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关系美学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食物,关系美学
  • 发布时间:2015-11-24 10:30

  食物与饮品是人类的必需品。当食物与人物的社会关系发生微妙的互动,便可能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某些关键性的作用。

  找回原始的本能

  “不要问我怎么做完美的意大利面,我不是厨师。”诹访绫子会对每个请教她厨艺的人这么说。这位日本著名的食艺设计大师将食材转化成艺术品,带领人们进入味道的记忆和故事,品味食物的情绪,连日本皇太子妃和米其林三星大厨都慕名预约试吃她的艺术品,哪怕等上一年时间。

  早在2006年,她就推出了互联网上第一个以食物为创作主题的艺术网站Food Creation,将普通食物改头换面、重新演绎,教人们重新学会“品尝”食物。她可以用海藻、海草、食用花卉、贝类和中药材演绎一场雁鸭迁徙的旅程,雁鸭轻拂明亮的水面,挥舞着它的翅膀,飞翔在汪洋大海上,跨过宏伟的山脉,沾染城市的文明瘴气,朝着高空飞去。

  她的作品不少以情绪命名,在她的食物里可以吃出喜悦、愤怒、欲望,甚至某些奢侈品大牌的“味道”。在一道名为“细致的遗憾与酝酿中的愤怒”中,原材料选用了樱桃、意大利陈年黑醋和海带,食客们第一次品尝到了樱桃愤怒时的口感。而“失意的味道”里则是棉花糖撒上了红辣椒。当食客们反复体验各种食材的极致惊喜感时,就如同打开了一瓶香水,从鼻尖直接沁透到了胃里。

  “味道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特殊礼物,食物除了带给人快乐外,应该还有其他情绪,包括痛苦、焦虑、孤独等等。”日常食材在这位食艺设计大师的再创造下,结合不同的质地、温度、湿度、香气和口味,已经组合出超过100种微妙情感。如喜不自禁的味道,怒发冲冠的味道,还有羞愧嫉妒的味道……一切用感觉来传递的感情的味道。

  诹访绫子认为,“吃”和“品尝”是两个相差甚远的概念。食物所带来的感官刺激,与身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品尝”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可以追溯到我们灵魂的深处。“而这背后的驱动力,是人类逐渐消失的、对于食物本身的好奇和冒险之心。”食客们被要求把自己当做一只鸟,用本能享受食物,甚至要用像鸟嘴一般的夹子拿取食物,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

  诹访绫子有时逼迫食客重新体验人类祖先进食的感觉。“首先你会触摸它,然后闻一闻,接着思考,这个可以吃吗?我们的先祖在进食时不仅依靠味觉,更通过五感——形、声、闻、味、触。可在今天,绝大多数人理所应当的进食,早已不再利用身体其他感官,人们逐渐丧失与食物交流的能力,也丧失了品尝食物那一刻的犹豫、好奇、紧张和惊喜。”

  与食物的接触本身就是一场大冒险。诹访绫子将我们熟悉的食材“陌生化”,给予我们重新认识它们的机会。泥沙、土、石块、花瓣、叶子、虫子的残骸都可以成为创造“美味”的原材料。在整个进餐过程中,人们不允许使用餐具,一定要用双手体验与食物接触的感觉。

  绫子的作品还强调体验,不仅来自于食物本身,还来自周围的环境。因此,她的展览总是与表演相结合,主题感极强。她用大量的盘饰,以及现场如风吹、下雨等情境的营造,让人们五感完全融入表演中,就像是随着季节迁徙的候鸟,顺从着直觉展开旅程。“对我来说,食物是如此原始、充满兽性甚至饱含肉欲。我不得不说,摆在你面前的食物就好像一个陷阱,吃,还是不吃?你总要做出选择。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一道好菜总能引诱你把它们放到嘴里,而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也是如此。”

  带着各种色泽、形态、属性、气味的食物,齿碾舌送、经喉入胃,最终融入身体,唤醒长眠于深处的记忆。“或许你会觉得那些吃河豚而死的人很傻,我却觉得他们一定都是很酷的人。”诹访绫子认为,在品尝这个动作之后,释放出了一种平常被隐藏着的欲望表现。“诚实看待自己的欲望,并且不惧怕革新的人将能更好地与这些食物互动。他们应当对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感到好奇。”食客们的参与,最终完成了这件将食物、表演、视觉结合在一起的艺术行为。

  纵欲与禁欲的选择

  食物放大了欲望的视觉感,哪怕它无法直接提供身体足够的饱足,但却能满足心理、引发噬食的欲望。瑞士艺术家菲利普·勒克(Filippo Loco)擅长用水彩颜料为裸体模特化妆,然后再通过3D特效合成技术将人体完美地融入汉堡、甜点、冰激凌中,创造出一种视觉的错感美。每个食物的背后都充斥着人类的欲望:乍一看是诱人的雪糕、汉堡、巧克力和杯子蛋糕,忍不住就想食指大动,把它们全都吃掉!

  再仔细看看,杯子里竟有个活生生的人!这下,你还敢下嘴吗?如果仔细留意,你可以看到有时人体模特变为一根胡萝卜,或是汉堡里厚厚的一层芝士。有时,那位裸体模特又化身为血腥玛丽鸡尾酒中的芹菜。或是,一位模特从打开的香槟酒中飞出,接着在一个椰子壳里晒着太阳。甚至在一道甜品中,菲利普融入了3个不同的人体模特造型。他的人体美食创作,把“快到我的碗里来”这句网络俚语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完成这一系列作品,菲利普首先要发挥创意在人体模特上作画,将他们变成各种食物,除了水性颜料,还会用粘土、灰尘甚至食物等往模特身上擦涂,每次上色都要花费1至8小时。此外,他还要专门拍摄一张单独的食物照片,通过三维特效剪辑将其与模特照片合成,两者配合得天衣无缝,每幅作品在计算机软件合成上的时间,平均要花费长达7天。菲利普表示:“食物主题让我非常兴奋,我想问的是,我们消费的到底是欲望,还是食物?当人类的身体和食物一样秀色可餐,你的欲望是变大了,还是缩小了呢?”

  这届米兰世博会也把主题定为 “润养大地,泽给苍生”—— 主要关注点放在全世界居民获得健康、安全和足够食品的权利之上。有意思的是,讨论的话题核心却有关是否该“纵欲”。在意大利展馆——这个葡萄酒王国的门楣上,用拉丁语写着这样一句话:“水将人们分开,葡萄酒将人们聚合。”展馆内到处是对酒的告白,酒是音乐、是夜晚、是将来、是哲学、是情感、是诗篇、是婚姻……创作于公元 6 世纪翁布里亚地区的壁画里,两人一立一卧,把酒言欢——而这是他们最平常的一天。亢奋、麻痹、着魔、停顿,每天用葡萄酒来进行的一场灵魂治疗。这种癫狂的迷幻,就像在《论现代兴奋剂》里巴尔扎克谈到烟草,他说:“人类怎么也没想过,烟囱也可带来快感。”从古至今,人类该不该用食物尽情释放欲望?

  与“纵欲”相对的则是“禁欲”。法国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Brillat Savarin)曾经宣称:“饮食习惯表现一个时代的特性。”美国摄影师泰德·萨巴莱斯(Ted Sabarese)创作了一组人像摄影作品,名字是《饿了吗?》。在拍摄中,摄影师会询问模特“最想吃什么”,然后让模特穿上用这些食物制成的“衣服”。结果,那些模特都穿上了蔬菜或是水果,很少有人选择肉类。“低脂、高纤、有机”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饮食特征,“健康饮食”成为养生指南,这成为这个时代“禁欲”的饮食特征。

  “纵欲”和“禁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与否,更可能是个国家生死攸关的话题。谁也很难想到,一个民族的命运,可能取决于食物以及进食量的多寡。巴尔扎克曾经这样评论:“谷类创造出艺术的民族,蒸馏酒则毁灭了印第安人。对我而言,俄罗斯是个建筑在酒精上的独裁国家,谁又知道西班牙民族的堕落是否和过度食用巧克力有关联呢?就像法国人常说的,每个派对都从厨房开始,也从厨房结束。”

  不管纵欲也好,禁欲也罢,食物或许描述了人性的欲望中最复杂的东西:在同一个仪式中,爱与恨、喜与悲、崇敬与蔑视同时并存。

  文/陈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