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质量是打破“绿色壁垒”的王道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建材,质量,绿色壁垒,王道
  • 发布时间:2011-05-31 13:01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北新建材首次隆重展出建筑节能、环保新品——龙牌绿色宜家石膏板和龙牌相变恒温石膏板,受到了与会者的共同关注。中国建材企业加快发展绿色环保产品,实现产业有效转型,已刻不容缓。

  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到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从玩具到建材、皮鞋、橡胶制品……近年来,国外反倾销大棒一次次向中国企业挥舞,中国制造“出海”之路充满荆棘。3月17日,号称“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调查,近日作出初裁: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500家中国陶瓷企业,被征收高达73%的临时惩罚性关税,半年后将公布终裁结果。此举意味着,欧盟陶瓷市场正向“中国制造”关上大门。近年来,我国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连年遭遇反倾销调查。业内人士认为,陶瓷行业应以反倾销调查为倒逼机制,加快发展低碳、绿色环保及高附加值产品,及早实现整个产业的有效转型。

  在全球化越来越深入的今天,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不断出台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其中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使用最多的一种壁垒,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当今各种产品国际贸易领域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

  绿色壁垒已成为阻碍中国建材业发展的一道屏障。对中国建材企业来说,只有在绿色环保上做足功夫,才能顺应发展潮流。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绿色、环保”家装概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建材厂家开始研发绿色新品,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北新建材:优异品质进入欧洲市场

  当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国际性展览会——上海世博会成为2010年最受人瞩目的全球盛事,北新建材又凭借始终如一的产品质量、服务以及为世博园量身订制的“城市生态设计体系”解决方案,在世博会43个场馆中尽显风采。北新建材用实力向来自全球的宾朋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魅力。

  北新建材始终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全面实施采用电厂废弃物——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生产石膏板、采用钢厂高炉冶炼废弃物——高炉矿渣为主要原料生产矿棉板、添加粉煤灰生产外墙板的生产技术。按北新建材10亿平方米石膏板、1600万平方米矿棉吸声板的产能计算,每年可消纳1000万吨脱硫石膏,相当于减少13250万吨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每年可消耗8万吨高炉矿渣和1万吨粉煤灰,其生产的产品100%可回收利用并已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

  正是凭借绿色环保的雄厚实力,该公司产品打破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式进军欧洲市场。2010年,满载北新建材产品的集装箱跨过印度洋直抵希腊,这是北新建材产品继远销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49个国家和地区后,首次打入欧洲市场。

  为打破欧盟的贸易壁垒,该公司制定了“质量上上、价格中上”的整体营销战略,准确将产品定位于国际高端市场,大力开拓高端国际营销渠道,在海外市场树立起“BNBM=质优”的品牌形象。

  为将矿棉吸声板打入欧洲市场,该公司经受了最挑剔的欧洲客户的检验,巩固了“BNBM=质优”国际品牌形象。针对低密度板盛行欧洲市场这一特点,北新建材大力宣传产品“高强度”特性,突出其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拥有更强的防火、隔热、防下陷性能,并且还易于切割的优势。

  作为成熟的矿棉板经销商,欧洲客户对于矿棉产品有着很深的了解,对产品质量有着固有的观念和标准。针对欧洲客户的这些特点,在营销上,北新建材提出了“高强度=高质量”的卖点,有效地抓住了欧洲老牌矿棉板经销商的眼球,很快引起了对方的重视。

  在产品推广中,该公司首先通过体验式营销,安排欧洲客户亲自体验矿棉吸声板产品与欧洲名牌产品的隔热、防火对比试验。见证试验结果后,欧洲客户对北新建材产品在隔热、防火性能方面胜人一筹的表现点头认可。与此同时,该公司为客户提供了详尽的矿棉产品国际BS检测报告,加强了欧洲客户对该公司矿棉产品在隔热、防火、吸声等性能的信心。最终,北新建材的“高强度”矿棉吸声板以优异性能折服了欧洲客户。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北新建材正是找到了“高密度”这样的产品差异大胆进入欧洲高端市场,为自己争得了一块发展空间,树立了公司质优的品牌形象。

  惠达:推动绿色低碳走向世界

  成立于29年前的惠达集团,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已发展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卫浴企业。现有17条天然气隧道窑生产线,年产卫生陶瓷900多万件,生产规模居世界第6位。除卫生陶瓷外,还实现了墙地砖、塑料配件、五金配件等多元化产品线,产品远销美国、韩国、俄罗斯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已初露端倪。

  为实现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惠达先后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引进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装备,并消化吸收创新,使技术、工艺、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惠达狠抓质量的细节管理,严格执行国际通行的标准要求,将坐便器产品的水封严卡在50毫米以上,专门辟出场地用于坐便器产品养水封试验,每个坐便器都要静默8小时以上,以查验水封的变化,不达标的产品绝不放过。该集团自建了配件生产厂,满足产品对配件的要求;投资购买了抽真空检测设备,以确保产品不会出现漏气、漏水等使用性能方面的质量问题;购进了用于提高产品平整度的研磨机及防止水道使用过久可能产生堵塞现象的水道灌釉机等设施,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创新措施,惠达的产品设计摆脱了模仿、跟风,形成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ISH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浴室设备、楼宇、能源、空调技术及再生能源展览会上,惠达集团带来的磁悬浮系列产品一亮相,就受到了中外客商的广泛关注,在与国际品牌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的赞誉。

  如今,惠达在实现企业的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的基础上,正全力带领整个行业“打造绿色产业链”,推动中国绿色低碳品牌走向世界。

  做足质量是王道

  在包括陶瓷在内的中国建材行业鼎盛发展过程中,不少志存高远的企业品牌曾信誓旦旦的声言要占领国际制高点,但努力做的企业不少,真正做到的却绝无仅有。

  一直以来,包括陶瓷在内的中国建材产业因对原料、能源、土地等资源消耗巨大,污染物排放多而被界定为“高能耗、高污染、高消耗”的三高行业,同时由于低成本竞争,在国际市场屡遭“反倾销”而备受诟病。此次,欧盟的反倾销贸易壁垒,对中国建材业来说,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带来发展契机,将倒逼中国建材企业加快发展低碳、绿色环保及高附加值产品,及早实现整个产业的有效转型。

  面对欧洲市场的出口窘况,加快“转型升级”应对危机是建材行业的共识。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转型升级,不仅仅在生产、设计环节,而是能够从设计、生产与营销入手,整合全球产业链,实施品牌经营和国际化合作。如果企业没有“走出去”的思路与渠道,仍然安于作为“全球OEM工厂”,那还是处处受制于人。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除了谴责不公平的贸易壁垒,企业自身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例如,一些外贸企业凭着价格优势,获得了不少的外贸订单,掩盖了销售市场单一、产品低端可替代性强、出口一条腿走路的隐患。因此,从长远看,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才是王道。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道理。质量强则企业强。在这一点上,中国建材业要走的路还很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