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会计:对税法的学习、对会计准则的学习几乎要贯穿一个财务人员的一生。对业务知识的了解,对产品、流程、行业、企业文化的熟稔,也是一个财务经理人不可或缺的养分。西方评价“CFO是CEO的后备人选”,这等于要求CFO要具有CEO的素养和高度。要达到此境界,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晋升之阶。
@指尖上的会计:财务在企业的地位如何,与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性质息息相关。譬如,跨国企业中CFO处于仅次于CEO的位置;国有企业因不缺钱,总会计师在经营班子中往往排名靠后,地位非常尴尬;中小企业更关注市场和技术,大都要在陷入发展瓶颈后才不得不重视财务工作。
@指尖上的会计:想知道财务总监在企业中的地位怎样吗?看看上市公司就行了,它们对财务的重视程度更高。上市公司年报会披露高管信息,高管排第一位的是总经理,第二位一般是常务副总,接下来是分管业务的各副总,再下来是财务总监,最后是董秘。财务总监基本上排在所有副总后面、董秘前面,在班子里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
@指尖上的会计:西方企业中,CFO与市场负责人常常是CEO的接替人选。国内企业的CFO能接替CEO吗?很少听说。在国内,CFO主要还是作为技术干部履职。但我们对CFO的要求低吗?看看《总会计师条例》,这哪是要求总会,分明是在选拔总理。为何高要求下的CFO成不了CEO?原因在机制,欧美企业规范的制度流程降低了对管理者专业技术的要求。
@指尖上的会计:如果两股东投资一家公司,按惯例,出资多的股东派人担任总经理,出资少的股东派人担任财务总监。这种安排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权力制衡模式。若两股东出资比例悬殊,小股东往往谈判筹码不够,无权派财务总监。这时,公司资金支出只能仰仗大股东。如果不是绝对信任,这种毫无管控手段的投资要尽量避免。
@指尖上的会计:CEO是踩油门的,CFO是踩刹车的,这个说法把二者的思维定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了。CEO要有进取精神,要时刻想着挣钱;CFO要有风险意识,要想着怎么用好已有的钱。二者的思维在做不确定性决策时会有冲突。做了,花钱很肯定,成不成却不知道。冒险精神与风险意识如能结合,是CEO与CFO战略合作关系的最好诠释。
@指尖上的会计:如果总经理与财务总监闹掰了,董事会一定是撤换财务总监,即便是总经理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公司离开了总经理会产生振动,甚至瘫痪;换掉财务总监,对公司的影响要小得多。只要总经理还没有糟糕到非换不可,董事会就会包容他。所以财务总监只能尽量避免与总经理冲突,这或许是财务总监们觉得心累的原因。
@指尖上的会计:帮CEO出阴招、完成考核的CFO是会计行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准确判定KPI的偏颇,然后提出用短期行为包装KPI。这类CFO往往被评价为高智商与高情商,因为他们善于在违法与违规之间游走,善于迎合CEO的心思,善于为自己追逐最大的利益。但当手段背离了企业价值时,这些“双高者”无疑为企业的毒瘤。
@指尖上的会计:企业渡过了初创期转入正轨后,避免投资失误要重于捕捉战机。巨人、长虹、秦池、双汇等知名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都是踩油门过度造成的。如果当时CFO予以反对,CEO又能因此转寰,这些企业的困境或许能够避免。但事实很遗憾,当风险没有明明白白呈现的时候,CFO们尽管内心不赞成,表决时还是会顺从CEO。
@指尖上的会计:中小企业何时才会聘任财务总监呢?①收入利润规模大了,老板不想多缴税,但又担心风险,需要专家出主意;②股东间不信任,需要中间人起到公证作用;③准备找风投,需要正儿八经做一份财报;④准备上新三板,财务需要规范化操作;⑤管理出现漏洞,需要加强内控;⑥财务出现危机,冀图财务总监补救。
@指尖上的会计:财务总监应该对老板唯命是从吗?老板说的是对的,当然应该听。麻烦在于,有时老板说的是错的,有时说的是违法的。这时听还是不听呢?不听,干不下去;听了,良心不安或提心吊胆。度在哪里呢?首先,从专业的角度劝谏,这是职业伦理。劝了要是不听,看看是否有自己的法律责任;没有,就按老板的意思办。
文 袁国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