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牛不牛?

  • 来源:汽车杂志
  • 关键字:宝马,小牛,电动车
  • 发布时间:2016-01-14 17:25

  两轮界的“油电之战”虽没有四轮界热闹,但论到其电动化的普及度却更胜后者。

  要说到现时国内电动二轮界的当红炸子鸡,非小牛电动车推出的N1莫属。在全球范围内,电动摩托车也是一个相当火热的话题,目前已经有电动摩托车参加著名的派克峰爬山赛,哈雷的概念电动摩托车已登陆好莱坞大片,宝马也在计划使用电动摩托车参加曼岛TT……混动/电动与燃油的战火,在二轮界亦已经燃起,既然小牛N1长着一副正儿八经的踏板车模样,于是我们决定拿来一台燃油踏板车跟它比试比试。

  只要动力系统够“有料”,电动车在速度上不一定输给燃油车,这是在四轮界印证过的结论。不过速度不是我们对车的唯一要求,这次比试,我们比的是操控,而比试场地则设在卡丁车赛道。小牛N1这一次的对手艺名叫“鬼火”、学名叫“FY100T-8A”,算了我们还是以通俗的叫法来称呼它——飞鹰雅马哈RSZ。它同样是国内的“爆款”车型,主要“爆”在拥有数不清的山寨款式......不过,就这么一台配备100cc单缸风冷发动机的“小绵羊”,在N1面前似乎已经是Boss级的角色了,因为我们这次拿来的这台RSZ恰恰在操控方面全数升级,包括改装了的前后减震、轮圈、轮胎以及前制动。

  相信赛道圈速方面大家都会觉得没有悬念,RSZ用时1分18秒,而N1则是1分33秒。忽略动力方面的差距,小牛N1与飞鹰RSZ两者在赛道上的操控性方面的区别到底在哪呢?这里先简单说一下对于摩托车弯道性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离地间隙。因为摩托车是需要通过倾侧来快速过弯,所以摩托车在倾侧过弯时,车身/脚踏/排气等部分不可以太早磨到地面。好了,如果你从正面角度看两台车子,你就会发现RSZ的底盘部份的外形是呈倒三角的,而N1却是接近于一个正梯形。于是乎,N1在过弯时,底盘很早就磨到地面,大大限制了过弯倾角,而且它的减震设定比较软,过弯时因负载而造成的压缩会进一步减少车子的离地间隙。相反,RSZ车底窄小,加上支撑力更好的改装减震器,在过弯时能够轻松做出更大的倾角。

  小牛N1的动力系统的主要组件是后轮的轮间电机以及藏于地台的18650锂电池,这样的布局令它拥有一个较低的重心。低重心让N1具备了不错的行驶稳定性,但其负面影响则是让它的转向反应有点迟缓,在赛道上的每个弯位,N1完成转向所用的时间总会比RSZ长那么一点;相反地,RSZ虽然在加速时出现一点点“发飘”的感觉,但在入弯的时候你则会感受到它十分灵巧的车头指向。

  如果单纯地以一台普通代步工具的角度去看待,小牛N1又有些什么地方打动到我们呢?其实也有不少。首先其外形和做工看上去就几乎比国内所有的电瓶车高出一大截,电机安静得基本察觉不出它运转的声音,油门(哦,应该叫“电门”)的响应非常顺滑易控,前后碟刹的配置也令人安心,座垫比较长和宽,二人乘坐时没有RSZ那么局促。总体上,我们对小牛N1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但如果想要跟真正的踏板摩托相提并论的话,还至少要作出一些车辆工程学上的进步。

  Text:廖智 Photo:安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