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開大步遊學去(上)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遊學,孔子,慕尼黑
  • 发布时间:2014-11-04 14:15

  ---邊走邊學邊玩邊思考的快意人生

  古有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講禮授知。一方面傳播他的禮教儒學,另一方面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中國乃至世界也掀起了一股遊學熱。

  不同之處是,現代的遊學不是以實現政治抱負為目的,也不只是以傳播知識為己任。是走出國門和自己熟悉的領域,去學習別人的先進知識,去看看他國的文明禮俗,去理解不同的社會政治和企業經營管理主張,去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這與兩百年前的清末時期有些相似。明朝以來的嚴重閉關鎖國讓中國徹底失去了與世界同步發展的機會,到了清朝中後期,中國的再一次閉關海禁使得她成為西方列強眼中富饒又毫無反抗之力的砧板肥肉。一句「師夷長技以制夷」,清朝開始派人學習西方的船堅炮利。然而先進的科技知識打破了中國人背負著的沉重思想枷鎖,大清帝國便發出王朝最後一聲哀鳴。

  歷經艱難摸索,時至今日,近代中國還是在浩劫和動蕩中摸索前進著,我們這些五湖四海的中國人還背負著思想枷鎖,每一個進步的腳印踏得千辛萬苦。然而經過最近十五年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國的青壯企業家們已經學習重新審視反思,想要重新認識真實世界。作為一名曾經在全世界行走的企業家,作為一位喜歡分享知識經驗的教授,作為一名熱衷到處旅行的老頑童,帶著不同學校、不同行業的碩士博士班企業家學員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學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STYLE。安享晚年肯定不是我的春秋大夢,Keep Learning,Moving,Enjoying,才是屬於我的獨特「樂享晚年」哪!

  每次帶領企業家學員外出遊學,或以中外城市企業參訪為主題,或以地域相近採擷精華為方便,無論哪次出行,都會帶著滿滿期望而去,載著滿滿收穫而歸。那我就分不同的主題細說說吧。

  工業精密製造遊

  雖然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改革開放、招商引資,一步步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工廠、世界市場。但是,中國的「工廠」不是以技術、精密見長,而是一些勞動密集、資源密集型工廠。簡言之,就是依靠消耗自己豐富的勞動力、廉價環境、道德文明和稀有資源,為世界加工著毫無技術性可言的產品。另一方面,為了賺快錢,中國很多工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甚至危害健康的事,也做了不少。中國的工業缺少的不只是技術而是踏實嚴謹的善心。

  說到工業,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學習對象就是德國。我曾十多次帶著不同大學學員赴德遊學,去學習人家的生產工藝和德國製造的態度。其中我曾三次帶學員去過我服務過的一個品牌,Leica。Leica是世界最著名的照相機品牌之一,以精密、堅固、卓越的品質受到攝影發燒友的喜愛。當其他相機愛好者等待著新款相機的新功能、新款式發佈的時候,唯有徠卡迷認為,徠卡改一個小轉盤都是在暴殄天物。徠卡的成就來自於德國人的精湛工藝和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我帶學員去徠卡參觀過他們的裝配生產線,每一道工序都是嚴格把控,每一個手工裝配的技師都認真無比。在最終人工裝配的過程裡,經驗豐富的技師價值得到極致體現。比如安裝一個一百毫米分之一厚度的墊片是很難用機械手臂完成的,而且它需要卡住三個支點,從而使得感測器能夠同機身緊密貼合,任何一絲的偏差都會影響最終的攝影效果。人工完成裝配後,還要經過機器的層層檢驗,完成之後才是相機外觀的製作,比如在機身外側貼真皮裝飾、除塵和貼徠卡紅色圓形logo。每一步都要求有十二分的耐心和精準的手藝。徠卡工作人員還特別帶我們參觀了地窖。一開始很多學員都很納悶,徠卡要地窖做何用?我解釋給他們緣由,徠卡鏡頭之所以這麼好,是因為對每個細節的講究。用來做鏡頭的原塊玻璃進入徠卡工廠後,並不是立刻就進行生產打磨,而是先放入地窖中讓其用十年的時間自然收縮,這樣細心打磨出來的鏡頭才更精準,不會因為溫度變化而收縮,造成攝影失真。

  在統一行程中,我們往往會安排一次德國黑森林咕咕鐘的製作工藝體驗。咕咕鐘又名布穀鳥鐘,每到整點,鐘上會開一扇小門,一隻布穀鳥彈出來,煽動翅膀點著頭發出類似布穀鳥的叫聲,叫完之後回到鐘裡並關上門。咕咕鐘的知名不僅僅是因為使用機械工藝報時,還得益於布穀鳥的叫聲和精美的鐘錶雕刻工藝。在帶領學員參訪咕咕鐘博物館時,我們見到了各式各樣的咕咕鐘,無一不是精緻絕倫。導覽人員告訴我們說,由於黑森林冬季漫長,白雪皚皚,農人們在閒暇之餘就以林中木頭為材料做出了很多有用的機械和工藝品。一七三八年的時候完成了第一座咕咕鐘,而後在鐘的結構和外觀上慢慢改良,黑森林的居民憑著他們的想像力和精湛的手藝,利用漫長的冬季製作由木雕裝飾的咕咕鐘,這也迅速發展成為黑森林的時鐘產業。接著就發展成世界頂級「SWISSMADE」的各式昂貴精緻腕表。沒有德國咕咕鐘,就沒有今日瑞士手錶。參觀完畢,我們還安排了咕咕鐘師傅教學員去做一個自己的咕咕鐘。從一個齒輪與另一個齒輪的關係,到怎麼雕刻、上色,雖然手沒有師傅的靈巧,我們卻也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一個咕咕鐘。最後大家總結出來,原來要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每一步都準確,有刻度、有標準,最後才會準確,中間有哪個小事沒有做好,可能都會導致功虧一簣,這就是德國人的態度。每個人做好咕咕鐘之後,可以帶回去放在自己家裡留作紀念。每位學員都非常得意,自己終於完成了這麼一件極其複雜的「工程」。只要是中國人一定要知道,這項工程是經由明初《永樂大典》傳入的齒輪和傳輸工藝開始,之後在德國得到迅猛應用發展。事實是,這項機械程式成就了之後的電腦基礎理論中〇和一、開和關、通電和斷電的簡單邏輯,其複雜可靠應用就是從這裡密切連接上的。

  除了德國之外,日本也是個做事一板一眼極其認真的國家。有一次帶學員到日本遊學時參觀了日清食品的工廠,非常有序。每位學員還做了一包速食麵和一個印有自己頭像的面碗。可以帶回去送給家人朋友,也可以自己收藏紀念。在學習日清的過程中,我們想到可以把日清的這個概念放到中國旅遊景點的紀念品上。在中國大多數的景點要麼沒有特色紀念品,要麼紀念品千篇一律,跟遊客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中國的景區和紀念品供應者可以轉換思維,提供個性化的、有參與性的紀念品,將會更有意義。中國不應該還是走原先生產大國的老路,而是要變成文化創意大國。同樣的概念,我也將之引用到學員自己的企業中去,在遊學過程中,不只是看看熱鬧而已,而是在行萬里路和名師指路之後,舉一反三,從中悟出自己的「道」。

  當然,上述幾個公司參訪只是舉例而言,我和學員們去過很多不同國家的不同企業,包括西門子、BMW、法國雪鐵龍、英國Dyson、日本京瓷、豐田、松下、台灣台積電、台達電、台中精機、捷安特、欣興電子等等以工業著稱的公司,從中學習,有所領悟,這才是遊學的真義所在。

  創意創新激蕩遊

  當下正熱的文化科技創意創新理念,似乎與台灣、矽谷、倫敦、東京、曼谷等創意重鎮有著密切的聯繫。要說文化創意,它們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就曾多次帶不同學員到訪過這些地方,用實例教授大家創意的力量和未來。但也正因為這些地方已太多次被提及,而顯得缺乏少許新鮮感,所以下面就選擇了一個比較少提及的城市來詳細說說,創意創新文化表現可以是各種方式和形式。

  歷史在永不停止的復古與創新的循環中前進著。慕尼黑就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將復古與創新平衡得恰到好處。

  慕尼黑是希特勒領導納粹党的發跡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因此在戰爭中,它受到了七十多次的聯軍轟炸,八百五十年前的舊城區有一半以上被夷為平地,只剩下殘垣頹壁,瓦礫廢墟。二戰之後,慕尼黑居民一直致力於城區的重建。雖然地面建築已經被摧毀殆盡,但是地下排水系統卻保存完好,如果重新規劃城市建設,勢必要把原來的地下系統重新鋪設,這無疑是費時費力的。慕尼黑的居民對「傳統即生活」的理念深信不疑,他們認為科學除了改進人的生活,更應該用來保護傳統和大自然。在傳統、務實和平衡的都市重建智慧基礎上,慕尼黑居民通過公民投票決定將老城區按照原先的面貌重建起來,成千上萬「廢墟的婦女們」走上街頭,撿拾磚瓦,整理、分類,用於重現她們的老城原貌。

  當然,慕尼黑並沒有沉浸在悲痛又古老的歷史中裹足不前,而是在舊城的周邊,一圈圈地建起現代新城。寶馬總部、西門子總部都在這裡,都是典型的現代建築。當地居民有著很強的城市公共事務參與精神,他們很明確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們像修建自己的房子庭院一樣參與著整個城市的重建與新建。與學員們一起,從城市的最中心慢慢向城市週邊走,從傳統巴羅克、哥特式建築到新式建築,再到具有未來風格的建築,看到的儼然是城市的歷史變遷,而非僅僅是一座城池。從「慕尼黑成功模式」中,我帶著學員

  詳細觀察,討論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回看中國的城市,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仿佛每個城市都是一個模樣,無非就是有的先進一點高樓多一點,有的落後一點高樓少一點。只有蘇州,在同鄉貝聿銘的力爭之下,保存著江南舊貌和古老的磚瓦。在歷史的悲歡離合進程中,中國失掉的僅僅是傳統建築嗎?不尊重歷史,不尊重祖先的智慧,沒有了特色和光彩,當然也就失去了中國人自己的尊嚴和信心。

  文化歷史體驗篇

  儘管有很多中國人對日本充滿了歷史憤恨,但是作為儒學文化地區,它將中華文化保存得挺完好。為了充分瞭解日本所沿襲下來的唐朝文化,也為了給我帶領的碩士班一個富有創意的畢業典禮,我帶著大家踏上從日本南端福岡開始的「櫻花循跡畢業旅行」。

  在櫻花初開的春天,我們從日本南部,追著櫻花花期一路北上。其中一站是奈良。奈良吉野山為日本最為有名的賞櫻之所。作為古老的文化城市,奈良被日本國民視為「精神故鄉」。這裡是日本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有很多重要的名勝古跡。奈良曾作為日本首都的「平城京」,是仿效中國唐代的長安城而創建。從唐代開始傳入日本的中華文化,被像奈良這樣的古城老鎮小心翼翼地保存著。那次遊學我們就被當地人帶去了奈良深山老林中一處唐朝莊園。在那個莊園裡,所有人都身著唐朝服飾,使用唐朝禮儀,用唐朝的餐具吃唐食、喝唐茶。我們也跟著換上唐朝的衣裳,學著古人樣子吃飯,倒是有種夢回唐朝的感覺。我們嚮往中國強盛的百年盛世唐朝文化,卻只能去日本尋找。文化是什麼?文化就是講究,文明就是在乎。當一群人聚在一起,既不講究,又不在乎,這樣就沒有一絲文化可言了。日本保留著我們拋棄的文化純真,我們是該慶倖,還是該慚愧!就在不中不西失去文化本源的當下,有哪一點是「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基依靠呢。

  從奈良再往北走,就到了京都。在京都,我們欣賞到了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能劇。能是以主角演員的歌舞為中心,與伴奏之唱念及奏樂所構成的音樂劇。演員使用面具是能的特徵,稱為能面。為了更好地體驗能劇,學員們可以扮上能劇演員妝容,戴上能面,由演員教著大家一起起舞。煞是開心。能劇與中國的儺劇類似。儺劇是古代大儺祭典中的儀式舞蹈,後世逐漸發展成娛樂性的民間舞蹈。一般都戴木質假面,扮作鬼神歌舞,表現神的身世事蹟。能劇與儺劇都有面具,而且都是在表現英雄、鬼神的舞蹈,更有本地的說法,日本友人一致肯定「能劇」就是源於中國儺劇。另一次,我們到了富士山頂,在火山口的神社裡,穿著碩士畢業服,在富士山巔舉行了永生難忘的重拾唐風、征服日本的畢業典禮。

  還有很多有趣又值得回味的文化體驗之旅,比如我曾帶著一批美女學員赴法遊學,在法國的古堡裡,大家穿著法國宮廷禮服,在古堡中與法國帥哥翩翩跳起宮廷舞,每位女生都說從沒有想過自己當了一回「伯爵夫人」;比如我曾帶著學員重走絲路,黃沙漫漫,駝鈴叮噹,滄桑古道中體會貿易開拓的喜悅與艱辛;比如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鎮Gettysburg體驗「穿越」葛底斯堡戰役的遊學。我們穿起十八世紀的軍裝,扛槍上馬,再現美國南北戰爭中最慘烈的那場戰役,追憶歷史。雖然中國也有歷史文化名城舉辦一些祭祖、穿漢服活動,但基本都是功利目的,群眾參與度不高,有些還嘩眾取寵,廣遭詬病。如果借鑒葛底斯堡這種「群眾參與」模式,重現中國泱泱幾千年的深厚歷史資源,一定非常壯觀;再比如紐約現代文化體驗營、由台北國光劇團支持的京劇裝扮學唱戲、武夷山深夜煮茶論天下、泰國美食甜品製作體驗、新竹客家莊印染、瑞安平陽坑活字版印刷體驗、法國達芬奇古堡現場油畫創作、英國劍橋大學牛頓蘋果樹下熱烈討論歐洲工業演進史、哈利波特餐廳取景地—牛津大學基督學院餐廳用餐、日喀則藏民傳統家宴、臨淄安陽金陵古都深度走訪、澳洲放牧剪羊毛工作體驗……

  遊學的腳步不會停止,繼續學習的態度也永遠旗幟鮮明。我正在計畫下次帶學員遠赴義大利佛羅倫斯,去那文藝復興發源地一窺歐洲文明歷史變革的腳步,希望在佛羅倫斯牆隙瓦縫間的故事可以提供給我們中華文化復興以歷史啟示。

  解崙 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產業創意研究所所長,美國管理科技大學博士班教授導師,德國富特旺根工業大學國際創新教授,台灣產業創新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曾任德國高科SCHIMDT中國區總裁、LEICA徠卡機構總經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