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可圈可点的五年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保险行业,五年,可圈可点,保监会
  • 发布时间:2011-01-20 15:09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保险行业首个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回望过去五年,我国保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可谓可圈可点,从全行业对信息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数据大集中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到监管信息化的长足进步,信息化已经全面融合到保险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中,而这一切是与中国保监会的直接领导和重视密不可分的。

  五年来,在保监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保险业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的保险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有力地保障了保险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12月,中国保监会统计信息部发布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这是我国保险业历史上第一个由行业主管机构牵头组织制定的信息化方面的规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紧接着,由中国保险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的《保险术语》等十几项标准也正式发布。这些标准涉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标准、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规范、行业内及行业间信息交换标准等,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技术保障。此外,中国保监会在“开业信息化验收”、“重大事项报告”、“应急预案”以及灾难备份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比如在2008年中国保监会印发了《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该指引要求自生效起五年内各保险公司要至少达到该指引规定的最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要求。五年来,保监会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支持信息化相关的研究与交流,逐步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监管,使得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执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保监会《保险机构计算机系统重大系统性故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险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出台,各保险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有效工作,提升了全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水平。目前,各保险公司已经组织完成了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建立了信息系统重大事件应急管理和灾难恢复的组织机制,并开展了信息安全需求分析、风险评估、策略制定工作,在防病毒、系统运行监控、访问控制、系统及数据备份等方面加大了投入。

  “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保险公司的IT治理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里已有51家保险公司设立了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人保集团、国寿股份、平安集团、太保集团等23家大中型公司设立了首席信息官,从公司层面专职负责管理信息化工作,有力地提升了信息化工作地位。同时,大部分公司能够结合业务发展战略开展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工作,多个公司开展了IT绩效研究考核工作。

  中国保监会对信息化的重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精神相一致的。党的十六大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在不久前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信息化第一次作为经济转型的支撑被明确地写入五年计划中。

  保险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化对保险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撑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展望“十二五”,中国保险业信息化将会在中国保监会的正确领导和各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