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服务外包统计体系
- 来源:AMT《前沿论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完善,服务,外包,统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02 09:15
“服务外包”概念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提出以来,各国家政府、行业协会、国际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纷纷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服务外包的定义和统计边界。
国际各类组织对服务外包的统计边界存在差异
目前部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行业协会和政府组织对服务外包的分类建立了自己的统计体系,有的还定期公布年度或季度统计数据。但我们研究发现,这些关于服务外包产业的统计边界存在明显差异。
Gartner 公司按最终用户与IT 服务提供商所使用的主要购买方法,将IT 服务市场分为离散式服务和外包。外包须为了随时交付IT 服务而将管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转移给一家外部提供商,服务的实施与服务水平和成果相联系。外包又分为IT 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
IDC 国际数据公司定义的服务市场包括IT 服务市场和业务服务市场。其中,IT 服务市场中外包的部分被定义为IT 服务外包(ITO),业务服务市场中外包的部分被定义为业务流程外包(BPO)。
IT 服务市场由三个子市场构成:IT 外包市场(ITO)、咨询及系统集成市场(C&SI)以及技术产品支持市场(TPS)。其中IT 外包市场包括:应用外包、桌面与网络外包、整体信息系统的外包等传统的“一对一”的外包服务模式;以及包括“软件即是服务”(SaaS)和托管服务在内的“一对多”的外包服务模式。
业务服务市场包括:业务咨询服务(BusinessConsulting)、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等。其中,业务流程外包涉及采购、财务会计、培训及人力资源、客户服务等不同业务职能的外包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由于BPO 统计非常复杂,一些国家在部分水平业务领域以及部分垂直行业领域尚未开展相关服务或难以统计,因此IDC 在不同的国家发布的该国相对成熟的BPO 业务,以便保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Accenture 埃森哲公司分类中的BPO 业务与IDC 的范围相似,并在BPO 业务中纳入了知识流程外包业务,在信息技术外包中纳入了嵌入式软件开发。
Nasscom 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联合协会2007 年之前使用的概念是IT-ITES,即IT 服务和基于IT 的服务。2007 年提出了新的服务外包概念,指出服务外包是基于IT 的业务流程外包(ITBPO),建立在IT 和网络平台之上,任何外包的作业经数据化之后,转移出去的业务流程和办公作业都属于服务外包。Nasscom 每年出版印度年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其中大量的数据来自于IDC 公司,因此其产业边界与IDC 的定义基本一致。
Nasscom 在分行业统计IT 应用服务与软件产品支出时,共分为以下行业:银行、金融服务和保险业、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卫生保健业、运输业、通信传媒业、公共事业和建筑业、政府部门、其他行业。Nasscom 在分行业统计工程设计和产品研发支出时,共分为以下行业:汽车、制药生物技术和卫生保健、消费电子、电信、计算机软件、半导体、计算机硬件、航空航天/ 国防、化工、建筑/ 重工业、医疗设备、其他行业。
美国政府2004 年总统国情咨文中(The U.S.President Economic Report 2004)认为服务外包是一种新型的服务贸易形式。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当前正在逐渐兴起一种新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是企业通过将他们的产品( 商品/ 服务) 生产过程布局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以达到全球范围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企业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这种方式将会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同时获得利益,而通过因特网和电话线路等方式实现的专业服务外包是新贸易方式的突出代表。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统计体系需要继续完善
我国从2007 年开始,由商务部和工信部分别建立“服务外包业务管理和统计系统”和“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统计系统”对该产业的发展数据进行采集。
从2007 年至今,商务部对服务外包产业的统计体系逐步建立,统计边界逐步明确,服务外包业务管理和统计系统运转顺畅,至今已有连续三年的统计数据,并能做到数据每月更新。商务部关于服务外包业务范围,详情见表1。
统计方法主要采用服务外包企业和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线申报和审核的方式,省级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商务主管部门于每月5 日前完成对上月统计信息的审定,信息汇总上报到商务部后,采取抽查等方式对企业申报的信息进行核查,目前该项工作归口于商务部服务贸易司。
商务部统计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数据主要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用于编写《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分析呈现当年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全貌,用于产业的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
工信部从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角度将该产业定义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产业也划分为ITO 与BPO(详情见表2)。工信部主要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省会城市的软件服务业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渠道,每年年底发放《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调研问卷》,通过企业反馈问卷完成数据采集工作。至今已连续统计四年,并已连续两年编写《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对外发布产业发展数据,目前工信部由软件服务业司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服务外包产业涉及范围广,关联产业多,在中国由多个政府部门同时介入管理。由于相关部门关注的视角和目标不同,对产业内涵和边界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虽然目前商务部和工信部设定的服务外包产业边界已经非常接近,但商务部作为国家内外贸易的主管部门,对该产业的管理和统计也主要侧重于国际(离岸)服务外包部分,即面向海外发包方的服务,因此商务部和工信部所公布的产业统计数据存在差异。以2009 年为例,数据差别比较显著(详情见表3)。
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通过比较国际国内不同机构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定义和统计边界,我们发现各机构的统计口径与范围存在差异。明确产业边界、完善产业统计、时时把握产业的发展脉搏、用清新的发展数据准确反映产业发展状况、用翔实的统计分析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颁布和实施支持政策给予参考——这将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议从规范产业管理和完善产业统计的角度,进一步加强统计体系的完善和统计数据的跟踪分析,可以由国内服务外包领域的专业科研机构组织研究力量,采用季度分析报告、年度分析报告以及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时时跟踪,使数据分析报告更具时效性和参考性。
江维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