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老板应不断自省,自省贵在自觉,严以律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真地自我解剖,严格地自我批评,及时更正自己的过错。因为老板的“信”与员工的“忠”从来就是“成正比”的。
增强诚信经营,完善信用体系
我国的企业老板有些自身素质本身不高,尤其是在一些民营企业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这势必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本不会去讲“诚信”,即便有些企业墙上、口上、宣传上大喊“诚信经营”,实际却是“说一套、做一套”与现实大相径庭。这与企业老板的不诚信密不可分,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许多企业老板素质偏低表现在:一是思想素质差,认为自己创办和经营企业纯粹为了赚钱,对于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治理环境污染及维护员工权益等问题全然不予考虑。二是经营管理素质低下,管理方式粗放落后,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方面严重欠缺,造成企业欺诈、被骗等现象,加大企业信用风险。三是有些老板法律意识淡薄,千方百计钻法律空子,以次充好,赖账不还甚至违法经营。正是由于这些思想与经营能力水平跟不上发展步伐,才导致诚信危机、欺诈泛滥。
为此,企业老板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其增强竞争能力、扩大企业经济实力的首要条件,而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诚信经营”为前提的“庇护伞”下的。
笔者建议,老板群体应注重自律垂范,个人诚信是构成社会诚信的基础,企业诚信最终都取决于个人诚信。因此,企业必须从个人诚信建设的层面着手建立老板诚信档案,完善个人诚信记录系统。并且,企业应该引进全新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战略和战术相结合的经营管理,真正让老板自己的言与行和“信”始终联系在一起。
不求文过饰非,但求感恩信誉
管理学上有个“比德原理”:大家都不断地往上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认为自己是不适合的,一直升到上面实在是不想升时为止。恰在这时,老板最容易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往往会头脑发热,犯一些“信誉”错误,从而掩盖真相;总一味地认为自己是老板,有没有信誉,诚不诚信自己说了算,即便犯了错误也常常会“文过饰非”。
而老板的“信誉”恰恰是其是否具有高情商的一个表象,是经营管理的基础,是彰显决策者魅力的表现,也是一家企业或公司发展壮大的重大基础。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老板必须要给下属合理、公正、包容的机会。
很多大企业都有个非常好的哲学观念,就是容忍下属犯错:“容忍下属犯错,是公司应该支付的成本”。一个下属不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让他有犯错的机会,他是不会吸取教训的。当然,也并不怂恿下属可以无限制地犯错,要给他改错的机会,交给他改错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老板要“负得起责任”,直接面对问题,迅速解决困难。
诚信感恩的老板,既讲原则性,又富人情味,大家愿意向他说心里话。只有如此,老板才能了解员工的心声和真实想法,切实收集到第一手可靠的资料。感恩的老板,能平易近人、体察下情,了解员工疾苦和难处,为大家办实事,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把员工的注重力引导到工作上来,真正为公司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老板的“言而有信”关键是“先对自己诚实,认识自己;第二对顾客诚实,了解客户;第三要对公司诚实,投入地努力工作。”只有这三个都具备,才基本算上一个合格的老板。
(完)
文 王运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