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中国近代史编篡理念的认识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理念,认识,时代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8 08:40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2-0009-02
“当今世界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因此,“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既是时代和社会前进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①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于青少年来说意义重大。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了《历史课程标准》,该《标准》突出了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一、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关于加强近代史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新标准》②中国近代史(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篇,通过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编入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不断受到冲击,阐述了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在清政府走向深渊的过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天国美梦”中醒来,为寻求救国救民良策从技术、制度、文化层面上不断探索,但最终均不同程度遭到失败。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直到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中国无产阶级从此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新标准》说明了一个历史理念——中国人民为“两大任务”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便是江泽民同志提及的中国革命“两大任务”之一: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新标准》中国近代史(下)开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编入了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一方面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赢得较稳定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为我国工业化创造条件。也是完成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第二个任务提供前提和基础。在下来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失误、不断总结、再探索的过程。这段历程十分艰辛、曲折。它留给我们的教训也多,这是代价更是反思。
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带来的硕果(教材第四、五、六、七单元):民族大团结、港澳回归、以及祖国统一事业的大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我国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所取的外交成就;科研、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生活等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为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第二大任务: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此外,整个近代史的编纂还突出了“三次巨变”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中国涌现了三位巨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的伟大活动掀起了中国近代史的三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巨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巨变;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这“三次巨变”贯穿了中国近代史的始终。《新标准》就“两大任务”和“三次巨变”脉络清晰,逻辑性强,有理有据,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值得称道。
二、强化了历史教育的功能
《新标准》充分体现了历史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在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得出客观的历史规律。从《近代化的探索》到《新民主主义的兴起》,有力的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最正确领导者和中国革命前途的“救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中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党派(不论是资产阶级政党或小资产阶级政党)能够担负。”③历史证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一系列救国救亡斗争,最终都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自身阶级局限性而失败。新中国的成立便雄辩的得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科学结论。
《新课标》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阐明了另外一个科学结论——改革是强国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④所以,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农村逐步走上富裕道路。此外,“我们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⑤总之,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相信:“这条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的。”⑥为什么邓小平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走对了呢?与苏联比较,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改革,再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苏联进行了“全面改革”、“根本改革”,结果由于苏联改革因僵化,缺乏延续性和宏观整体性、协调性而失败,并最终导致“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取了苏联改革的教训:一是走自己的路;二是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三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步走”宏伟目标;四是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总归一句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为落后国家如何搞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典范。
三、体现素质提升与思维培养
《新课标》中一个比较显着的特色是较大幅度增加插图和知识卡和“动脑筋”。插图和知识卡的增加,一方面以生动形象性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图片、知识卡载入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及与历史知识相关的其他知识(如文学、美术、地理、生物等)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动脑筋”的增设,增加了反思历史结论的“动脑”活动与能力培养,尤其是加入几种不同的问题思辨,它能够切中中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思辩功能。《新课标》中又增设了“活动与探究”为教材适应性增加了弹性和开放性,使教材不仅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活动学有所得,而且还使学有余力者脱颖而出,在小论文写作中充分思考、充分想象,发表出不同见解,学生们既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又可体现素质教育“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目标性。
四、思考与商榷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近代史的教育意义重大,这是1993年三月江泽民同志一次讲话的重要内容。近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抗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源泉,是振兴民族精神的巨大动力。但是也应注意到历史事件的教训与总结上,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人的一生命运都大有裨益的。因为,只有吸取了教训,我们才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以史为鉴,我们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不走弯路。历史上“左”倾、“左”祸、“左”害曾泛滥成灾。这正如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落。‘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⑦。现在“左”的思想仍然存在,有时会死灰复燃。我们应实事求是的从“左”的教训中吸取教训,让青年一代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左”害,“左”害到底有多危险,从而彻底的清算封建残余,这对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关系极大。
可是,《新课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教训总结(如辛亥革命、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大跃进、文化的革命等)虽有提及,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从篇幅上、深度上都不够,我认为应更多编入。“中国革命取的成功,就是因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活用到自己的实际中去。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我们的经验有正面,也有反面的,正反两面的经验都有用。”⑧此外,我认为教材还应更多的增加历史漫画插图,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学生开发历史思维和历史兴趣,也很适合中学生的特点,我还希望新教材所提供的补充材料更详细并有来源、出处,以方便查找。瑕不掩瑜,《新课标》很注重“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整合,所取得的成功是不容置疑的。
注释
①参见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前言,有删节。
②特指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以下同。
③见新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④和⑤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⑥和⑦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讲话要点》
⑧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张捍东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东河中学 24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