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海孺:青山湖科技城初步形成产学研共进格局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 来源:楼市
  • 关键字:汤海孺,青山湖
  • 发布时间:2014-07-09 13:54

  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青山湖板块的发展版图已初现端倪,然而相较杭州城西的未来科技城来说,青山湖板块的发展仍略显“青涩”。对此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汤海孺认为,青山湖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城市规划的作用就像选址搭建一个舞台,如今舞台选好了、规模及功能定好了,下一步就要看剧本和演员的表演是否精彩了。

  《楼市》:自2009年落户临安以来,青山湖科技城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您能谈谈青山湖科技城是在怎么样的环境/契机下发展起来的吗?

  汤海孺:根据临安城市总体规划,临安城区呈“一湖双城”布局,即由原锦城镇与青山镇怀抱青山湖共同发展。青山镇当时有一些乡镇企业,工业不强。随着杭州主城“退二进三”,杭氧、杭锅、杭重机等一批机械装备企业相继迁入青山湖工业区,增强了临安的工业发展实力。随后,浙江省科技厅看中了青山湖这个区块,认为浙江经济要上新的台阶必须要靠创新发展,而创新发展杭州要起引领作用,杭州主城发展空间不足,需要在周边环境优越、区位有利、地价低廉之处创建科技城来带动创新发展,同时也为科技厅在杭州主城的一些科研事业单位谋划新的发展空间。这个建议后来得到浙江省、杭州市及临安市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拉开了青山湖科技城开发的序幕。青山湖的房地产在确定建科技城时就已经在开发了,但长期不温不火,究其原因是青山湖缺乏产业支撑及就地住房需求,青山湖科技城的设立无疑对于当地的楼市起到提振的作用。因为如果一个区域没有产业支撑的话,楼市也难以兴旺起来,就像未来科技城,区位上比青山湖科技城更好,但如果没有淘宝城、海创园、杭师大入驻,产生真实的住房需求,楼市照样也起不来。

  《楼市》:如今看来,与未来科技城的发展相比,青山湖科技城显然有些滞后,您能对此分析下它的一个发展历程和现状吗?

  汤海孺:不可否认,大企业的入驻对一个新城的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淘宝城对于未来科技城一样。何况,淘宝城是带着大量的税收和员工进驻的。但青山湖科技城有所不同,尽管省里非常重视,但目前主要还是一些科研型事业单位入驻,或处在研发阶段,尚没有到产生经济效益的阶段。我觉得,我们应当有耐心,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除了科技厅的推进因素外,青山湖科技城也抓住了杭州“退二进三”的机遇,将杭州的机械装备工业转移到青山湖工业区,奠定了它的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同时,香港大学等学校也纷纷来此设立浙江研究院等机构,中国科学院也与之进行合作。这样逐步形成产学研共同推进,科技城才有活力。比较理想的科技城是学校出概念、研究所将概念转化为成果专利、企业将专利转化为产品,实现产业化。国外的科学城一般来讲,也都是采取产学研相互结合这样一种模式来进行推进的。当然你说这个格局要马上就产生很大的住房等消费需求,也还得要一个过程,毕竟现在引进的不是阿里巴巴。对于青山湖来讲,可能还处在一个蓄势待发的阶段,要素已经引进来了,但要让要素能够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估计还要一段时间。对于形成这样一个产学研的共同体,浙江省也是非常重视的,现在已经列为浙江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这个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是“一区双城”,由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所组成,也是14个产业集聚区里唯一一个以科创为特色的集聚区,其他大都以生产制造为主,这就看出我们浙江省对杭州的希望。同时,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也做出了很大努力,最近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高新区,提升平台地位。包括与中国科学院大力合作,通过这些努力,青山湖科技城的前景是令人期待的。当前,需要积极引入高端要素,吸引人、留住人,做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的结合,如此,青山湖科技城的前景是光明的。

  《楼市》:从青山湖板块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个板块如今的发展后劲显得有些不足,对此您怎么看?

  汤海孺:这个板块的开发商可能会抱怨科技城对他们楼盘的销售帮助不大,但是还是要把眼光放长远些,有了研发、产业,培育了真实需求,会更有利他们的销售。当然,交通很重要,没有便捷的交通,可能在市区的科研人员也不愿意过去。为此,需要加强青山湖科技城与杭州之间的交通对接和联系。在规划建设上已考虑了文一西路延伸与科技城的科技大道相连接,也规划了临安与杭州的城际轨道线路,与地铁5号线相连,使主城区和青山湖形成一个无缝的对接,这将大大缩短了两者之间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同时,已成立了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由它来统筹两个科技城的发展,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向省里、杭州市争取相关的资源和设施的支持。总之,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按规划开路、平坡、造房、搞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服务配套,吸引人、留住人,研发产品也需要产业化,把成果转化为财富。城市规划的作用就像选址搭建一个舞台,如今舞台选好了、规模及功能定好了,下一步就要看剧本和演员的表演是否精彩了。

  《楼市》:一个板块发展配套的跟进是至关重要的,关于青山湖板块未来的配套多久能起来呢?

  汤海孺:对于青山湖板块而言,它首先起来的是工业区,由于许多企业从杭州搬迁过来,许多员工仍在杭州居住,这对青山湖的人气集聚是有影响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的更替,人员肯定要本地化,这种本地化,就要求当地有相应的生活配套来满足。如果是工业区,工人对配套的要求不太高,原有的镇级配套也能应付一下。但如果是开发科技城,面对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的进驻,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设施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就需要大大加强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如果这一块跟不上,科技城的人气就难以聚集。这就像下沙一样,下沙如果没有高教园区进驻的话,发展也没那么快,人气是要通过不同的要素加入和沉淀,才能得以凝聚和兴旺。原来在主城区的一些科研单位搬过去之后,科研人员也不可能一下就在那边生活,这就需要管委会的努力,不断地加强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让他感觉到在那边生活也像杭州一样方便,那他就安心定居下来了。但这一定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说一夜之间他就会放弃杭州过来。滨江区也是一个科技城,也是发展了很多年后才热起来的。

  《楼市》:对于青山湖科技城“森林硅谷”这样的概念,往往会让我们联想到美国硅谷,青山湖科技城是否会借鉴美国硅谷这样的发展模式?

  汤海孺:从全世界来讲,创新做得最好的就是美国硅谷。硅谷的创业氛围比较浓厚,那些搞IT的人比较崇尚自然、自由,他们不喜欢呆在大城市。通常,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中心区、CBD,集聚着高楼大厦、商务办公楼。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住在城里,他们向往大自然,喜欢在比较宽松的、绿色的环境来进行研发。所以,IT企业往往沿着一条高速公路沿线而分布,这样,他们既能工作在青山绿水的环境,去主城区也很方便。科技城也借鉴了硅谷的生活工作模式,科技园都是森林环抱,生态环境优越。同时,科技城与高端住房需求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那些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阶层的进入会产生对高端住房的需求。尤其是海归人士对别墅、排屋更熟悉,更有需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