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科技不车险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众安,平安,车险,O2O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24 10:11
众安和平安联手尝试互联网车险O2O共保模式,这个带有科技因子的“保骉”车险怎么玩?
1898年,美国纽约,一位叫杜鲁门·马丁的人为了防止马撞坏自己的爱车,就为车上了保险,这也被称为全世界第一份汽车保险。如今,一个多世纪前还被视为新鲜事物的汽车保险已成稀松平常之事,人们对车险的需求则变得越来越丰富。
截至2014年末,中国车险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车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2015年2月3日,保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在6省市启动车险费率市场化试点。随着进入互联网全球化的信息时代,车险的定价机制、产品设计和服务等也愈发高科技和人性化。
两年前,众安保险成立时,大家都想看看“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联手怎么用互联网的方式玩转保险。两年间,众安不断在多个领域做着创新的尝试,如今,更是携手股东方平安推出国内首个O2O合作共保模式的互联网车险。
这一次,“三马”直接在名字上合成了“骉”,对于“保骉(音同镖)”这个名字,众安保险CEO陈劲说,“骉有众马奔腾的意思,保骉意味着众安将致力于保护多样化的出行交通方式,以及凭借各个方面多维度定价因子去定义未来车险。”
未来,众安和平安将以合作共保的形式联手,依靠双方大数据资源,以OBD(车载诊断系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多通道场景式理赔服务体系等创新技术为驱动,力图将差异化定价和精准服务等未来车险概念变为现实。
O2O共保+大数据多维度定价
如果从商业角度上讲,众安和平安之间可也算得上竞争关系,但是从开始谈联合车险合作的第一天开始,众安和平安都一致认为中国的车险需要改变,“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是希望生态有所改变,让所有人得到更好的体验,希望能做到无生态不车险,无科技不车险,无情怀不车险。”陈劲直言。
从讨论合作的可能性,到模式的确立,再到最后的系统对接,众安和平安磨合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进而摸索出了一套O2O共保的模式。
按着双方的设想,这里的O2O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分工,而是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风险共担和系统互通。具体来说,在定价方面,保骉车险依靠互联网大数据,根据车主的驾驶行为习惯等多维度因子进行定价;在核保方面,将参考平安多年积累的赔付数据,并应用风险识别模型对车主的历史赔付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在服务方面,依托平安的线下理赔服务能力提供多通道场景式服务。
而共保意味着数据共享,风险共担,系统互通。其核心的一点就是系统级互通,这是传统保险的模式下是无法办到的,因为车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如果想做到风险共担,一定要实现系统层级的互通。此次合作总共涉及到双方11个部门,48个模块,66个接口单元。“老实说,这是个很大的挑战,像练武要打通经脉,过程是很痛苦的。”众安保险COO许炜坦言,“但是打通了经脉,然后合体就会所向披靡。让数据在合体的网络里面共享,通过系统层面互通来实现共享,所有的这一切是为了能做到风险共担。”
对于车主来说,车险的价格是敏感的决定因素,如何给车险合理定价是个技术活。传统的车险分为同源、同业等因子,传统的定价数据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已远远不够,需要纳入更多的数据源增加评估维度。保骉车险提出多维度因子定价概念,即在自主核保因子中,尝试引入更多的维度(区域、家庭、信用、驾驶习惯、行车历史等)对车险进行定价。这意味着将整合众安和平安既有的大数据资源,不断更新和拓展合作,争取覆盖社交、征信、驾驶行为、金融等线上线下数据,以丰富车险的定价因素。
凭借积累的历史数据和定价能力,平安深度参与了保骉车险产品的设计流程。从2002年推出国内首张与国际接轨细分风险的车险费率表以来,平安车险风险筛选和精准定价的能力不断提升,目前3000万个人车险客户的数据积累也为保骉车险多维度因子的精准定价奠定了基础。
技术驱动车险创新
互联网是一种生态,科技和移动互联正在改变一切。在平安产险总经理助理王国平看来,互联网+则开创了另一种新的生态,未来的保险产品,不仅提供风险保障,更注重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
车险想要真正落地,离不开理赔服务能力,这也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的优劣。自2009年全国首推“快易免”服务以来,平安产险连续6年升级服务标准。今年上线的车险理赔新模式,由传统直线式向多通道场景式组合车险理赔模式转变:简单车损、人伤类案件,客户可通过一个电话即自主完成理赔全流程;必须要现场查勘处理的案件,平安产险依靠自主研发的E理赔手持智能终端,可一站式完成现场查勘、定损、收单等需求。这也为合作的落地提供了保障。
科技的应用也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了解车主。借由车联网技术,保险公司可以获得更多跟车主相关的变量,比如他的驾驶习惯,平常经常驾驶的地段,违规历史等等。保骉车险目前已联合多家车联网公司,未来保骉车险的用户都将受赠OBD设备使用权,在消费者授权后记录用户的驾驶行为数据,之后将对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进行分析,根据用车的频次、程度,来设计不同的产品,为车险的多维度定价和服务推送提供参考。
在产业链中,技术创新还将扩展车险相关业务的外延,衍生出新形态的保险服务。保骉将成开放式的全方位车险服务平台,对接不同的互联网场景,并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开发出更多的保险产品,构造整合线上线下服务的车险产业链。
未来,以OBD、ADAS等为代表的车载硬件技术将成为车险乃至整个车险产业链的助推器。而UBI(以驾驶习惯为基础的定价模式)等就是基于硬件设备的创新及模型的优化,未来甚至能精细到在极端天气时提前给车主各种安全的建议,最终带来赔付率的降低。可以根据OBD的行车信息撰写用户使用报告,为二手车质量认证提供新的标准,把二手车认证保险等纳入到业务版图中来。同时,可以通过嵌入场景的营销方式,将车险与众安的碎片化保险相结合,实现保险业务和金融业务的有机整合。
另外,保骉车险还成为首个和芝麻信用、腾讯信用、前海信用以及中国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都有接口打通的车险系统。“我们会用这些数据着力地挖掘出好车主,为这些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洗车、养车、用车等车生活增值权益,鼓励用户提升信用和驾驶习惯。”陈劲说,这种改变不仅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激励用户改善驾驶行为习惯,也是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使车主的驾驶习惯受到监督。
“没有什么比出发更美好。”对于未来,陈劲的期望是“我们不想去预测能否成功,但我们在寻找成功的方法”。
文/董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