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货币: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企业,货币,银行业,机遇
  • 发布时间:2010-10-26 16:57
  随着信息科技和银行业的发展,各类卡积分、返点的经营模式日益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之中,而这些积分、返点除了能够支付企业产品、兑换成消费者想要的礼品或在下次消费时冲抵现金,从而实现价格上的优惠,实际上也在部分履行着货币的职能。因此,通常将其称之为“企业货币”。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企业货币”的出现对于经营货币业务的银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银行业又将如何应对?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企业货币的界定及流通模式

  企业货币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货币既包括一般商业企业发行的企业货币,也包括银行发行的企业货币(即具有通用积分功能的银行卡);而狭义的企业货币则仅指前者。企业货币的存储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卡基型企业货币。它的载体是物理卡片,通常是内嵌集成电路芯片的IC卡,其支付必须通过读卡机实现,例如北京市民公交卡。另一类是软件基企业货币。这类企业货币没有实物载体,而是将数字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特殊的软件上,通过开放式的网络系统实现支付。它们被广泛运用于网络经济时代的在线交易,例如淘宝网的积分、腾讯的Q币都是在线直接增加或扣减个人账户中的余额。

  企业货币的流通模式,即企业货币的发行和兑换,主要涉及到发行企业、参与企业和消费者这三大主体。企业货币较为典型的流通模式可用图1来表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积分发行服务公司(以下简称积分公司)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发行积分,并通过网上积分商城实现积分的兑换。

  与公交卡公司等企业合作,将IC卡作为发行企业货币的媒介

  公交IC卡是城市居民持有率较高的电子货币,当持卡人使用这类媒介卡片刷卡消费时,就可以按固定比率,例如每消费1元积1分,来获取积分公司发行的积分。这样不仅免去了积分公司独立发卡的成本,同时还能获得公交卡公司所拥有的庞大客户群。而依托新增的积分功能,公交IC卡也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持有率及使用率有所提升,进一步优化了发行积分的平台。

  拓展特约商户,形成以企业货币为纽带的企业联盟

  消费者在特约商户的消费是积分形成的重要渠道。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不断扩大持卡人可刷卡的商户范围,积分公司积极发展各行业中的优质商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形成以积分为纽带的企业联盟。不断增加的特约商户数量扩大了企业联盟所涉及到的行业范围,从而为积分的良性循环创造出持久的动力。

  开辟网上商城,为企业货币的兑换创造便利条件

  积分公司的线上业务首先是设立专门的网站--积分商城,为消费者提供积分查询及兑换礼品的服务。消费者只需登录积分商城便可随时了解个人账户中的积分情况,并在琳琅满目的礼品中在线选择合适的兑换商品,还可享受便利的送货上门服务。

  社区网站为企业货币提供潜在的客户群体

  与点击量极大的社区、购物网站合作真正形成积分的线上业务。其中,社区网站(例如西祠胡同)拥有数量巨大的注册会员,其相关信息丰富了积分公司潜在的客户资源;而社区网站则将公司赠送的积分作为会员奖励,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分派,如在社区内发帖、跟帖等都能积点,从而将潜在客户发展成积分公司的消费群。

  购物网站丰富企业货币的发行渠道

  购物网站是指支持在线交易的平台,如淘宝网、当当网。积分商城通过在首页上建立一个个与购物网站的链接,为查询、兑换积分的消费者提供网上购物的便利选择。而每笔通过链接实现的消费都会被详细记录,并形成相应的积分,填补了在线消费积点的空白。如果消费者不是通过这些链接,而是直接登录购物网站消费,将不会获得积分奖励。

  纵观整个流通过程,无论是企业货币的发行还是兑换,都离不开网络的作用。由于企业货币是虚拟的产物,它的销售与记录都是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出现,而最后的兑换环节也由消费者在网上选购商品,因此,除了线下业务的消费积点是在实体商户中获得,企业货币的流通都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

  企业货币对银行业的挑战

  由于银行卡现在普遍具有积分功能,也具有了企业货币的属性,可以划入广义的企业货币范畴;但由于现代商业银行本身具备创造货币的基本功能,在发行主体上与发行企业货币的一般商业企业(商户)又有本质的不同,因而本文将银行卡(银行业发行的广义企业货币)与商户发行的企业货币区别开来。

  联名卡是银行与商户合作发行的积分营销模式,也是电子货币与企业货币两种支付手段相结合的产物。电子货币代替纸币履行支付手段及流通的功能,它以主权货币信用为担保,以发卡行的网点为流通支持,能够广泛地被消费者接受以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而企业货币则只以发行方商业企业本身的信用作为担保,且其支付功能的实现会受到商户数量的制约,便利程度有限。在网络经济时代,两者的融合不仅能弥补企业货币在信用上的不足,实现高效支付,同时也将赋予电子货币新的支付技术与使用领域,进一步满足网络消费对高效安全支付的要求,并带来双方共赢的效果。但就目前而言,企业货币在银行业发展中仍存在一定困难。

  银行与商户难以完全共享市场份额。企业货币的发行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与相对固定的顾客群,其账户余额必然对各银行卡存款形成蚕食与竞争,因为发行企业的开户行不可能总是其消费者的发卡行。此外,银行与合作商户往往都拥有自身独立的积分计划,且运营状况良好,双方的合作只是基于共同目标族群的考虑,即同时参加银行与商户积分计划的客户或潜在客户,但各自的积分计划在市场上仍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些都决定了目前双方暂时不可能成为完全的合作者,共享市场份额。

  电子货币与企业货币的管理问题。由于银行卡与企业货币的流动性不同,自有企业货币以来,就存在把企业货币兑换为现金的灰色市场,对消费和货币流通造成不当的干扰。一旦银行卡与企业货币要实现共赢,必然要求互相自由兑换,但电子货币在发行及流通中都受到央行的监管,而企业货币的存在则基本上游离于国家金融体制之外,如果放任二者之间的随意转换,势必会对我国金融秩序造成更多的不利影响。

  银行业企业货币的发展建议

  银行业企业货币的深入发展不仅是运用新型营销理念的需要,也是网络经济下银行继续开拓市场,改善资产质量的必然结果,不应该也不会因现有制约因素的干扰而止步不前。作为广义的企业货币中的重要角色,银行业需要尊重规律,结合相关金融政策及自身条件,研究银行卡在网络经济下应具备的特性,在现有制度框架下进行以积分为核心的企业货币产品及管理模式上的创新,积极推动这一新生事物向更高层次发展。

  商业银行与商户应建立联合的企业货币机制

  银行与商户不能成为完全的合作者,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独立的积分计划对客户的吸引力存在差别;但只要双方将这类积分计划外包给相同的第三方,形成共有的企业货币机制,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同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主动剥离非核心业务,将经营重点放在价值链中最具优势的环节上,也是出于对提高效率,维护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考虑。因此,银行与商户可以考虑进行合作,将原有会员积分的营销、流通及管理业务交由专门的积分服务公司打理,能够形成无差别的积分计划,共享双方客户资源,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企业货币联合机制。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自身企业货币的风险管理

  银行发行的广义企业货币借由主权货币的权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信用,因而对于这类企业货币,银行更应该主动设置准入门槛,严格审查合作商户的资质,避免盲目发行导致泛滥。同时,建立客户信用评价体系,有效控制企业货币对消费欲望的过度刺激作用,导致消费贷款超出预期,防范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

  中央银行应加强对企业货币的金融监管,完善制度建设

  中央银行应积极研究国外企业货币监管的典型案例,借鉴其经验,同时结合我国企业货币的发展阶段,规范企业货币的市场操作。尤其要将带有融资性质的企业货币纳入监管范围之内,控制其资金沉淀的规模,使我国企业货币在完善的政策法律框架下实现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