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金融生态示范城市融资困境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金融生态,融资,困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08 13:05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相对敏感,出现经济减速、结构调整、金融风险等相互交织的现象,加之民间融资风险、房地产等流域的风险持续发酵,导致企业经营困难,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反弹问题凸显。本文以全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陕西省府谷县为例,深入分析了经济进入新常态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解决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 融资 困境
陕西省府谷县因煤而兴,在“2012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论坛”中被列入全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之一。2014年以来,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的背景下,使得以煤炭产业为经济发展支撑的府谷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企业偿贷困难的窘境。中国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对该县企业融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风险监测,以寻求破解之策。
一、问题和困境
短贷长用问题严重。由于固定资产贷款门槛高、条件严、报批手续复杂等因素影响,企业往往在项目建设期通过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在经济上行期企业可以通过民间过桥资金通过倒贷方式缓解偿贷压力,但在经济下行期,各方都紧缩银根,以前的方式很难在延续,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期限和企业生产周期错配问题越来越严重。调查显示:2014年,该县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00多亿元,而固定资产贷款仅占50%左右,缺口部分只能靠短期贷款或民间融资来弥补。由于项目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短贷长用必然会使企业陷入频繁倒贷的尴尬局面,为企业贷款违约风险埋下隐患。
互保联保问题凸显。为了增强银行的放贷信心,府谷县民营企业之间互联互保现象较为普遍,以达到抱团取暖之效应。据调查,目前该县民营企业联保贷款余额高达400多亿元,最大的一户企业担保余额42亿元;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总额110多亿元,形成了若干个“担保圈”,最大的担保圈共涉及106户企业,其中担保企业60户,被担保企业83户,担保金额高达60多亿元。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明朗,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随时可能发生,一旦个别企业出现问题,其他联保企业必然会受到牵连,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陷入“一损俱损”的境地,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民间融资断档。受毗邻地区鄂尔多斯、神木民间融资风险集中爆发的影响,府谷县民间融资案件也呈现高发态势,加之各种媒体对民间融资问题的不间断报道,极易引发群众恐慌心理蔓延,进而使民间融资的负面影响被不断扩大,导致部分企业寄希望于通过民间资金过桥倒贷实现缓解资金周转困难成为泡影。
信用环境恶化。民间融资风险的暴露,严重破坏了当地信用环境,民间资本变的十分谨慎,宁愿沉淀在银行,也不愿意贷出去“增值”。同时,出现了银行与企业互不信任的现象,银企关系从合作走向对抗。一方面,金融机构采取减少授信、收回不贷或少贷等方式规避信贷风险,导致不少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紧张局面;另一方面,企业开始抱成团与银行对抗,纷纷表示要清理在开户银行的账户,以后不再和这些银行打交道,并且表示不打算偿还到期贷款。截至2014年末,该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9.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6%。
二、对策与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政府应按照市场化、差别化的原则,正确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积极营造企业股本流通、股本融资的市场环境,设立专项发展基金、转贷基金等,多方破解融资困境。二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严禁政府大包大揽,拉郎配,以化解金融风险为名,对“两高、一低”企业发放贷款,让“企业绑架银行”,错失转型良机。三是避免金融机构“一刀切”式的紧缩信贷,鼓励金融资源向循环经济、资源深度转化方面配置,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四是对符合发展战略的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专项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难。一是通过“以增量保存量”方式强化信贷投放,引导信贷保持合理增长,加强金融风险跟踪监测,维护区域金融稳定运行。二是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使各类市场主体有渠道筹资、有信心投资。三是通过参股、控股、收购、发行企业债等方式,寻求合作,盘活资产。四是加强银企深度合作,创新还款方式,对符合产业政策、资产优良的企业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进行虚拟还款或直接延长贷款期限,实行“短贷转长贷”、“无还款续贷”、“付息不还本”等方式,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丰富担保方式,避免担保同质化。一是探索矿权抵押担保方式,降低企业间信用担保的比例。二是通过实行企业精细化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切断担保链风险传染途径。三是银行应分类对待,尽量避开同一行业互保行为。
尽快设立“转贷基金”,满足企业过桥资金需求。当前,短期内化解企业偿贷困难风险,就是要筹集“过桥资金”,为企业“还旧借新”,金融机构续贷创造条件,避免很有可能造成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建议省政府借鉴浙江温州、丽水应对金融危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风险的经验,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各配套10亿元,设立“转贷基金”,对融资余额较大,在多家银行融资且担保链复杂,易引发连锁反应的企业,对相关银行的贷款符合续贷条件,经贷款银行审核同意并出具续贷承诺书的企业,提供5-10个工作日之内的应急贷款。探索组建“地方版AMC”,积极化解区域不良资产。目前,府谷等县区民间借贷风险暴露,依然存在非正规金融风险向正规金融传导的可能,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势必影响金融机构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财政部《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已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只可设立或授权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地方版AMC),只能参与本省(区、市)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其购入的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对外转让”。目前,杭州已经组建“地方版AMC”,无锡、温州也正申请。建议由省级政府针对各地区的不良资产数额小而量多的特点,启动探索设立“地方版AMC”工作,做好应对不良资产攀升的政策储备。
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恶意欠债不还的行为,司法部门要最大限度的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维护银行正当权益,增强银行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构建企业与银行同呼吸、共命运的良性互动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