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购买非洲象牙?
- 来源:艺术商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非洲象牙,TRAFFIC,野生动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30 09:22
反差
一方面,监测情况显示,中国大陆是非法象牙贸易的最大消费目的地;另一方面,官方合法象牙的配额并没有被市场抢购一空。这其中的反差令人深思,象牙市场的消费情况因此变得扑朔迷离。
2014年夏天,我和家人一起去了非洲,这是一次非常美妙的旅行。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上,我们领略了成百上千只角马横渡马拉河的自然奇观,还看到众多野生动物—大象群、狮子群、犀牛、斑马、长颈鹿、各种各样的羚羊等—自由生活的场景。
从非洲回来后,心怀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满腔热忱,我加入了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大象是TRAFFIC关注的旗舰濒危野生动物之一,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是最古老的物种之一。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亚洲、北美地区对象牙的需求飞速增长,致使盗猎日益猖獗,非洲野生象群正面临灭顶之灾。1979年,非洲有大象130万头,现在仅剩30万~50万头,南部非洲的象群占总数量的55%,东部非洲占28%,中部非洲占16%,西部非洲占2%。其中,南部非洲情况比较稳定,东部和中部非洲形势严峻。
导致大象种群数量下降有三个主要原因:为解决贫困和发展经济而导致的栖息地破坏、人象冲突以及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而引发的非法盗猎。而当地政府羸弱的执法能力和猖獗的腐败则加剧了这种下降的趋势。
2013年共有超过两万头非洲象被偷猎。据报道,自2002年以来,刚果盆地森林野生大象数量锐减76%。以TRAFFIC监测的情况为例:坦桑尼亚的赛罗斯保护区(Selous Game Reserve)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超过10万头大象,2007年还有7万头。而在2013年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仅剩1.7万头。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非洲象可能将在10~20年内灭绝。大象这一旗舰物种的灭绝将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为此,TRAFFIC正与其他国际组织一道,配合各国政府,针对大象的分布国、贸易中转国和消费市场分别采取积极行动,设法扭转这一趋势。
根据TRAFFIC监测的情况,2009~2011年,象牙非法贸易的出口地点从西非和中非转到东非,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成为非法象牙离开非洲的主要地点。马亚西亚、越南和中国香港成为主要的中转地。最大的目的地是中国大陆,泰国也是目的地之一。2012~2013年,情况有了一些新变化,比如,西非的多哥和科特迪瓦成为新的出口地点,中转国增加了印度尼西亚、西班牙、斯里兰卡、土耳其和阿联酋。
就中国市场的消费情况,包括TRAFFIC在内的国际组织进行了监测。2013年,我们监测了85家象牙指定销售点,有32家存在各种违反CITES公约或象牙管理和经营使用等规定的行为,主要问题是小件象牙制品不能提供收藏证明。2014年四五月间,我们又重点走访了上次调查中存在问题的销售点和几家新销售点(合计41家),其中14家有违规行为。
近几年,我们发现通过网络和新媒体进行的象牙交易猛增。并且,在最近两年,以象牙为主要目标的网络贸易在中国正呈现独特的变化,交易由公开的、交易类的电子商务网站转向以社交为主、更为私密的新平台,如微信和QQ群等。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有关部门对实体市场加强执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执法提出挑战。此外,从官方发布的数据看,每年我国会开放5000公斤的象牙合法配额,但合法市场购买的数量仅有2000~3000公斤。一方面,监测情况显示,中国大陆是非法象牙贸易的最大消费目的地;另一方面,官方合法象牙的配额并没有被市场抢购一空。这其中的反差令人深思,象牙市场的消费情况变得扑朔迷离。到底是谁在购买象牙?
周非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中国项目主任
文/周非 编辑/岳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