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者来说,保本基金的保本属性,比绝对收益类基金更具吸引力。除了资金安全之外,保本基金通过打新也能取得一定回报。尤其是在债券基金、集合信托计划、部分理财产品被禁止打新的情况下,保本基金成为所剩无几的可以打新的低风险产品,提升了其投资价值。
目前,已有27只保本基金度过了至少一个保本周期,其收益率如何?是否值得投资呢?
保本基金今年走俏
年末新基金发行市场甚是热闹,除了机构涌入打新基金,导致基金规模激增外,向来并不惹眼的保本基金也突然变得火爆。11月28日,诺安基金宣布,旗下诺安利鑫保本混合型基金已达募集规模上限50亿元,提前结束募集,而原定的募集截止日期为12月16日。此外,南方顺康保本基金、华安安益保本基金也提前结束了募集期。
目前,市场上保本基金数量达到80只、总规模1152亿元。就公募基金7.1万亿元的总规模来看,保本基金仍是一个不大的分类。尽管发行数量不算最多,但今年卖得很火,几乎每个月都有保本基金成立,这在其兴起的11年里绝无仅有。特别是11月,保本型基金发行数量达7只,创出月度新高,甚至出现了部分保本基金被机构“承包”购买、极速售罄的现象。而2015年以来,保本基金共发行32只,成为该类产品有史以来发行年度新高峰。
回顾保本基金的发行历程,2004年3月2日,市场上首只保本基金银华保本增值混合成立。2006年6月27日,第二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成立。2007年保本基金发行断档,2008年全年成立两只,2009年、2010年再次发行空白,2011~2014年,分别成立11只、9只、17只和7只。
三大特点不容忽视
与其他产品相比,保本周期、保本费率、保证人这三大指标构成了保本基金的产品特点。
保本周期是指基金公司承诺保本的时间周期,有3年、2.5年2年、1.5年或1年几种。投资者必须从认购开始持有到结束,才能享受到保本收益。当然,目前保本基金已经实践触发性条款,即是当保本基金收益触及某一比例便提前结束保本周期。
据统计,80只保本基金中,有50只保本周期为3年;2.5年的仅华安安益保本;18只为2年;新华、天弘等10只保本周期为1.5年;最短的是国金鑫安保本,仅为1年。保本周期较短的保本基金都是近两年成立的。
保本基金之所以能承诺保本,是因为有担保人提供担保,为其“兜底”。但担保并不是免费的,保本周期内,保本基金每年都将按照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向担保人支付费用。据统计,80只保本基金中66只的担保费率为0.2%。最低的是南方恒元,为0.1%,最高的是平安大华保本,为0.24%。此外还有12只保本基金担保费率为0.12%~0.17%。
可见,保本基金要实现“保本”,付出的代价并不小,而且其他固有费率也不低,因而绝大多数保本基金不能“容忍”投资者仅持有不到1年或1.5年便卖出。投资者如提前赎回,就不得不接受最高赎回费的“惩罚”。
据了解,80只保本基金中,有3只的最高赎回费为3%,分别是国金鑫安保本和国投瑞银境煊保本混合A/C(A类和C类分别计算)。此外,有46只的最高赎回费为2%,19只最高赎回费在0.5%~1.8%之间。
一个保本周期能赚多少
截至11月29日,80只保本基金中有68只的累计净值在1元之上,即维持了正收益。其余12只在0.9~1元之间,均是今年成立的产品,距离首个保本周期到期还有充足时间,回归面值甚至获取超额收益是有可能的。
在80只产品中,南方避险增值的累计净值遥遥领先,达到3.9686元,也就是说,如果从该产品成立之日起持有至今,可以获得2.96倍的收益,比肩权益类产品。排名第二的长城久利保本累计净值为1.929元。另外还有11只产品累计净值超过1.5元。
目前,市场上已有27只保本基金至少度过了一个保本周期。其中22只保本周期为3年,3只为1.5年,1年和2年各1只。这27只基金在第一个保本周期到期时的累计净值收益均为正值,平均达到30.05%;除去收益率高达183.22%的南方避险增值,其余26只平均收益率为24.16%。
南方避险增值是唯一一只收益翻倍的产品,其首个保本周期到期日累计净值为2.8322元;而新华阿里一号保本、中银保本和长城保本收益率也超过50%;诺安汇鑫保本、鹏华金刚保本、招商安盈保本、大成景恒保本收益率分别为45.6%、43.3%、35%和33.7%;收益率在20%~29%的有7只;在10%~19%的为9只;有3只不足10%,最低的金鹰元丰为4.2%。
其中,仅新华鑫安保本一号提前结束保本周期。其保本周期为1.5年,目标收益率为15%。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在保本期内基金份额净值累计收益率连续5个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5%,则当前保本周期提前到期。仅仅运行3个月,该基金便已达到这一目标。
整体来看,在低风险产品中,保本基金的表现中规中矩又不乏亮点,投资者确实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方向之一。
文 张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