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信息化推动全行业科学发展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保险,信息化,科学,发展
  • 发布时间:2011-01-20 15:08
  大力发展保险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保险业的战略举措。“十一五”期间,保险信息化工作紧密围绕保险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全面实施《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支撑业务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拓宽服务领域、防范各类风险、加强改善监管、增强行业整体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险信息化已逐步成为促进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保险信息化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保险业的数据集中程度明显提高,对全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深刻变化。基于数据集中,保险业的传统运营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更加集约化、精细化、科学化,企业运行成本有效降低,经营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明显提高,保险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保险业务实现了更紧密的融合,信息化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资源。信息化已全面渗透至保险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信息系统成为保险公司全业务流程的处理平台。信息化有效拓宽了保险覆盖面,在加强和延伸传统销售服务渠道的同时,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网络和电话销售逐渐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据统计,2009年全国共实现网络销售保费收入78亿元,电话销售保费收入73亿元。

  (三)信息化有效提升了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管理水平。依托信息系统,保险公司的核保、核赔权限全面上收,资金实现快速归集,很多经营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风险敞口收窄,信息系统成为全行业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保险业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应用财务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和整体运作效率得到提高,对保险公司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数据是资产”的理念逐步树立,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工作得到加强。数据资产的挖掘应用已经在科学设计保险产品、加强核保和销售支持、提高市场分析和经营决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客户信息资源的分析利用,明显促进了保险公司由“以保单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转变,有效提升了全行业的服务水平。

  (五)保险信息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信息化的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中国保监会通过出台《保险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指引》等监管制度、开展信息安全检查、组织行业交流和科技攻关等措施,有力地规范和促进了保险信息化的发展。保险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9月保标委成立以来陆续发布了16项行业标准,建立了由基础类、监管类、业务类、信息交换类、信息技术类等五大类标准构成的保险标准体系,有效地推动了全行业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保险信息化投入逐年增加,全行业基本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六)监管信息化取得长足进步。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中国保监会全面加强了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完善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同时,广泛开展了监管业务系统研发、信息资源利用、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目前,监管信息化已基本覆盖了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主要领域,成为开展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重要手段,有效地提升了保险监管的水平和效率。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还大力推进了电子政务工作,不断完善互联网门户网站,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服务型机关建设。

  二、保险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保险信息化发展不均衡,IT治理结构还不健全。行业内大型保险公司和中小型保险公司、新保险公司和老保险公司、中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不均衡,各保险公司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利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全行业的协调发展。部分保险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决策体系还不完善,信息化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不够,信息化战略和业务发展战略没有完全有机地结合起来,制约了信息化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保险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保险业对信息化的需求相比还不适应,信息化的创新能力面临较大挑战。当前,信息化在保险业内部主要起支撑业务运行的作用,其促进业务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信息化并没有真正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信息化在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保险市场的快速变化对信息系统的快速应变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挑战。

  (三)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保险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保险企业的数据质量不高,整合利用程度不够,数据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挖掘,全行业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足。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1.8%。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网络购物已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互联网应用的商务化程度显著提高,2009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3.8万亿元。相比而言,保险电子商务的起步较晚,绝大部分保险公司还处在摸索阶段,对电子商务准备不足,研究和应用不够深入。

  (四)全行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有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保障能力薄弱等问题。随着信息化成为保险业基础性、全局性的发展资源,保险业务经营风险、企业管理风险已经和信息技术风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系统风险已凸显成为保险业的重要风险类型,如何识别、防范和化解信息系统风险成为全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深化保险信息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宏观引导,促进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保险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研究,把握保险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促进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行业信息化规划,推进行业信息技术交流,深化全行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推动保险业信息化工作的协调有序发展。

  (二)强化行业管理,推动规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进一步健全行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全行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治理机制,不断规范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推动行业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和规范保险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行业标准化的研究及成果应用,促进保险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三)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创新发展。大力支持保险信息技术创新,提倡以信息化创新带动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的发展环境,加强创新成果宣传力度,提高保险业科技创新的意识和水平。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开展行业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发挥创新示范作用,促进和带动全行业的创新发展。

  (四)深化风险监管,确保安全发展。进一步健全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框架,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加强信息安全协调和通报工作,提升全行业的信息安全综合防范能力,确保保险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推动保险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工作同步协调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