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彙編】連載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隱私,周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2 13:13
白話節本暨精簡本
【太上感應篇】為道之根。周列諸善諸惡。因果報應。為歷朝歷代君王大臣。達官名士。仁者大德所傾力推崇。廣宣流布。無論賢與不肖。男女婦孺。皆可朗朗上口。對照力行。文中詳示吉凶禍福由來。條目精細。如羅如網。一一對照。振聾發聵。不知不學不修【太上感應篇】。即不知此生災禍何來。糊塗受苦。冤枉受罪。凡欲求闔家幸福。人生平安者。焉能錯失此趨吉避凶之受教良緣。
竊人之能。
【解釋】
竊取他人的技能,據為己有。
【分析】
例如竊取別人的文章,以為是自己的文章;竊取別人的謀畫,以為是自己的謀畫;竊取別人的功勞,以為是自己的功勞;竊取師傅的教誨,以為是自己的見解;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行為,必定會遭受到譴責。
【故事】
周朝的時候,梁山發生山崩,晉國的國君就召見大夫伯宗,了解山崩的情形。大夫伯宗在前往晉見國君的途中,遇到一位車夫;就問他說:「你最近有沒有聽到些什麼消息啊!」車夫回答說:「梁山發生了山崩,崩落下來的土石,把河流都壅塞住,河水因此而不流了啊!聽說晉君為了這件事情,正要召見大夫伯宗,商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伯宗就問車夫說:「那要如何解決呢?」車夫說:「很簡單,只要晉君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梁山去哭泣祭拜,那麼河水就會流動了。」伯宗就用車夫的建議,向晉君報告,晉君採納照辦之後,河水就開始流動了。晉君就問伯宗說:「你是怎麼知道用這個方法的呢?」伯宗回答說:「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啊!」孔子聽到之後就說:「伯宗這個人,快要絕後了啊!因為他竊取了別人的善行,以為是自己的善行啊!」後來伯宗果然遇害身亡,他卿大夫的官位,也就斷絕了。
蔽人之善。
【解釋】
隱蔽他人的善行,不使別人知道。
【分析】
佛經說:「善這一個字,最能夠成就世人一切的行願了。」所以人若是有一句的善言,一件的善行,就應當要表揚才對;而且還要惟恐表揚的不夠,不能夠使他的善言善行發揚光大;這樣做,不但可以成就他本人的美譽,而且可以打動別人的善念啊!也可以使得大家彼此的傳播勸導,那麼行善的人,就會愈來愈多了;這實在是一件樂事,為什麼要去隱藏遮蔽它呢?所以隱蔽別人善行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是毫無好善之心,恐怕還有嫉妒的念頭呢!所以才會不願意彰顯別人行善的美德,恐怕這樣會凸顯自己的罪惡,這種人就是天下不祥之人啊!
【故事】
從前有兩位讀書人,奉命編纂整理江陰縣的縣志。他們偶然見到舊縣志裡,記載有兩位守節婦人的事跡;認為這件事情平淡無奇,就把這兩位節婦的記載刪除掉。當天晚上,城隍廟裡的道士,就聽到有兩位婦人在向城隍哭訴說:「我們兩個人一生吃苦守節,死了之後,我們守節的事情,就被記載在縣志上,現在卻無緣無故的被人給刪除了啊!」城隍聽了之後說道:「這兩位讀書人,本來是應該可以考取功名的,既然他們隱蔽別人的節義善行,就應當削除他們的官祿。」兩位婦人聽了城隍的這番話,就向城隍泣謝禮拜後,就離去了。後來這兩位讀書人,聽到了這件事情,就駁斥說:「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打妄語嘛!」到了明年,兩位讀書人果然因為考試的成績太差,而被奪除廩生的資格;因此抑鬱悲憤而死。
形人之醜。
【解釋】
形容他人的醜事,並且還廣為宣揚。
【分析】
人們的醜事醜行,也就是所謂的「言之辱而不可聞於人者也。」而有人卻竟然敢去形容別人的醜事,暴露他人的醜行,這樣做不但會傷害到自己的厚道,連自己所積的陰德,也都會隨著消失啊!
訐人之私。
【解釋】
揭發他人的隱私,而且還到處的傳播。
【分析】
人非聖賢,那一個人沒有隱私呢?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去探聽別人的隱私啊!若是在無人之處,看到別人的隱私,就把它到處的傳播公諸於世,使得他見不得人,在社會上沒有容身之處;這種的居心,最為陰險狠毒,而且必定會招致天怒人怨。
【故事】
唐朝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下詔禁止屠宰;有位擔任拾遺職務的張德,剛生了一個兒子,就私下宰羊,請同事吃飯慶祝一番。杜肅就偷偷的帶著張德宴請同事的羊肉,向武則天揭發張德違反朝廷禁止屠宰的命令。第二天,武則天就對張德說:「朕聽說你生了一個兒子,非常的高興啊!」張德就向皇上拜謝。武則天就問:「張德,你是從哪裡得到羊肉請客的?」張德聽皇帝這麼一問,立刻就叩頭認罪。武則天就安慰他說:「朕下詔禁止屠宰,但是家中辦喜事,或是辦喪事,則不在禁止的範圍之內。你從今以後若是請客,也必須要謹慎的選擇客人啊!」武則天說完之後,就拿出杜肅攻訐張德的奏折給他看。這時候杜肅感到慚愧的無地自容;滿朝的文武官員,非常不齒杜肅的為人,都想要向他的臉上吐口水;後來杜肅就淪落了,下場相當的淒涼。
【結語】
唉!人們往往為了一句話,而傷了天地間的和氣,為了一件事,卻釀成了終身的大禍;所以我們為人處世,不可以用激烈的言詞,和戲謔的言語,這樣會使別人怨恨我們,怨恨到骨髓裏,俗話說:「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實」,就是這個意思啊!
耗人貨財。
【解釋】
消耗別人的貨財,從中謀取利益。
【分析】
這是指那些奸惡的小人,誘騙人家的子弟,或蠱惑愚癡的人去嫖妓、賭博、打官司、燒煉丹等等的事情,而自己則可以趁機從中取得利益;因此不肖的子弟,被這些奸惡的小人所愚弄,就不顧祖先創業的艱難,而消耗浪費家中的產業;等到家業敗光的時候,也就家破人亡了;我們探討追究其原因,到底是誰的錯啊!他能夠逃得過惡報嗎?
離人骨肉。
【解釋】
使別人的骨肉至親分離或是不和。
【分析】
這個「離」有兩種的意思。一種是追迫債務,以及官吏衙役的勒索,逼得人家賣兒賣女;一種是挑撥離間,使得人家父子不和,兄弟鬥爭;這都是離人骨肉、滅盡天良的行為。因為他們不知道,骨肉之間是親生血緣的關係,自然就存有著天倫的親情;所以仁人君子看到人家的骨肉,因為貧困難以生存下去的時候,都會用錢財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使他們獲得安全不致分離;骨肉不和的,就為他們勸導,化解他們彼此間的誤會,使他們能夠融洽的和睦相處,這也是修行的重要途徑。
侵人所愛。
【解釋】
侵奪別人所喜愛的東西。
【分析】
別人所喜愛的東西,例如田地房屋、書籍古玩、器皿衣服首飾等,想盡辦法侵奪過來據為己有,這種的行為,就跟強盜的行徑差不多啊!於鐵樵先生說:「東西的本身,並沒有所謂的美醜,若是為人喜愛,就會被人視為珍寶一樣的珍貴。別人若是侵奪了我所喜愛的東西,我心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魯子晉說:「這個時候,若作我所喜愛的東西,被別人侵奪來想,就不怕心中的貪念不熄滅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