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的一元主导,更多是把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主观化了,然而怎么能够让老百姓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智慧政务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位于北京丰台区六里桥西南角的北京政务服务中心日前开始投入运营。这是一个面向公众提供政务服务的实体场所,北京几十个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都会入驻这里。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还会在这里设置专门的窗口,为需要办理相关事宜的市民或者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
这个中心的核心平台是审批业务平台,支撑全市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受理、集中办理、集中发证,实现“一口进、一口出”。从过去的办公效率低,老百姓办事跑断腿,到现在综合高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反映了政府服务观念的转变。
为政务服务中心提供统一行政审批管理平台和政务云建设的,是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政府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流程、升级和优化原有的审批体系的要求,它们通过搭建统一证照的共享库,把政府几千个流程进行梳理、合并和优化后,将其全部放在一个平台上。
在太极看来,一站式服务是政务服务发展的未来趋势。而太极推出的移动应用“政信通”,更是把政府办公、中小企业和百姓的办事场景都纳入了进来。政府的日常办公,包括发布通知、现场执法调度、现场情况包括视频和地理位置等信息的回传、公共应急车辆的管理等,都可以通过这个手机应用程序来完成。
政信通还可以为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引导和业务办理。例如结婚登记是民政局的一项重要业务,从办理流程的引导,包括预约排号、停车引导、办理流程都可以通过手机全程指示;如果通过大数据分析,“政信通”还将对办理新婚人员后续的旅行计划、出入境手续就近办理,甚至婚房的选购、贷款说明等进行信息推送引导,方便了百姓了解并选择相关服务。对企业来说,则是提醒业务办理、报税等相关服务,不仅提升了政府相关机构的办事效率和沟通效率,也让百姓有了更好的办理体验及相关数据沉淀。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诗军说,现在很多比较明智的政府管理者也开始在转变,他们希望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去转变。所以一定要抓住并理解好这个核心点。在他看来,所谓服务型政府最重要的思维应该就是站在自己的服务对象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驱动力。许诗军说,“我们做智慧城市看似服务的对象是政府,但是实际上是透过政府去服务当地的百姓。要根据互联网趋势下的经济社会环境,去适应人们的思想、需求和行动。”
在北京社科院城市所所长于燕燕看来,政府的公共服务应该满足老百姓需求,包括人文关怀。然而在未来城市化进程当中,可能政府更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怎么能够让老百姓自我非常积极地,愿意参与到城市治理中。”
于燕燕说,过去政府一家管理所导致的结果是“出现两头倾向,政府热老百姓不热”,政府的一元主导,更多是把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主观化了,这种主观导致的是,虽然现在政府做了很多服务,但老百姓并不买账。“我们能不能变这种被动为主动?这才是参与。所谓的主动,那也就是征求老百姓的意见,从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角度出发。立足需求给服务。”
智慧政务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传统政务到智慧政务的转变,不仅意味着数字技术的升级和应用,也是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以前城市的市民只是作为城市服务的接受者、被动的接受者,而在创新2.0时代,“我们可以参与城市管理、服务、设计、建设全过程。”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宋刚如是说。
基于“我的城市我做主”的理念,北京城管推出了“我爱北京-市民城管通”的手机App,让市民通过该平台参与城市管理。“我要买菜”选项能帮助用户找到周边的便民菜市;其他选项还包括查找附近城管执法部门的地址和电话、拨打城管执法热线、在线举报投诉环境秩序问题或者咨询城管方面的问题等。而对于用户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平台将通过“受理结果”反馈给用户。
长久以来,世界各国的城市管理都是以一种集中化模式进行,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资源匮乏和环境条件的恶劣,各种城市问题日趋复杂,政府无法独立应对,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城市开始把结合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式的“政府平台化”概念应用于城市管理实践。
在芯世界组织的DIY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曾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如果能把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众包力量结合起来,一定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巴塞罗那的Fab Lab和卡特罗尼亚高级建筑研究院发起的“智慧市民”项目,是通过开发造价低廉的传感器,让市民参与对环境议题的关注和改善进程。这种传感器能够获取空气质量、噪音、光线、湿度和气温等数据,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空气的真实状况。通过一个与传感器数据相连接的手机App,这些数据被分享到在线平台,可以和城市其他地方进行实时对比,也可以让所有人了解不同城市、不同地点的实时环境状况。
目前在全世界共分布有6000多个这样的传感器, 一些城市的政府也参与和支持了这一计划,并将其纳入自身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通过这个方式把市民和他们自身的环境和城市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参与到塑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之中。这个项目的联合发起人托马斯·迭兹说,“当我们想到智慧城市的时候,其实最要重视市民和城市之间的创意连接,然后从这种连接来创造出更多的智慧。”
宋刚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创新是由政府、市场、社会多方主题来协同互动,共同塑造城市的公共价值。创新2.0是大众创新、开放创新、用户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的创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对互联网+、创新2.0时代都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智慧城市两大基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2.0,技术只是基础,最关键还是这种以人为本,大众参与的这种创新,可持续创新。”
文/裴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