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意陶在市场上阔步前行,得益于在产品与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近8年来,金意陶先后获得专利27项,目前正申请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技术2项。其独创的干粉布料技术、高温粒子抛釉技术、大颗粒干粉布料技术、半抛技术,为同行者难以模仿。
8年来,金意陶始终坚持以国际潮流为设计方向,先后推出的六大系列三千多款产品,无一不引领与风靡消费市场。在近几年中,金意陶为保持产品“研发一代、储存一代、推广一代”的良性循环,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近亿元,每年研发投入费用占去销售收入5%以上。同时,不惜重金招揽各方研发人才,并以高于同职位两倍以上的待遇为骨干研发人员创造一流的研发环境。几年来,金意陶为保证产品技术与世界同步,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购买各种先进技术设备(如高粉布料机、多辊筒印花、喷墨打印设备等),并与国内外陶瓷设备制造及化工生产的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开发具有自身知识产权的专有设备及技术工艺,从源头上遏止产品被模仿的可能。目前,金意陶已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中国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并积极筹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作为仿古砖领军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金意陶在产品开发方面做了三点:第一,产品品质过硬,消费者信得过;第二,产品设计开发及再设计与大众消费理念、建筑装饰流行趋势紧密相扣;第三,始终坚持国际化,金意陶始终与国际接轨,将国际最先进的、最流行的陶瓷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最先应用于国内实际生产,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金意陶把创新纳入一种日常管理的工作来做,而不是成为挂在墙上的口号。在金意陶,创新是一种理念或者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行为。怎么样把创新作为一种日常管理工作来做?很简单,每个员工早晨上班之前问问自己,我还能做得更好吗?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这就是企业核心创新理念。不要说非要做一个全国发明或者全球发明才叫创新,实际上,金意陶人每天在工作上不断地改善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第一个思维是,金意陶是最先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公司引进到中国并且进行合作的一个企业。当时感觉到完全靠自主创新还不能赶上意大利和西班牙这种速度,那样我们便直接跟国外的设计公司进行合作。
第二个,金意陶在创新的渠道上,我们跟国外专业性公司的合作,跟国外客户的合作。
第三个,员工的自主创新。金意陶想成功,要有很多东西进行支撑,产品就一定要非常好。
金意陶的研发人员经常在想:产品怎么样做得最好,怎么做得最新,怎么在行业领先。所以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结果,金意陶的产品确实在行业是非常领先的。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金意陶是一家始终坚持国际化的企业。这不仅表现在与国外的企业合作上面,不只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将金意陶打造成具有国际化影响的建陶品牌。
2007年以来,金意陶展开一系列国际化布局。一方面与国际建陶巨头合作,推出国际顶尖品牌“POWERGRESCHINA”,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际尖端品牌直接对垒;一方面积极筹建欧洲公司、美洲公司、亚洲(中东)公司等,在世界范围内“结网布点”。尤其是2009年,在意大利OEM产品的实现,颠覆了中国陶瓷企业为洋品牌OEM的传统,展示了中国陶瓷的骄傲与自豪。2010年,金意陶本着国际化理念,与世界陶瓷前五强——墨西哥ICC陶瓷公司在国内组建合资公司,运用国际化运营手段与国内市场对接,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参与世博
2010年在世博会有两个场馆用了金意陶的瓷砖,一个是温哥华的城市馆,还有一个是俄罗斯馆。
最开始金意陶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的瓷砖被用在世博会里了,而是公司一个上海客户到世博会参观发现的。当时公司也比较重视这件事情,派市场部去了解,发现两个地方都用了金意陶的瓷砖。当时我们还是很开心的,因为当时并没有刻意去做产品和品牌推广,无论是俄罗斯馆还是温哥华馆,都是设计师自行设计进去的。金意陶很多产品的研发来自于国外,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应该说产品的风格、品质和设计比较接近欧洲风格,外国人比较喜欢。举个例子,比如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只要是香港公司的设计师来设计样板房,很大一部分都会选择金意陶的瓷砖,因为瓷砖本身的品位、文化和欧式风格吸引了他们。
新思想,新转变
企业要发展就要多吸收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方式。彼得.圣吉在《必要的革命: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创建与实践》中提到:
“真正的创新是需要改变思想方式。许多商业组织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许多其他类型的组织也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其中有些组织,已经在过去多年中,以这个道理为基点展开了行动,许多其他组织也正在积极努力,追赶他们的步伐。虽然还有大量企业仍然处于无所作为、无能为力的痛苦与混乱之中,但是每一个行业中都有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正在把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议题融入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它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如果它们想在未来的动荡中生存下去,进而兴旺发展,就必须这样做。随手翻一翻报纸或者商业杂志,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巨浪正冲击着整个企业界。正在做出变革的并非只有金融行业,那些业绩最优秀的企业正在引领变革的进程。”
企业要发展就要多吸收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2010年经营计划会上,我提出了“十五个转变”包括:由知名品牌向强势品牌转变、由销售型企业向全面型企业转变、由利益型向价值型转变、由创新点向构建创新体系转变、由换位思考向思考换位转变、由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向生命是企业的品质转变、由感性管理作决策向理性作决策管理转变、由表面服务向深层服务转变、由重用人才向搭建优秀人力资源平台转变、由品牌单高向品牌双高转变、由国际贸易型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变以及由单一主业向配套全面转变等思维转变的要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