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并非真的“狼”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虚拟,运营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6-04 08:53
5月17日,工信部发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试点方案》),要求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发文之日起15日内,在公司网站的显著位置上向社会公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接洽部门,并明确与转售企业合作的相关事项。
此方案一出,便有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将只管牌照的发放,表面上数量不限,但能否真正“入局”,实际上取决于是否有运营商愿意与其合作。据悉,《方案》规定,在有转售企业提出合作意向之日起4个月内,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与2家以上转售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在试点受理期间与2家以上转售企业开展合作,据此三大运营商将至少发放6张牌照。
一场所谓的“狼羊”游戏
与基础运营商沟通并形成合作,是虚拟运营商牌照申请企业的第一步。据了解,截至目前至少有50多家企业参与申请了虚拟牌照,其中以零售企业居多,而并非之前炒得火热的互联网企业。
参与申请牌照的零售企业主要为三大类:一是与传统运营商联系紧密的渠道代理商,如天音控股、恒信移动、迪信通、中域电讯等;二是大型传统零售商如苏宁云商、国美电器等;三是IT、互联网企业,如二六三、朗玛信息等十多家公司。有业内人士透露,之前讨论最多的腾讯公司此次对虚拟运营牌照并没有很大兴趣,相反,阿里巴巴正在积极与各大电信运营商就合作展开沟通。
不过,对于互联网公司为何兴趣缺缺,原因只有两点:第一,在工信部颁布的申请牌照的条件中有这么一条,“外资投资超过10%无资格申请”,仅此一条,便将很多互联网公司拒之门外;第二,三大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的OTT业务有高度警惕心理,担心互联网企业利用虚拟运营商牌照销售免费的语音及数据业务产品,冲击三大运营商传统的短信、彩信等产品。
“工信部的方案实际上是让运营商掌握了主动权,运营商对推虚拟运营的动力不强,不会急忙推出具体方案。”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他预计,第一批牌照要2个月左右才能发下来,最先获得牌照的可能是渠道商,“渠道商一直与运营商有很好的合作关系,而且渠道商未来的虚拟转售业务更多是帮运营商卖服务,不会对运营商带来破坏力。”
的确,拥有主动权的电信运营商,怎会让他人革了自己的命。从早前是否应该开放虚拟运营业务开始,传统运营商们就表现出顾虑重重,一幅“狼”来了的样子。在公开表态中,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虽对虚拟运营商的出现表示有一定压力,但认为该模式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则明确表示,电信行业出现过多运营商并非好事,无限制发牌照等于重复建设,对社会不利。
对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的电信运营商而言,是否开放虚拟运营业务是他们无法决定的,但选择谁成为自己的对手,确是自己做主的,至少现阶段是这样。为此,可以推断,零售商预计将占据虚拟运营商的主体。
“对电信运营商,零售商尤其是渠道商原本就是帮运营商和手机企业卖手机的。简单点说,渠道商的虚拟业务,就是把运营商业务批发过来,转售给消费者,自己赚取差价。”付亮认为,对运营商来说,渠道商的虚拟业务是增加一个销售渠道,风险小,对其自身业务的冲击能力也相对较弱。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虚拟运营牌照的发放在短期内并不会对传统电信运营商产生较大冲击,毕竟这是一场由“狼”自己选择对手的战争,结果也就不言而喻。
谁才是真的“狼”
纵观全球虚拟运营业务的开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便引入虚拟网络运营商,一时间成为电信界的潮流。被引用最多的例子是英国的维京公司,跻身英国第五大移动运营商,占英国移动通信市场5%的份额。但纵观全球,上千家虚拟运营商真正成功者凤毛麟角。从全球经验来看,虚拟运营商要想取得成功并非易事。比如在中国香港地区,润迅通信等多家企业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获得了虚拟运营商牌照,但至今也没有完全站稳脚跟。
同理可见,在短时间内,国内的虚拟运营商要想开疆扩土更是难上加难,他们的入局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对传统运营商的补充和业务范围拓展的作用。
那么,对传统电信运营商而言,是不是主动权在手,就万事不愁了呢?业内专家陈金桥认为,从表面上看,虚拟运营商的进入将会影响到基础运营商的业务。但是,未来的电信竞争是立体化的差异竞争,是虚拟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之间在业务上的竞争,基础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在网络设备上的竞争,而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则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以及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电信市场的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微信等OTT业务的加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电信业的竞争格局,电信业的竞争不再只是运营商之间的争夺,互联网企业、终端制造商等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可以肯定的说,电信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堵住虚拟运营商这只“狼”,传统电信厂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这个想法似乎有点可笑,因为真的“狼”,可能在后面已然悄悄跟上。
本报记者 陈巍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