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繁荣与隐忧并存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并购,百度
  • 发布时间:2013-06-04 09:02

  继百度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阿里收购新浪、高德之后,最近,传闻搜狐也计划以5~6亿美元收购PPTV;同时网易CEO丁磊也表示,“在收购和兼并方面,能够对网易的产品和战略形成互补的公司,公司会积极进行收购兼并和投资。”在当前国内企业IPO受阻的资本环境下,小公司不再盲目寻求上市,并购市场开始表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尤其是一些实力雄厚的上市企业,正积极通过自身的产业基金,以收购这种最高效的方式弥补自身不足,补充内部的增长潜力。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初至3月份,国内并购案例已完成177起,预计2013年全年都将呈现大幅涨势。

  除了遭遇IPO困局,出现并购热潮的另一主要原因还在于产业转型。随着目前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相关收购活动变得愈加频繁。一方面,这些老巨头们依然紧跟国外新型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则干脆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将移动领域的创业公司拿下。宜搜CEO汪溪就认为,“今年、明年都是大融合、大并购的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并购战会越来越激烈。”连线资本总裁刘宝来则表示:“巨头就像一个头大身小的人,往往一个决策要经过层层关卡才能得到确认,行动起来十分缓慢。所以他们用并购的方法吃掉那些具有创新力的小公司,可以加快自己前行的速度,迎接移动时代时也可以多条腿走路,不至于失去平衡而摔倒。”

  这样的现状不得不令人想起当年Facebook以1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在线照片共享服务商Instagram时的情景。当时还有中国网民吐槽:这种事在中国不可能发生。而然而事实证明,仅仅时隔一年,同样的事情就开始在中国上演。

  与Facebook收购Instagram时还处于“青春期”不同,当下如搜狐、百度、网易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已堪称“老气横秋”,他们收购创新型小公司的行为似乎更像是在用钱来买时间、买青春。然而仅靠这种方式是否真的能够永葆年轻活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这些年来,崛起于PC时代的国内互联网巨头从青涩到成熟,又从鼎盛陷入停滞,似乎有种“一条路开到老”的态势。因此面对移动时代的冲击,他们只好更多地采用并购方式助力自身转型。但他们主导的许多并购案中,有的收购仅为打击竞争对手,有的则主要是为资本市场做出一个漂亮的成绩单,在把并购业务与自身资源进行完美融合方面,做得却非常不足。而之所以出现所谓的“大手笔”并购,这其中也不排除巨头公司有利用并购行为刺激股价攀升的意图。“当然也有一些创业企业散播谣言,以推高其收购价格或融资估值。”这位投资者说,“比如退市后的阿里巴巴如果打算上市,那么没有人会比它自己更清楚,什么样的故事更能说服投资人。”但对收购方来说,最需要防范的就是“并购后遗症”。如果只买来了对方的资产,而创业团队却全部撤离,这无疑是花钱给自己买来了竞争对手,因为创业团队才是真正懂得项目的人。收购方应该力求如果平稳度过融合期,这将令其日后的发展更为顺畅。

  本刊记者 张樱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