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税互动”再度升级 小微融资难题有望破解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银税互动,融资,税收信用体系
  • 发布时间:2015-09-30 09:21

  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建设银行近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9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签订“征信互认、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首次尝试与商业银行在全国层面开展合作。银税双方将建立征信互认机制和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共享机制,以进一步盘活企业信用资产,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总经济师范坚,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纳税信用可贷款

  近年来,税务总局积极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2014年7月,税务总局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对纳税信用的信息采集、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发布和应用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该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各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已联合评价出2014年度纳税信用A级企业65.3万户。

  今年2月,税务总局倡导在全国推广“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不断深化银税合作,通过开发“税易贷”、“税信贷”等产品,帮助守信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为缓解企业融资难开辟了新的路径。各地税务部门创新合作方式,搭建起税务、银行和企业三方信息交换渠道。

  例如,河北省国地税局与建设银行推出的“纳税信用贷”,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无抵押信用贷款或其他金融产品服务,包括国内外结算、电子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以及现金管理等全面金融服务。武汉市国税局与招商银行合作,推出的无抵押信用贷款授信额度最高可至1000万元。

  在此基础上,税务部门还进一步拓展“银税互动”项目的服务对象,将红利惠及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如,云南省国税局与建设银行推出“税银助力通”项目,对经税务部门认可的依法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优先发放期限1年、最高额度200万元、可循环使用的人民币信用贷款。

  “短短3分钟就完成了税银信用卡在线申请,看到页面上出现我的预审批额度时,真的高兴坏了。”河南某酒业公司总经理黄先生表示,通过税银合作服务项目,他的公司顺利获得21万元贷款支持。据悉,今年以来,河南国税共帮助3500多户小微企业获得信用贷款22亿元。

  在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今年初,甘肃某运输公司遇到了周期性资金困难,负责人杨女士无意中看到了报纸上“税易贷”产品的宣传内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了贷款申请,“真的没想到,第三天就成功获得了贷款60万元,真是雪中送炭啊!”她感慨万分。今年以来,甘肃国税部门加速推进银税合作,目前已与全省13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帮助635户企业贷款15.84亿元。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以‘纳税信用’换‘信贷额度’的‘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已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各级税务部门联合商业银行共对5.23万户守信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67亿元,受惠企业总计涉及就业55.16万人,释放了诚信纳税的红利,获得了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税银互动再升级

  为进一步提升效果,今年7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出《关于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决定正式建立银税合作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

  《通知》明确提出,各地税务机关、银监会派出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今年第3季度内建立银税合作机制,共享区域内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充分利用小微企业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通知》要求,地市级税务机关要定期向银监分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推送辖内小微企业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定期向银监会派出机构提供小微企业的有关融资信息。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税务部门推送的小微企业,要主动开展尽职调查,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守信优质小微企业,将优化贷款审批程序,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近些年来,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再加上小微企业缺乏抵押品,也难找到担保,贷款也就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冯兴元称,“如果金融机构能够了解企业的纳税记录和相关信用情况,就可以解决不小的难题。纳税正常的企业,其信用情况相对较好,欠税偷漏税的企业,其信用相对不好,对信用好的企业,提供小额信用贷款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中国建设银行小企业业务部人士介绍,开展银税合作、利用纳税信息为小微企业融资进行增信,是该行破解小微企业“缺信用、缺信息”难题,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通过银税合作机制,增强银企之间的信息对称。一方面,针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不全、财务信息不规范等问题,为银行金融机构授信审批增加了依据,也为贷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而另一方面,扩大了银行筛选小微企业客户的有效范围,从而有利于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覆盖面。

  事实上,“银税互动”将纳税信用与企业融资发展有机结合,使纳税信用成为小微企业的信用资产,提升了纳税信用的“含金量”,这不仅解决了一些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微企业的诚信意识。

  不过,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只有是全口径的,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法院也应该向金融机构提供企业违法记录,工商部门也需要提供相关的企业工商登记和管理记录,民间借贷的记录也需要纳入征信体系。”冯兴元称。

  征信互认成亮点

  税务总局上述负责人表示,自今年初推广“银税互动”以来,各省税务机关积极与当地商业银行开展合作。而建设银行是全国范围内税务机关合作最多的商业银行,其发放贷款客户数和贷款金额也占比最多。因此,选择与建设银行再次签订“征信互认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约定两家携手建立征信互认机制和纳税信用评级结果共享机制。

  “这不仅是税务机关与商业银行在全国层面开展合作的首次尝试,也是对各地‘银税互动’工作的指导和示范,更是对税务总局与银监会上述联合通知的贯彻落实。”该负责人补充说。

  据了解,本次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在“银税互动”共享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征信互认”的内容,这是相对于联合通知的一大深化。

  “征信互认”要求银税双方在各自的信用评价体系中引入对方的信用评价结果并实行联动管理。今后,纳税守信企业将得到建设银行优先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专项信贷资源和信贷支持服务,而企业的纳税失信行为将影响建设银行对其的信用评价。

  同时,税务机关也将把建设银行的信用评价结果引入纳税信用评价外部参考信息,并根据建设银行提供的企业纳税账户数量等银行信息,与纳税人基础税收管理数据比对,进一步加强管理,优化和完善纳税信用评价。

  其他方面,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双方要探索构建银税综合服务格局。“今后我们将在自贸区或有条件区域选择综合性银行服务网点配置国税局、地税局自助办税终端,开通自助办税功能,提供‘自助办税一体化’服务。届时,纳税人到建设银行网点即可自助完成诸如涉税查询、纳税申报、打印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等办税事项。”上述负责人介绍。

  税务总局总经济师范坚表示,开展“银税互动”,加强“征信互认”,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为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谓“雪中送炭”。不仅有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破解金融机构风险防控难题,有利于提高全民诚信纳税意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诚信受益,引导纳税遵从。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税银双方的业务优势,不断创新服务产品的内容和形式,积极研究推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增值应用,使更多守信纳税人在银税互动合作模式中受益。”范坚这样对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 沈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