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沃婚后日子猜想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吉沃 婚后日子 猜想
  • 发布时间:2010-05-12 11:03
  接到通知,原本沃尔沃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柯力世定于4月8日约见媒体的计划被取消了。对于一向信守承诺,办事严谨的沃尔沃来说,不是它的风格。尽管取消的理由比较委婉,却有“小媳妇”过门的味道。现在要看新婆婆的脸色了。

  取消约见引起媒体的敏感并非多余。如果沃尔沃也学会吉利的办事风格,真的入乡随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话,那沃尔沃还叫沃尔沃?尽管李书福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他的承诺,“沃尔沃与吉利是两个独立营运的公司”、“沃尔沃与吉利是兄弟而不是老子和儿子的”等等。明确表示沃尔沃与吉利将分灶过日子以保持沃尔沃品牌的“纯洁”,但最后也强调了一句,不排除将沃尔沃技术用在吉利汽车上。这才道出了吉利收购的关键词之一。

  纵观吉沃携手,波诡云谲,故事多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李书福虽然敢讲“疯话”,但决不会干“傻事 ”。就像赵本山的小品,博众人一笑之时却兜售了自己,让公众买单。虽格调不高,但无人低估赵氏的才艺。同样,李书福涉猎汽车以来,一直行走在被冷眼与质疑,或被嘲讽与压迫之中,这倒不是“泥腿子”的原因,而是动了别人的奶酪,打破了被垄断的资源。不过,李书福的聪明之处,就是在“装疯卖傻”中完成了他的“汽车原始资本”积累,暗渡陈仓,转眼跻进汽车十强,由“疯子”变成了强人。

  如果把李书福看作是个造车的,那就小瞧了他;而把他看作是个商人,又未免片面。从他的经商史来看,会折腾,善来事,谙熟“政治经济学”,善于利用政策,整合资源,创造机遇,借势兴起,每一步,走得稳,踏得准,从无知,到精通,一通百通,玩遍了整个汽车业的游戏,游刃有余。

  以“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为名跨入汽车门槛的李书福,并没有因当初外行闹出“奔驰的头,宝马的屁股,夏利的车身”而却步,祭出为百姓造车的幌子,将低价车做成了“鲶鱼”,打破汽车格局出了名。有人说开他的车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勇气,他却语出惊人,认为汽车就是“一个发动机和一对沙发”,戳穿了皇帝的新衣。从广挖人才到“造中国版的劳斯莱斯”,再到跑马圈地,四处兼并,由国内到国外,越玩越大,直到把北欧的高价姑娘沃尔沃娶回家,美梦成真。

  吉利的故事讲到这里,就成了李书福的个人史。在他以往的经历中,充其量不过是个会赚钱的浙江老板,还上升不到社会价值。不过,李书福拿下沃尔沃之后,身价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并购了,有人把它(事件)当作“中国汽车走向强国的元年”。媒体更追捧他是“汽车英雄”,令业界大佬们好不尴尬。

  沃尔沃易主改姓让人亢奋,长期被压抑的自尊终于爆发,重新找到了感觉。这种集体膨胀的思潮,加大了对李书福的期待,以往的李书福也就成了坊间神话和传奇。但内行人还是为李氏捏了一把汗。常识告诉我们,这样的并购就像婚姻,毕竟不是门当户对,正如李书福自己所意识到的那样,“有些东西不是花钱就能买得到的”。

  吉沃混合日子的理想状态是“先结婚后恋爱”,但这需要时间。对吉利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耗不起,没有效益等于“自杀”。福特都陪不起,吉利就养得起?另一猜测是“先付出后分享”,虽实际,但忧虑。一旦沃尔沃产品与中国市场结合起来,把量做大,沃尔沃品牌还会保值增值?最后的猜测是“先契约后遵循”,纯粹合伙关系,无性婚姻。而李书福真守得住寂寞,不闻不问做甩手掌柜?

  当这三种猜想遭遇利润和承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李书福还会遵守约定的底线?

  我们无需回避,并购沃尔沃的本质就是一笔生意。李书福不是雷锋,任何放大或缩小都不足取,实事求是地回到收购的本意,这样才会有共识,婚姻就有基础。否则,就很难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个碗里刨食。

  这里,共识就是诚信。唯此,吉沃的婚姻才会有生命,有美好的未来,一路才能走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