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C2B:回归制造初心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制造业,C2B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4 08:05
数据驱动的制造,这很可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条康庄大道。
未来的世界由数据驱动,生意将是C2B而不是B2C模式,用户改变企业,而不是企业向用户出售。
这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今年早些时候公开讲到的。
现在制造业大家都在谈C2B,但目前来看,营销的噱头更重一些。无论“工业4.0”或者“柔性生产”,还仅仅是起步阶段。
C2B模式不是小作坊生产个性化产品,而是在工业化条件下,快速批量生产细分偏好的产品。这是它的魅力,也是它最大的挑战——很难规模化。C2B、用户改变企业,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生产链前端聚集消费者的需求。
DaaS(数据即服务)大数据公司“星图数据”希望和制造企业来一场实验,通过数据的魔力,帮助制造企业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可规模、可量化生产” 的好产品。
制造企业用“数据”干什么
“我们通过消费者的数据、产品销售的数据、整个市场的数据,来进行研究判断,帮助企业找到,你在这个品类里真正该做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星图数据CEO谷熠说。伴随着电商在中国渐入成熟期,制造型品牌企业也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消费变化而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它们内在有了改变的动力。
用“数据”干什么?
在谷熠看来,首先是帮助制造企业了解自己所在的品类。一般企业会认为,我在这个品类里从业了很多年、做了很多的产品,我对这个品类很专业,凭什么你能告诉我这个市场、这个品类是什么样的。
“这个其实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谷熠说。企业真正了解自己的产品吗?在没有数据、数据匮乏的年代,企业往往是靠感觉来捉摸市场、感觉商业社会;现在则是希望通过大数据来掌控商业社会,甚至是希望通过大数据重构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
通过数据告诉你:市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市场上的产品集中在哪些细分市场里?哪些领域还有发展空间?等等这些是单纯靠经验没有办法解决的。
在谷熠他们看来,虽然很多咨询公司有时也会发布数据报告,不过它们的数据是以推论和小样本调研为依据的,这种数据不仅实时性差,而且准确率也非常低;电商平台的数据直播限于其体系內的实时成交情况;而星图数据直播的是全网成交量,星图数据能够实时并准确地发布全网的销售数据,完全依靠iNebula(数据星云)和WarpEngine(曲速引擎)这两套后台大数据系统。其中“数据星云”是一套针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获取系统,而“曲速引擎”主要完成数据的清洗挖掘、校验和标准化、建模计算和语义分析。
制造企业要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可规模、可量化生产”的好产品,除了“知己”更需要“知彼”,包括了解(潜在)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还有哪些痛点没有被解决。
星图数据曾服务过一个电器制造商,它们通过对消费者评论的语义分析,发现了“电源线不够长,根本够不到插座”,这是一个“槽点”很集中的用户反馈,进而向电器制造商提出了新的产品设计改进方案。“这就是从数据里面发现的,通过经验和传统的问卷调研等方式是得不到的。”谷熠说。
此外,光从企业自己所在的品类市场里去发现问题,是不够的。往往具有引领作用的、教育消费者的产品和品牌,都是跨品类、跨界的。“如果苹果仅仅从当时的手机市场出发,是不会构建出App Store、封闭的生态等等新模式,也不会做出改变消费者使用习惯的产品。”谷熠他们给制造企业的建议是,跨界结合其他品类或者领域里值得借鉴的,这是做颠覆性的、引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必须要考虑的,而这也不是拍脑袋能决定的。
传统的市场调研公司,它们都有自己的擅长领域,比如某些长于快消行业、某些长于耐消行业、有的专注于手机、有的擅长家电等等,它们往往不具备跨品类的基因和能力。而像星图数据这样的DaaS(数据即服务)大数据公司,经由它们的数据技术优势,能够为制造企业搭建跨界的数据库,比如当企业设计新产品时,星图数据会在颜色、质感、材质、使用方式等等数据维度下,建议企业做出跨品类的分析判断。谷熠他们服务过一家电饭煲制造商,大胆借鉴了服装品类流行的“玛莎拉红”,帮这家非TOP1的电饭煲制造商快速实现了“引流”(引导客流) 。
改变,从哪里开始
用数据说话、让用户改变企业,为此制造企业需要做出哪些大的改变?
首先是思维方式、决策方式的改变,要意识到之前的“拍脑袋”、仅仅通过市场调研公司抽样方式得出的决策建议,是不行的;同时,还要有意愿打破自己特别有经验的“专家”形象;进而通过消费者导向、而非企业自身导向来决策生产。在谷熠看来,这些对制造企业而言都是本质上的改变。
传统的制造企业原本认为,“互联网”就是把东西扔到网上卖,但事实上,并非单点的改变能够解决治本的事情,“互联网+制造”是需要一整套的梳理,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推广、销售、售后。约两年前,记者曾与一家做移动端整合营销的创业公司创始人聊过这个话题,他与台湾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探讨过复制“小米模式”到其他制造行业的可能性,虽然王本人很赞同,但是王雪红也认为,如果要在HTC现有的体系里推动却面临重重困难,比如网友反馈的意见,公司的产品设计师就很难认同并将它们采纳到实际的设计方案中。
什么样的企业会有迫切的愿望,来参与这样的C2B的实验?传统制造类企业,没有品牌,一直做代工的,受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自立品牌”势在必行;受“小米模式”成功的鼓动,要建立全新品牌、希望实现品牌形象突破的企业,有强烈的制造全新品牌的意愿;有很好产品基础和资金实力的创业团队。
对于一些相对传统的、“想变但是又变不了”的制造企业,保守的建议是,企业大的组织架构不动,拿出一个新的产品来做新的组织形态、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的推演,如果看到效果,企业就有动力强势推进。
谷熠介绍,与星图数据合作的制造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在既有优势品牌下进行C2B模式的尝试。“不得不去做这样的改变。”谷熠说,不管是保守型的,还是创新型的制造企业,现在跟几年前相比,它们是“切肤之痛最深的”。
谷熠他们明显感觉,制造企业对电商的重视度在提高。原来电商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仅仅是销售的渠道之一;现在,电商团队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正在加大。这种电商大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像星图数据这样的DaaS服务商与制造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
谷熠他们相信,数据、数据的使用,未来一定是改变企业生活、个人生活的重要方式。当商业规则已经在变化时,市场环境已经在变化时,企业需要相应地做出改变,不管思维方式、决策流程、组织架构、应用模式,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商业社会里,“第一活下去,第二活得好”。
文/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