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大数据商机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数据,滴滴快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4 08:00
未来,如果交通出行数据被互联网化……这是包括“滴滴快的”在内的出行互联网公司期待迎来的大风口。
“苍穹”展开在你的眼前:中国版图上那些闪烁的小三角、小圆圈,或明或暗,圆圈或大或小,闪烁不停。这张“图”会告诉你,打车需求量最大的城市在哪儿,哪里的人出门打车最早,哪个城市的人夜生活最丰富……
“苍穹”是滴滴智能出行平台的名字。“出行数据化的平台”是“滴滴快的”的野心。滴滴CEO程维说过,出行一定是一个平台服务,大的调度中心,滴滴快的希望把路边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搬到网上来,做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未来如果交通出行数据被互联网化……这是包括“滴滴快的”在内的出行互联网公司期待迎来的大风口。资本热衷于滴滴快的的是更大想象空间的故事,该公司成立至今已经累计拿到了30亿美元的融资,这让“滴滴是一家真正的大数据公司”的描述显得底气十足:2亿多的注册用户,每天实现300万笔出租车订单,超过300万笔专车订单,峰值223万笔顺风车订单。
程维此前表示,滴滴的梦想是建设一个中国人领导的、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未来3年时间里,每天服务3000万用户、1000万车主,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3分钟内叫到一辆车。
海量用户、海量车辆、海量位置信息、海量路线拓扑信息,如何快速高效地供需匹配,是出行大数据要解决的最本质、也是最基础的问题。这背后是滴滴大数据能力的快速构建和迭代升级。
在今年2月滴滴快的宣布合并后,程维于今年5月公布了滴滴“机器学习研究院”成立的消息。
“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和用户开始把出行变成了网上,我们成立滴滴的机器学习研究院,就是解决所有的需求和所有的交通工具做最智能的匹配。”程维当时透露,已经招募到2位全球顶尖的大数据、算法方面的科学家,同时还要面向全球招募50位大数据和算法方面的研究人员。据悉,“机器学习研究院”早在2014年底便开始酝酿,并很快开始了前期筹备。
“苍穹”出行平台是滴滴快的“数据公司”的一个符号。程维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云和端,端把所有的交通工具全部接到互联网上面来,所有的用户习惯通过手机去做出行,全部接上之后把需求表达到整个云上面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全世界顶尖智能、智慧交通的一个算法。”
在外部,我们看到合并后的滴滴快的,正在完成业务上的排兵布阵:从最初的打车软件,到现在的横跨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某种程度上,滴滴快的也在通过产品将用户人群做细分:比如享受提供ACE国宾车级别的专车服务,用户将付出30%溢价的ACE服务费;而“快车”服务则主打更加实惠便宜:0元起步,每公里1.5元。
而从后台的融合来看,滴滴快的合并之后,两个打车软件公司的软件后台已经从之前的版本升级到现在的融合版。新的后台系统数据采集维度更加丰富,比如增加车程、用时时长等等。这些信息都将对未来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再利用做准备。
有分析说,在这个智能出行平台推出后,滴滴快的将进入“数据采集的3.0时代”。比如进行点击日志收集和用户行为收集。用户在打开一个App后,有的人会先去查看优惠券情况,有的人会直接去打车,这反映了不同的用户诉求和不同使用场景。通过收集这些数据,用户画像会全面、丰满许多。
滴滴正在依托大数据挖掘和应用驱动公司走向新征程。内部数据显示,在滴滴内部基础设施上,每天可记录8000万公里的行驶路线,每日规划的路线总数达到2.5亿条。过去,滴滴已经在滴米系统、用户画像系统、精准营销、智能匹配、需求预测系统和运能预测系统等方面构建了自己的技术核心竞争力。而在新招募的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顶尖专家和技术人才的支持下,滴滴得以进一步开拓新服务和做深做透运营,未来还有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
按照滴滴快的技术副总裁、商业事业部总经理朱磊的说法,滴滴快的商业化进度的确在加快,内部已经秘密规划和测试了多种商业化方案和项目。目前来看,滴滴快的商业化探索将主要集中在广告、汽车相关生态链和生活服务O2O三个领域,市场规模都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以O2O为例,“苍穹”智能出行平台已经接入阿里、大众点评、美团、星巴克、肯德基等等商家店铺信息,基于位置(LBS)的商业营销箭在弦上。
基于滴滴是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依托移动支付,有几乎100%的支付接入率,滴滴的互联网金融想象空间很大。比如在汽车生态链上,朱磊曾介绍,滴滴快的目标是覆盖完整的汽车生态,包括后端汽车后服务市场,以及前端的新车、二手车买卖和租赁等。
有消息说,预计9月底,滴滴快的将推出汽车生态链有关产品。在出行大数据的商业变现上,滴滴已经在等待鸣枪起跑。
文/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