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转型不忘本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PC,转型,忘本,英特尔
  • 发布时间:2011-01-20 14:42
  2011年,PC诞生30周年。在过去的一年中,互联计算、云计算、iPad、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抢了PC的风头。面向下一个10年,PC产业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站在两个10年的交替点上,应用趋势和产业形态都在发生变化。IT公司纷纷垂直整合,提供更多样的设备平台和个性化体验,但初衷,依然离不开PC。

  PC产业健步前进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

  PC仍会继续在商业及个人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角色将由“惟一的计算设备”转型为“基础的计算设备”,为用户“创建内容”提供基础支持。

  最近,我听到了一些疑惑的声音:为什么大家谈PC少了,而关注平板电脑和手持设备更多了?PC和个性化互联终端设备之间是什么关系?PC产业的下一个创新机会在哪里?

  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能风靡起来,因为它们在让用户随时随地“享用内容”方面创造了全新的模式和体验。这将大大促进个性化终端设备的开发,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出任何一种设备能主宰一切、满足用户所有的体验需求。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PC的核心地位将日益凸显出来。因为PC仍然是处理信息、生成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新一代个性化互联终端的发展,将对PC的应用提出更多、更广的需求,同时也成为PC的延伸和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PC不会被取代,也无法被取代。

  首先,随着“享用内容”的方式日新月异,对“创建内容”也会提出更多的要求,个性化内容需求会促进PC的增长;第二,PC的应用模式将从以家庭为单位来拥有一台电脑,发展为“人手一台”,真正走向个人化;第三,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将更广泛地激发发展中市场的用户需求,从而带动PC和互联设备的进一步发展。

  回顾PC发展史,我们发现,市场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需求拉动的;另一方面,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也会激发新的需求。

  上世纪90年代的PC高速增长,与多媒体电脑、互联网电脑的概念相关。2003年,英特尔推出了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带来了以移动计算为特性的笔记本电脑快速普及。笔记本电脑迄今仍是PC产业增长的一大动力——2010年全球PC出货量近60%是笔记本电脑。

  直至今天,PC的应用创新仍未停滞——英特尔高端DIY台式机专卖店“至尊地带”,满足了高端用户对高端硬件的需求;“智能PC”将高端数字化生活方式带入主流,满足了用户以不同方式实现数字生活全能潜力的灵活性;还有一体机的全新时尚设计,给用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千万不要低估PC继续演变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速度。也许有一天又创造出杀手级应用和全新PC体验,PC行业的革命性光环定会再次重现。

  推动PC产业持续增长的动力是创新;而PC处理器与日俱新,为PC创新提供了强大的“芯”动力。英特尔于2011年初上市的第二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家族,更加高性能、更加智能、更加节能,带来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和体验。SandyBridge将再次让PC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期待着这一时刻到来。

  英特尔正在推进并得益于计算市场上的这种转变,努力实现自我变革,致力于成为当今时代基础的计算创新公司。英特尔提出“互联计算”战略愿景,希望以英特尔架构为所有设备提供计算支持,以构建通用的硬件、软件和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使跨设备的计算无缝协同,实现一致的用户体验。因为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决定了产业的未来。

  移动互联时代协作为王

  移动互联时代,不可能有一家企业从头到尾通吃,在自己的领域里做深做透,然后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协作,这才是一个最好的产业链生态环境。

  ■联想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旭东

  新千年的第一个10年,我们跨入了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浪潮。以前做内容的说内容为王,后来电信运营商说运营为王,又有人说终端为王,其实,谁都当不了王,中间加一竖才能为王,这一竖就是大家的协同和配合。我觉得这个比喻很贴切。在移动互联时代,不可能有一家企业从头到尾通吃,在自己的领域里做深做透,然后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协作,这才是一个最好的产业链生态环境。

  联想进军移动互联,就是以这种生态链的大视野切入的。联想的移动互联架构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客户端,包括联想在内的各种终端智能手机厂商;第二段是接入端,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三网融合之后的广电网络运营商;第三是内容和应用端,包括所有为移动互联提供内容和服务的厂商和机构;第四是后台端,包括所有后台设备提供商,如服务器、存储、高性能计算机厂商。这四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移动互联生态环境。

  那么,联想的角色是什么?纵观去年联想在移动互联的一系列动作,就能够看出我们的整体思路——4月发布移动互联战略时推出乐Phone,今年还将推出乐Pad平板电脑,并进行一系列数字家庭终端设备的探索;与联通和移动展开战略合作,每个产品都在两个制式上发布;11月,联想又打造“乐园”,推出“乐基金”。从终端到应用开发,从自己耕耘到产业合作,联想都在身体力行。

  虽然进军移动互联是联想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但是不能忘记,中国PC的大本营是联想的老本行,也是我们进军新领域的重要保证。

  在去年初,柳传志重新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回CEO岗位后,重新谋划集团布局,推出“双拳战略”——一方面“保卫”中国业务和全球企业客户业务;另一方面进攻新兴市场和全球交易型业务市场。

  这一战略的推出和执行,使得我们在传统PC业务领域高速、稳定、均衡地增长,连续四个季度在主要PC厂商中保持第一,全球市场份额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0.4%。特别是在新兴市场,2010年第二财季联想的总体销量同比增长达65%,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多。在中国区,联想的销量同比提升了21%,占集团全球总销售额46%。

  2011年,联想人还将对“双拳战略”继续予以有力执行。中国区虽然在“双拳战略”中处于保卫的一端,但是,正如杨元庆所说的,“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品牌与市场双提升

  宏追求新产品的快速普及而不是最高单品利润的产品和价格策略,以便快速地将最新技术以主流价格推向大众。

  ■宏中国区副总经理何谦永

  宏集团董事长王振堂曾说过,中国有望在未来的2?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PC市场。2011年,我们希望能够继续依靠强大的全球整合能力,保持在2010年的发展势头,在中国市场实现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的双提升。

  宏2010年的发展是值得骄傲的。这一方面与宏一直致力于“打破科技与人的藩篱”的理念有很大关系,我们总会将最先进的技术快速普及到主流产品中,并实行一步到位的定价策略,让普通消费者以好的价格享用最新科技产品;另一方面,宏在2010年加大了在渠道建设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并与连锁卖场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作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与全球合作伙伴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宏总是能在市场中快速整合最新技术。从酷睿1代到SandyBridge,每一次技术升级换代的潮流中,宏都走在市场前沿。此外,我们发现消费者的需求更加细化,因此开发不同的产品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也是宏不断努力的方向。

  对于2011年,我们充满着信心。宏的目标是在2011年实现超越,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在中国,宏更多地倾听来自消费者的声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通过规模效益获取合理的利润;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品牌的推广力度,加大渠道建设,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宏、更方便地购买宏的产品。

  2011年,在传统PC产品方面,除了搭载英特尔SandyBridge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包括一体机)全面上市,还将推出自主研发的Clear.fi多媒体共享系统,通过任何数字设备都可以进行多媒体内容的分享。此外,还将推出一系列平板电脑,屏幕规格涵盖5英寸、7英寸和10英寸,操作系统上包含Android、Meego、Windows。

  在渠道建设方面,宏还会坚持已有的“市场进入”战略,这是一种100%的间接销售商业模式。渠道伙伴在宏的全球化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以适应本土文化的方式走近消费者。与方正的PC业务整合,意味着我们在中国的渠道市场扩展到了4?6级城市和农村市场。扩张之后的渠道网能够给宏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地位带来积极作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