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2-0035-02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教师怎么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自然界中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讲授内容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必修3《植物的激素调节》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动物会运动,植物会运动吗?”,“把成熟的香蕉放到未成熟的柿子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在学习血糖平衡调节时,可设疑:“小明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到第四节课时仍然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这时他体内血糖平衡吗?是怎样调节的呢?”,这样的疑问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教师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讨论激发兴趣

  在高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每堂课讲完之后应该给学生留出3到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然后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相互交换自己总结的内容并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补充、纠正和提炼知识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

  三、利用教具、多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生物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阔,时空跨度很大,这就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带来了难度。并且有些生物现象实在不是一些简单的标本或挂图所能展示的,也不是教师用语言所能描绘的。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许多微观的知识及无法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有目的地把学生的视野、思维引向教学重点或难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在讲神经调节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通过多个图片,让学生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在讲植物向光性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放在窗台上的一盆花,逐渐弯向窗外生长”。这样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在讲“减数分裂的过程”时,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通过观看减数分裂过程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1)减数分裂全过程进行了几次分裂?(2)什么是联会、四分体?(3)减数分裂过程中,哪一阶段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4)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四个精子细胞,为何染色体数目只减少一半?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注意力比较集中,回答问题就容易得多了。

  四、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授课中,我注重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毫无疑问,几乎所有的学生对上实验课都很投入,因为学生对生物实验都有浓厚的兴趣。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迎合其好动心理。微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和神奇的生命现象又打动学生的好奇心,故让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并且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生物知识。例如,验证酶的高效性的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做,可清楚的理解酶的高效性。在质壁分离的实验中,一方面学生动手操作可清晰地观察到: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失水;而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吸水。另一方面,学生有目的的参与体验还能增强感性认识。在体验的过程中边想边看边实践,想一想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描述,以及课堂上老师的讲解,然后自已动手做一做实验,亲历了生物学实验的乐趣。

  五、通过角色转换激发兴趣

  所谓角色互换是指让学生当一次教师,而教师则作为学生来听其讲课。课本中有很多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专题报告,此时建议教师把这些内容拿出来让学生讲,而自己则充当学生听讲,一般给每组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讲完后由班上其余学生提问进行讨论。这种角色转换一方面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压力促使其主动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表现欲望强会促使其尽自己最大能力涉猎关于某一领域的知识,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这种自我过程中建立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总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

  赵英 党国利 李彩娥

  (陕西省武功县绿野高中 71220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