而恩威佐的雙年展恰恰要表明邏輯敘事或完整圖景的不可能性——這是來自一個世界級大策展人激進的反策展姿態。」
當奧奎—恩威佐被選為本屆威尼斯策展人的時候,作為首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黑人策展人,也許就注定了這些爭議遲早會出現。這位一直在努力推進黑人藝術進入國際當代藝術語境的策展人,因為在西方主流藝術界帶來了他們看不到的藝術,因而成為對國際藝術界有相當影響的策展人。本屆展覽的兩個金獅獎,一個頒給了女性藝術家,另一個頒給了發展中國家亞美尼亞國家館。這兩個金獅獎似乎證明了恩威佐所努力推進的西方主流之外的藝術也可以超越主流,超越經濟。然而,當人們發現黑人占據了接近展覽藝術家名單的三分之一時,白人世界的問題呼聲反而高漲,有的藝術家甚至做了一張抗議的海報,把奧奎·恩威佐和馬克思的頭像並置在一起,這是一個對現實多麼有趣的反諷。而無論《資本論》這個稍顯說教的表現方式是否能打動人心,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藝術事件,威尼斯雙年展正越來越凸顯資本和政治的力量。
馬琳 博士。現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同時兼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99創意中心藝術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