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宗一 揪出隐形“铅污染”
- 来源:时尚育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铅,义诊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22 16:14
丁宗一|著名儿科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组长、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原中华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组长、国际儿童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专家组核心组专家(CACCodex)。
2岁女孩悠悠的妈妈晓写信给我们,从新闻媒体中得知的一个消息让她很担心:“我刚看到,7月初深圳有一个3岁的女孩因为劣质的痱子粉引发了铅中毒。我以为铅中毒是化工厂、电池厂这些特殊场所工作的工人需要提防的事情。没想到,铅就藏在我们身边,而且还会威胁到孩子的健康。”
作为普通的妈妈,我们该如何辨别生活中隐藏的铅,又该如何预防?带着悠悠妈妈的问题,《时尚育儿》采访了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组长丁宗一教授。丁教授认为,在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当下,我们一定要重视血铅问题,但作为父母也不需要恐慌,铅污染的程度也远没有商家刻意渲染得那么严重。
铅,“潜伏”在哪里?
很多人都知道铅存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金属冶炼厂、蓄电池厂周围都是明确的污染源。但其实,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本来就含有铅。“地球内部本身就含有铅,通过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地壳的变动,这些铅就能跑出来,喷发到大气中,大约两天的时间就能环球走一圈,这是自然界的铅。人类进入文明之后,就会使用工具、制造工具,最早用到的金属其实就有铅,无论是青铜器、陶器,都含有铅。”丁教授解释说。
除此之外,因为铅具有着色的功效,餐具、文具、家具、玩具、涂料、化妆品,只要需要着色或需要上釉,就容易“潜伏”铅。食品里,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松花蛋、爆米花也会加铅。而劣制或使用时间过久的水管、烟草、含铅燃煤,也都是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铅源。
特别提醒 使用爽身粉、市售或民间祛痱粉,及误服含有铅成分的中药而导致的婴幼儿铅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丁教授特别提醒父母们,婴幼儿最好能避免使用爽身粉、痱子粉,在对中药成分有不明确或疑虑时,不要轻易给幼小的孩子服用中药。
铅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伤害?
在悠悠妈提到的新闻中,3岁的女孩铅中毒后出现脸色变黄、食欲不振的症状。而腹泻、贫血、攻击行为增多、烦躁不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孩子铅中毒常见的表现。为什么铅中毒的孩子反应各不相同?
“这是因为铅在体内可能会停留到身体里的任何系统中,越是血液循环密集的地方,沉积得越多,比如脑部、胎盘、乳腺、肝脏。”丁教授解释道,“当我们的身体系统受侵犯后,或者表现为抑制,或者表现为兴奋。例如,同样侵犯了神经系统,有的孩子变得‘蔫儿’了、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抑制性;有的孩子好动、攻击行为多、脾气急,这是兴奋症状。”
特别提醒 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个途径进入身体。相于成人来说,婴幼儿有较多的手-口动作,如果不注意环境清洁,难免会通过手-口动作经消化道侵入。而且,孩子对铅的吸收率更高,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大脑等器官对铅的毒性也更敏感,比成人更易受铅污染的危害,应该引起父母的重视。
我的孩子是不是铅中毒了?
铅对孩子的伤害是多器官、多系统的。所以孩子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那么如何确认孩子出现了铅中毒?
丁教授指出:“其实,正常人的身体是不应该含铅的。遭遇铅侵入后,即使血铅浓度超过100μg/L,孩子也可能没有出现任何临床表现。最好的办法是能够定期检测,例如1岁时检测一次,2岁时再复查一次。”
丁教授建议,当碰到孩子的症状用常规的疾病不好解释时,则可以去正规的、医疗水平较高的专业医院,检测一下血铅水平。若血铅浓度超过100μg/L,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200μg/L,即为铅中毒,并依据血铅水平分为轻、中、重度铅中毒。
特别提醒 路边的“义诊”中很多都是驱铅保健品商出于商业目的而开展的,经常夸大了儿童铅中毒的严重性,而且难以严格控制污染条件,很难得到准确的测量值。
即使经正规检测确定为铅中毒,也不要给孩子盲目使用所谓的“儿童驱铅保健品”,更不应该病急乱投医,到一些不正规的驱铅门诊就医。
防治铅中毒的生活好习惯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一次洗手可以消除70%~80%附着在手上的铅。
●帮助孩子养成不咬指甲、铅笔、彩色玩具等的卫生习惯。
●定期家庭扫除。特别是孩子可以放入口中的玩具均应定期擦洗除尘。擦拭时使用湿布,防止粉尘扬起。
●避免周边有铅污染源。一方面要呼吁社会,充分认识到铅中毒对孩子的危害,从污染源上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少带孩子到公路边、汽车站等尾气多的地方活动,也不要在近处居住。家里不使用劣质的、含铅量超标的涂料、用品。
3种驱铅说法,哪种靠谱?
说法1、多吃海带、洋葱可防治铅中毒。
丁宗一:可能有点作用,但作用微乎其微。靠吃某些食物把铅排出去,几乎不可能。这种说法来自于一种假说:铅中毒经常伴随营养素缺乏,那让营养素多了,铅是否就走了?后来的研究证实,铅的相对原子量是207,很“沉”,即使营养素来了,也赶不走它。事实上,没有哪一种食物可将铅排出,只要给孩子自然食物、均衡营养即可。
说法2、多食用钙可以有助于铅的排泄。
丁宗一:这其实是在商业驱动下的一种说法。钙的相对原子量是40,铅是207,靠“小个子”的钙驱“大个子”的铅根本不可能。而且,钙在满足人体正常需要之后,并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只能沉积在肝、肾、骨髓中,更容易伤害孩子。
说法3、金属硫蛋白可以驱铅。
丁宗一:这种说法是对的。金属硫蛋白是人体肝脏固有的物质,自己就可以和铅结合,然后排出体外。我国863计划已经立项在进行金属硫蛋白研究。
采写|申艳 编辑|申艳、王峰(实习) 摄影|祝立明(惠子形象妆苑) 美编|王德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