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打造智能电网进行时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电力,智能,电网,进行时
  • 发布时间:2011-01-20 15:13
  “十一五”

  电力信息化进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以每年新增约1亿千瓦发电装机的速度不断加快电力建设,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电荒”问题,到2010年底电力装机达9.5亿千瓦。预计未来5年,电力装机增长仍将适度快于GDP增速,将新增至少4.95亿千瓦。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大量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支撑电力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组织扁平化、流程标准化和业务运营可视化的新要求。总体来看,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电力信息化在指导思想、实践方式和建设效果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过程,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生产控制信息化与电力生产设施协调发展,调度核心应用系统国产化程度高,核心软件国产化示范作用明显。

  随着“十一五”期间电力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大量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的电力生产控制信息化的规模和技术层次也得到了大发展。目前,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水平大大提高。同时,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级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总体来看,中国电厂、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各级调度部门现使用的能量管理系统(EMS)、电网实时动态监测系统(WAMS)、电能量采集系统(TMR)、水调自动化系统(HDS)、调度生产管理系统(DMIS/OMS)等核心应用系统多为国内厂商开发,自主可控,维护及时。相比个别单位所使用的国外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发面均存较大优势。电力行业国产化核心业务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对于国家其他行业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电力企业市场主体意识加强,信息管控要求强烈,信息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集中化、一体化趋势明显。

  目前,各电力企业集团公司都先后开展了扁平化管理、集约化运作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战略,而新管理体制的良好运转依赖及时、一致的信息,需要具有上下贯通、左右集成整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支撑。在这种形势下,高效、有力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一五”期间,按照把公司“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建设的战略需要,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用4年时间全面建成了SG186工程,构筑了覆盖公司总部、网省(直属单位)和地市(县)的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和完善了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以及涵盖其他业务的综合管理等八大业务应用,建立健全了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管理控制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技术研究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信息化取得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整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3.以“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为主要内容的“四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探讨和实践,逐渐统一了认识,明确强有力的统一领导、自上而下的统一规划、广泛适用的统一标准、协调有力的统一部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举措,提出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的“四统一”原则。通过企业高层的统一领导,统一的系统架构设计,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统一的有序投入及系统部署,企业信息化的统一组织实施的力度得到加强,有效地克服了部门、地区间的信息化发展差异,提高了信息系统统一性、通用性和实效性。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项目按照“四统一”的原则如期建成,在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各企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建设计划,对不同的在建信息系统项目实施必要的停、缓、改,以确保集团公司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防止重复建设和减少资金的投入和浪费。

  4.注重企业信息化架构设计,集中开展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统一部署各级应用,是推进企业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式。

  为统一信息格式,提高信息的流通性和使用率,提升信息价值,各企业集团公司都开展了企业信息化架构设计,并规划建设企业级的统一信息化平台,推动建设统一的信息化保障体系。要求在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架构下,基于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保障体系,统一规划部署各种应用。数据中心和企业级门户是统一信息平台的两种最主要形式,统一信息门户的建设将使得电力企业生产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得到有效整合和标准化,实现企业内主要的生产和管理数据的交流与共享,规范企业各应用系统;对于推进电力企业资源整合和企业应用系统的整合,解决电力企业信息孤岛,实现电力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对企业决策的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实现优化管理和流程重组的基础上,通过统一部署企业各级应用系统来促进电力企业的新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任何业务部门的信息子系统的开发建设均纳入公司统一规划和统一的平台之内,实现关键软件、关键数据的集中化管理。

  5.电力信息安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安全防护体系基本建立,信息安全综合防护能力得到加强。

  电力行业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具有电力行业特点的信息安全综合防护体系,有效加强了电力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一是健全了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落实了信息安全责任,明确各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了信息安全责任制,基本做到了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是“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策略得到了广泛有效的执行,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升;三是按照“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安全方针,从网络安全、设备和操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运维管理、数据安全、物理环境安全、关键信息资产管控等全方位多层次,采取对各类网络接口和互联网出口实时在线安全监测;四是各单位都编制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了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应急处置流程,广泛开展了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高;五是依据《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制定了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检查指标,分15大类78项,覆盖了电力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各个主要方面,各电力企业建立了督查体系,健全了信息安全技术督查机制,在日常督查基础上,针对等级保护等重点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行业信息安全检查监督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安全督导检查工作逐步深入;六是电力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行业要求,积极推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自评估和检查评估制度,完善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并委托符合规定的测评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行业风险评估工作已进入常态化、制度化的规范阶段。

  “十二五”电力行业

  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

  “十二五”是中国电力发展的关键时刻,电力行业在未来承担着产业结构变革、绿色电力和节能减排的重任,要求电力信息化有质的飞跃。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为电力行业信息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在“十二五”期间,两化融合思想将在电力行业得到更加深入的实现。其中智能电网是信息化与电力工业融合的更深层体现,信息化将渗透到业务价值链的各环节,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结合将更紧密。

  1.智能电网带动电力信息化技术全面发展,电力信息化建设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地区能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极不平衡,负荷中心在中东部地区,而能源中心则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其中蕴藏量极大的风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以及沿海地区,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北部和西部地区。为适应中国实际情况,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中国的智能电网必须以特高压骨干输电网为基础,建立坚强的输电系统,以便于实现能源的大范围合理配置,为电力系统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即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2.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实践,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时机已经成熟,电力信息化建设将迎来新高潮。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顺利完成的SG186工程在电力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示范作用。就国家电网自身而言,SG186工程的胜利竣工并通过国家级评审,不仅使其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目标,而且也使其具备了支撑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基本能力,为智能电网信息化和SG-ERP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SG186工程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电力行业内其他电力企业借鉴: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挂帅,组织保障力度大。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SG186工程,将其和超高压电网建设工程一同视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工程,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和特高压办公室,强力推动这两项战略工程的推进。其中信息化办公室具体负责公司信息化的规划、计划、组织、建设、管理等工作。不仅如此,此后还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充分体现了公司在组织上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二是坚持集中式、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规划实施力度大。三是集中人力物力,保障建设资金投入,快速推进工程进度。SG186工程建设历时4年,总投资较“十五”增长38%,信息系统功能覆盖率同比2006年初增长超过80%,较常规同等级信息系统建设,工期缩短一半,总体投资节约1/4;四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集中式建设方案影响广泛。通过SG186工程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了总部、网省纵向贯通,相关业务横向集成,已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数最多的企业级信息系统。同时,SG186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成功解决特大型集团企业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数据一致性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等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难题提供了报告的实战经验,必将对电力行业其他电力企业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集中式、一体化的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建设模式也应成为主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