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贷:互联网金融“武器”演进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拍拍贷,互联网金融
  • 发布时间:2015-09-24 07:50

  2007年开始锁定目标做纯线上网贷平台,经历8年“抗战”后,拍拍贷向往更大的战场。

  过去8年,网贷平台拍拍贷的业务主要依靠获取、筛选优质借款人,来吸引投资人,但从第8年,这家公司开始把业务逐步拆分,在发展战略上有新布局。

  在拍拍贷的规划中,未来会逐步朝向一个“陆海空加二炮”全方位立体化的部队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互联网金融集团。

  “未来拍拍贷将突破单一的P2P网贷业务,发展征信、资产生成、财富管理等业务,逐步成为一个互联网金融集团。” 拍拍贷CEO张俊说,同时还会考虑自建或控股、收购一家支付公司,来完成整个资金流的闭环。

  按照计划,拍拍贷将在资产生成端开发更多的借款产品,以及基于消费场景的应用,来更好地服务借款用户;独立出的财富管理业务,将通过更多更好的资产配置产品和使用体验为线上理财人群服务。与此同时,汇集公司多年心血的大数据征信系统也将独立出来。

  “8年抗战”

  实际上,想做互联网金融集团并不是今年年初才决定的目标,早在2012年这个想法就已经存在。“以前一直没有提是基于资源所限,那个时候我们实力不够强,各个方面资源不够,资本支持也不够。那时能把资产业务做好就不容易了。”张俊坦言,人才也是掣肘梦想实现的一大因素。

  的确,互联网金融人才是“紧俏货”,行业的竞争凸显了“僧多粥少”的人才供应情况,而人才也成为P2P平台赢得战争的关键。

  在张俊的记忆中,创业时期招聘员工,想的不是如何去面试对方,而是如何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解释自己做的不是骗人的买卖。最近,张俊出现在招聘节目《职来职往》的16号嘉宾席上,“光明正大”地选择求职者。

  “现在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加入我们。另一点就是用户需求越来越多,未来要满足用户的需求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所以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发展战略,而不是说硬生生的做一个和以前完全没有关系的业务。现在是一个时间点、资源、市场各个方面都是适合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张俊如是说。

  然而,为了这个“适合的时候”,张俊和他的小伙伴经历了死去活来的创业艰辛。其实,从大学时代开始,张俊就经常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参加各类创业大赛。毕业后他进入了微软,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创业梦。于是兼职进行创业的他又和兄弟们一起在多个领域尝试了创业。

  2006年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位创立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的孟加拉银行家将27美元借给45个穷人均获得了按时还款。“穷人银行”这事让张俊和他的小伙伴开始思量把这种小额借款的模式能否在国内推行,就这样孤注一掷地开始了拍拍贷“8年抗战”的摸索之路。

  回顾这8年,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张俊把它们称为“冷兵器时代”、“洋枪洋炮时代”和“现代高科技武防时代”。

  2006年底,在研究了英国的ZOPA、美国的Prosper等P2P平台之后,张俊和他的伙伴们决定做基于熟人社交的线上借贷平台。做互联网金融的熟人信用贷款,但仅是熟人之间用,很难扩大规模。于是在2007年底,拍拍贷结束熟人信贷的尝试,将业务转向线下信贷。但是仅仅在上海实地接触到的借款人,就让张俊发现面审的成本特别高无法持续。

  可以说,2007年6月网站正式上线到2009年这两年多时间,拍拍贷处于探索阶段。“那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就是冷兵器,拿着刀枪棍棒这些东西在那里打。怎么做金融和个人信贷完全没有方向和方法。所以做了很多的探索,付了很多学费。”张俊说。

  2009年成为拍拍贷和张俊职业生涯关键的转折年。创业期间的投入需要4个创始人不断烧钱,直到有一天,团队因为资金困顿,处于解散的边缘。况且当时只有CTO顾少丰一个人是全职,负责开发网站,剩下几个创始人就是周末去审核用户,跑跑线下的用户。顾少丰一个人坚持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那时候公司业务发展并不是很快,每个月大概有不到100万元的交易量。“做了一年多完全没有感受到互联网快速增长,因为我们以前做过视频搜索引擎,3个月我们的用户就到100万,再加上做得很辛苦,过去也没有收入,不知道怎么挣钱。”张俊回忆说,平台要不要继续,自己要不要辞掉稳定的工作专职做拍拍贷都面临着抉择。

  张俊先是从微软辞职不再兼职,再有就是决绝地结束了拍拍贷的免费时代,收取服务费,借贷6个月及以下收取2%,7到12个月是4%。刚收费时,拍拍贷交易骤降为零,但是张俊看来,既然选择孤注一掷,那就重新开始。

  从那一年开始,拍拍贷断定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在线上,因为人群的行为在往互联网上迁移,互联网上可以去访问的数据越来越多,所以拍拍贷逐步基于线上的数据建立了一整套风控系统。这也意味着拍拍贷告别冷兵器时代,进入到一个洋枪洋炮的时代。

  洋枪洋炮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下一阶段怎么发展?一直到去年年初的时候,张俊发现公司需要有更多大数据、模型、技术方面的人才,需要把武器升级到现代精准制导的系统。所以公司从国外引进人才,比如从美国一家专门在风险领域做数据挖掘、模型的公司,引入了一个计算机神经网络的博士,帮助构建“魔镜”风控系统,进而逐步打造其现代高科技的武防系统。

  造一面“魔镜”

  如今的拍拍贷已经有能力实现每分钟处理超过6笔借款申请,拍拍贷发布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累计处理借款申请高达143万笔,审核成功借款25万笔。同期网贷之家公布的数据,全国2000多家P2P合计完成了106万笔借款,也就意味着全国每5笔P2P借款中就至少有1笔来自于拍拍贷,而支撑这种强大的借款处理和审核能力的背后正是拍拍贷历时8年自建的风控系统“魔镜”。

  “魔镜系统的核心是大数据,拍拍贷基于严格的6大环节风控流程,获取每个借款用户2000多个字段的信息,经过层层筛选,转化,加工,最终形成对每个借款标的的准确风险概率预测。”拍拍贷风险总监顾鸣介绍,在大数据建模环节上,除了传统的申请资料、信贷数据等审核资料外,魔镜还增添了多渠道多维度的海量数据,来构建风险模型,其中包括用户的信用行为、网络黑名单、相关认证、网上行为数据、社交关系数据、以及各类第三方渠道及维度。

  “魔镜”可以做到针对每一笔借款给出一个相应的风险评级,以反映对逾期率的预测。最后系统再依据风险评级形成风险定价,来保证收益和风险相匹配。风险评级分为A到F6个等级,风险依次上升,例如A级的目标逾期率小于0.5%,F级则大于8%。从A到F,风险越高,定价也越高。

  另外,相较于传统银行考察借款人70~80个数据维度,纯线上风控考察借款人数据仅在互联网层面选取的维度就已经超过400个。基于这些,拍拍贷也做信用评分,整个评分体系从最低400分到最高800分,其中准入平台借贷的最低信用分为574分。

  此前,拍拍贷A轮、B轮的融资基本上都投入到完善“魔镜”风控系统上,而魔镜也受到了同行的关注,“魔镜”发布后的第二天就有同行给张俊打电话,询问“魔镜”的开放合作事项。如今拍拍贷已经和20来家金融机构合作完善风控审批。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拍拍贷半年报数据显示,拍拍贷有80.2%的单笔借款金额在5000元以下,有70%以上的借款用于个人消费借贷,也就是专注消费金融领域。

  “当务之急仍然是跑马圈地,积累用户,因为用户才是核心资产。”在张俊看来,消费金融势必成为P2P抢夺的下一片蓝海,在数十万亿元规模的消费金融市场面前,只有“圈”得更多的消费者,才能成为未来市场少数的玩家之一。

  对于行业发展,张俊认为,从下半年开始会出现倒闭潮。年初他曾预言今年倒闭的P2P会超过500家,“现在指标已经完成了200家,我觉得下半年甚至会超过500家。”究其原因,张俊认为,第一,现在监管政策出台之后,谁合规,谁不合规,现在大家看得很清楚。第二,有些平台主动转型,在主动转型的过程中,可能也有转得不够好的,最后转失败。第三,行业正常淘汰,那些自身没有什么风控实力的会经营不下去。“5年以后,线上P2P平台应该不会超过10家,而从拍拍贷角度来讲,我们希望是最大的那家。”

  “下半年公司仍将继续全力冲刺。”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拍拍贷将在资产端和财富管理端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提升互联网用户的体验感,进一步朝着互联网金融集团的方向迈进。张俊甚至开玩笑地说,想后人在拍拍贷人的墓志铭上写下:这群拍拍贷人,尽管渺小,但他们在“金融触手可及”和“信用改变中国”上,做的还不错。

  文/董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