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在经历一系列商品选择及贩卖的过程中,领悟到“能整顿,货物齐备,夺人心目”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经历告诫我们,要整合团队力量,不断学习创新,了解主要客户与潜在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设计研发高品质的产品,注重细节,精心管理高水准的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低迷的现状下继续吸引顾客的目光。商人还要适应市场经济波动的常态化,时刻保持灵活敏捷,就像《商经》告诉大家的:“能敏捷,犹疑不决,终归无成。”当面对一时的困境,企业不能犹疑不决而立事不断,要充分认识市场竞争变化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要顺应变化,不断创新,不可墨守成规。
(三)贱买贵卖 薄利多销
经商之道在于贱买贵卖,薄利多销。范蠡对这一原则的感悟和把握,也经历了很长时间。他认为:“市场行情,如阴阳五行,轮回循环,变动不居;商品价格,瞬息万变,物价贵到极点,必然下跌,贱到极点,必定攀升。”就是说,物价高到极点就会下降,下降到极点就会上升,所以价格高的时候应当出手,而价格低时应当买进,这样才能加快资金的流转,取得较好的收益。企业必须注意掌握市场动态,从社会需求中调查分析,以提高拓展市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必须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地域,通过市场动态观察研究来掌控供求关系,实施“贵抛贱收”的经营对策。
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加快贱买贵卖的周期,顺利地买进来、卖出去,使资金流转起来,就必须靠薄利多销和公平交易来支持。范蠡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并积极地身体力行。
薄利多销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很多人往往不能实践。当初,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决定将分销店创建成折扣店,实施薄利多销的时候,许多股东都因为不看好而退出。其实,沃尔顿正是通过薄利多销而把沃尔玛从美国推向了全世界。国内的苏宁、国美电器等大型商业企业,也是靠薄利多销站稳脚跟,发展到全国的。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薄利多销是不可缺少的经营战略之一。
(四)质高货真 可靠检验
范蠡经商,讲究诚信为本。所谓诚信为本,首先要货真价实。价实就是薄利多销和买卖公平;货真,就是商品要有适用的使用价值,具体体现为质量。商品的质量关系到生产者、商人本身的信誉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顾客购买商品,实际上是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商品质量有问题,性能不好,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这种商品肯定不会再有顾客问津。这一点范蠡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他说:“积著之理,务完物。”经商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但不能以假冒伪劣的商品骗人,经营的商品一定要有上好的质量,也只有如此,才容易出手,取得信誉,从而开拓出更大的市场。
在经商过程中,范蠡要求“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只有工作精细,才能避免不合格品的出现。因此,“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在这里,他明确提出对于采购的商品,要当面进行进货检验,分清优劣,避免假冒伪劣商品混进来。同时对已经采购进来的内部商品,要进行再次的检验、整理和保存,对不合格商品要进行适当的处置,不能让不合格商品影响商业信誉。所以,范蠡倡导的商品检验,我们更要发扬光大,以此来杜绝假冒伪劣的入口,向顾客提供质量可靠的商品,满足其需求。
(五)精诚合作 互利共赢
《商经》上说:“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指的是用真诚善意的态度吸引未来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争取对企业的支持,就不会因市场变化而失去信赖企业产品的顾客,反而更加赢得社会的认可。范蠡经商,主张仁义,他从来不像一般商家那样精打细算,盘剥敛财,而是对合作者谦和礼让,对待雇工十分慷慨。他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假如商品价格上涨,范蠡就会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因此,各地商人都愿意和他做生意,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他做工。虽然表面看来,这样做吃些亏,但是他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长期的精诚合作,使商业经营有后盾,总成本降低,还达到了合作互利的收效。范蠡把信义作为与人合作的纽带,靠信义维持和谐的运营。在当今企业的现实管理中,更要建立良好的生意伙伴关系,靠稳固的信任赢得长期互利合作,保证稳固的企业效益。
范蠡不仅是一个商业理论家,创建了许多古典的商业理论,还是卓有成效的实践家。他一生中两次位极人臣,做过越国和齐国的宰相,最后都功成身退。弃政从商后,他三次挣得千金之财,每次都把它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种乐善好施回报社会的善举,更使范蠡的经商之道和诚信仁义远近闻名、流传后世。世人高度评价了范蠡弃官从商的成就,司马迁更是精辟地概括了他的一生:“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文 王运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