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的活祖宗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8-18 14:47
这个和三叶虫一样古老的东西叫做鲎(huo),俗称马蹄蟹。虽也叫蟹,但其实它跟蟹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属肢口纲剑尾目海生节肢动物,反而跟蝎子、蜘蛛等具有更亲的关系。如今它们大多都呆在大西洋的缅因州到墨西哥湾,南至犹加敦半岛及亚洲地区,以及中国的金门地区。鲎这玩意看上去就像是个附有尾巴的盔甲,前部盔甲下是它的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上有六对附肢密密排在两边,第一对称为鳌肢,是专门用来捕捉食物的,而其它的五对则是用来进食和步行的。腹部相对于头胸部来说要小很多,主要是由一层层类似于书页的“书鳃”,书鳃通过有节奏的翻动并激起水流,进行呼吸。最后便是那独立的一根长而尖的尾剑了。在前进的过程中,它明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叛逆的它通常是将身体弯成弓形,钻进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后一对步足推动身体缓慢前进。
鲎活得比恐龙还要久,是进化的胜利者。而且在这4亿年的时间里,它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不得不让咱为之震惊。那么它为什么会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也许大数人都和咱们开始认为的一样,以为它和螃蟹一样,拥有坚硬的外壳,用以抵抗各种敌人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其实不然,它真正能活到今天不单因为拥有这坚硬的外壳,如果没有它那奇特的免疫系统,根本是不可能的。这种系统可以保护鲎能,让它几乎不会受到任何细菌的伤害。鲎的血液拥大量的铜离子,这些铜离子与白细胞结合形成了蓝色的血青蛋白,因此鲎的血液呈现忧郁的蓝色。当鲎意外受伤时,体内的蓝血蛋白便会释放出酵素,形成血液凝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血栓。这些血栓会将细菌阻挡在血管中,不让它们继续污染血液。同时,蓝血蛋白也会释放自然抗生素,快速杀死入侵细菌。在发明抗生素前,有无数的人因为受伤后的细菌感染而丧生。而早在几亿年前,鲎的免疫系统就让它能在细菌滋生的环境中幸福快乐地生活。
鲎身上一有这样的功能,人类怎么能放过它呢?因此有机构专门饲养大量的鲎,并抽取它身上蓝色的血。这些血液能够快速检测细菌和毒素的污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药业和食品加工业。用鲎的血液加工而成的试剂,能够卖到1.5万美元一升,规模小点儿的制药厂还根本用不起。既然鲎血如此珍贵,自然不能白白浪费,所以饲养的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抽取一部分血,然后放回水池里“养血”。这些被饲养的鲎就和用来抽胆汁的熊一样,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鲎能成功活到今天除了拥有这特异的免疫系统外,还得益于它那双有些原始却又复杂的眼睛(准确地说,它拥有两对眼睛,不过有一对只是用来感知亮度)。鲎和大多数节肢动物一样,拥有一对复眼。也就是说它们的眼睛是由一千多个小水晶体组成的一个大球体,每个小水晶不超过1/10英寸宽。它们看到东西,在脑中形成的像便是由这么多个水晶体中的形成的影像拼凑而成的,就像咱平时看马赛克一样。因为只有一千多个的水晶体,所以它们有时完全看不清楚前方的物体,只有当自己或视野中的物体移动时,鲎才看得见。虽然它的眼睛构造使得它有时像瞎子一样,却对某种物体特别敏感,那就是关乎物种延续的交配对象。这种现象放到人身上是不是可以被称作为色狼(什么都看不到,就是能看到美女)?不过这样的特性对生物来说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就是用来寻找交配对象。
每当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母鲎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行走,此时如果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所以鲎又有“ 海底鸳鸯”之称,真是一种让人感动的动物。
如今环境恶化,习惯于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鲎也逐渐多了起来,多到了可以在菜市场看见的地步。在这里《Geek》提醒大家,鲎这东西虽然能吃,但是不好吃,而且吃多了还有重金属中毒的危险,所以大家还是嘴下积德,让这位老祖宗安安静静地度过晚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