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新勢力強勢來襲 第八屆台北藝穗節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表演藝術,台北藝穗節
  • 发布时间:2015-09-02 15:12

  每年夏末,將全台北市特色空間轉為演出場域,廣納各式創意演出自由舞台的台北藝穗節,今年將在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十三日舉行。一百五十四組表演團體、六百場演出,再度創下參與新紀錄,包含台灣各地及來自港、澳、日、德等國家和地区的表演者,將為台北的夏天展開一場為期三週的表演藝術瘋狂大匯演。

  藝穗節起源於一九四七年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期間,當時有八個藝術團體未獲主辦單位邀請,因此自行籌製演出,與藝術節的節目分庭抗禮。他們以藝穗(Fringe)自居並大受歡迎,至今發展六十多年來,已成為全世界最大最受歡迎的藝術節活動。藝穗代表的是無懼邊緣,大膽冒險的自主精神,最重要的是呈現自己想表達的靈感以及如何讓創作意念「被看到」。

  自二〇〇八起,「台北藝穗節」以開放自由的理念廣納演出的團隊,無需經由評審或企劃挑選,參與者即可加入,是一年輕藝術家出人頭地的表演平台。藝穗社群的建立,讓創作者不但能因為參與藝穗,實際獲得策劃執行展演的經驗,也透過這扇窗來接獲觀眾坦率的評論反饋。在藝穗裡沒有單純的看與被看,所有的參與者以熱切的眼和冒險的心,相互激盪對藝文環境的想像,並透過觀賞與參與來支持嶄新創作。

  多樣且生活化的演出場地

  看遍台北風景

  台北藝穗節持續開發可激發表演者創意發想的非劇場空間,擴展藝術深入大眾生活,過去有優美的士林紙場、西門町紅包場等空間,深刻激盪出年輕創作者無可限量的表演才氣,映現出台北宜古宜今的精采。

  「讓藝術在生活中發生」,藝穗節滿足了這樣的想像。今年的演出場地依舊令人玩味:山上老廟改建的自然空間「微遠虎山」、台北市引以為傲的藍色公路遊艇、北投新興藝術家聚落「空場」、隱身於狹窄巷弄的旅社「SoloSingerLife」、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劉真校長故居「滴咖啡福州館」、新興小劇場的新成員「納豆劇場」等。三十五個截然不同的生活空間,加乘團隊的創意無限,少了大舞台的遙不可及,卻多了與表演者貼近的親密感,以及感受藝術與生活融合的無限可能。

  藝穗節舉辦多年,演出內容與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元,東西文化、現代與傳統並進。在生活離不開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現在,有多組團隊選擇以「網路生活」為主題,傳達他們對現今社會的觀察。「心酸酸工作室」的獨角戲《雜生少年》,邀請觀眾加入虛擬演員的Facebook好友,藉由Facebook可線上窺探他人生活的特性,無需任何演出說明,觀眾即可藉著自己的觀察揣測演出內容。「二十方」的《慾望廚餘》則以一個喜愛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祕密的女孩的角度,探討在網路上的看與被看之間,稍不注意,你我都有可能是網路霸凌者。

  戲劇演出之外,舞蹈演出仍有三十多組表演團體參與,給予觀眾更多新選擇與新嘗試。《白日夢派對─偶有不平凡》由二〇一四年榮獲「藝穗原創精神獎」的「淘克斯創意」帶來融合動畫與街舞的創意演出。擔心總是看不懂舞蹈演出,也有「十分舞蹈劇場」帶來電影感十足,號稱一定看得懂的《一杯酒之間》。兩檔舞蹈策展節目規畫亦相當精采:「複象工廠」策畫的《複象公場舞蹈文本計畫》,以肢體舞蹈重新演繹四齣歐洲當代劇本;深耕花蓮的在地舞團「婆娑舞集」取材自大自然,策畫三齣充滿東台灣情懷的舞作。

  邁入第八年的台北藝穗節,參與的表演團隊逐年增加,從第一屆的六十一組團隊增加到今年一百五十四組團隊;在過去兩年間,以喜劇、歌舞劇形式的演出也蔚為風潮,如去年勇奪「永真藝穗獎」的「鳥組人演劇團」二〇一五全新製作《原來,真的有執事?》在甫開賣兩週內就完售一空。要在藝穗節眾多的演出中找到自己屬意的演出十分不容易,基於「讓才華被看見」的精神及考量演出的專門性與獨特性,今年首度將喜劇、歌舞劇從其他類別中獨立出來,自成一類。藝穗節的觀眾能更快速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表演;而對於演出團隊來說,也能更快速且直接地找到目標觀眾。

  以戲票代替機票

  國際觀點一次看盡

  越來越多國際團隊的參與,也讓藝穗節的觀眾得以用戲票代替機票,看戲之餘還能體驗不同文化所帶來的各地觀點。由一群喜愛日本文化而留在當地創作的西方人士所組成的「橫濱劇團」,是一組以西方文化為基底,演出卻充滿日式情調的劇團,帶來全英語的戲劇演出《鬼界島》;在日本大阪小有名氣的「魔法使者劇團」,將以舞蹈、偶戲與扮裝的獨特表演方式,帶領觀眾一窺充滿驚奇的表演世界。另也有來自德國的舞蹈家「OxanaChi」,化身為著名的埃及女王《娜芙蒂蒂》,帶來融合東方、非洲與歐洲當代舞蹈的演出。

  台灣與港澳因地理位置相近,三地表演藝術的交流十分頻繁,近年來許多年輕的港澳團隊,紛紛帶著作品參與台北藝穗節演出。二度參演台北藝穗節的香港劇團「TOMOTO」繼去年探討成長的作品之後,將帶來香港社會現況反思的作品;「影話戲有限公司」以戲劇與裝置藝術,引領觀眾一同見證香港貧富差距的現實;「浪人劇場」改編香港作家西西經典作品《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探討男性主導的社會下的女性地位與自由;喜於開拓更多演出形式的澳門劇團「夢劇社×四維空間」,結合多媒體與肢體劇場,探討現代人的心理狀態。

  行動藝票亭表演藝術帶著走

  作為一個致力將表演藝術融入生活、深化表演者與觀眾關係的表演平台,台北藝穗節與台北藝術節在台北市熱鬧的四個地點─松山文創園區、中山堂廣場、自來水園區、中正紀念堂大孝門創建了聯合藝票亭,除提供販售票券服務之外,每個週末的團隊自發性示範演出,與現場觀眾做最直接的互動,都要每個人感受藝穗熱切又充滿能量的節慶氛圍。

  為更貼近「表演藝術帶著走」的理念,今年推出「行動藝票亭」,結合攤車的輕巧快拆性及藝票亭的售票、展演功能,將於暑假期間不定期出沒於台北各大市集,讓藝術文化更靠近生活!

  藝穗節的演出多為小而精妙,有些場地能容納的觀眾人數甚至不到二十人。觀眾與表演者距離如此靠近,彼此間的影響與回饋往往都是最直接的,這也是藝穗節會如此吸引表演者與觀眾參與的原因。為了更加深觀眾與藝術家之間的串連與交流,特地設立了「藝穗俱樂部」。在這個觀眾與藝術家的共享空間裡,讓蒸騰的身體和思緒暫歇,與身旁的藝穗人輕鬆交換心得、參與講座探取表演藝術相關的第一手資訊、觀賞團隊片段showcase演出、每晚八點至十點更有藝穗俱樂部的「藝穗狂放夜」,繼續帶來夜夜熱鬧不間斷的精采活動。

  在藝穗俱樂部裡,除了眾多交流活動外,還有一系列的「不能沒有你」講座,以各個不同的面向探討表演藝術在台灣的生存姿態。從劇場勞動者工會、永續劇場、電影與劇場的劇本讀劇會到群眾募資、消失的台北藝文店家對談及邀請參與過國際藝術節的表演團隊交流會等,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自由參加。

  第八屆台北藝穗節在活動期間將整座城市化身成表演者及觀眾的遊樂場,舉辦多樣化活動,串連藝穗節演出場地。所有活動皆歡迎民眾自由參加,與我們一起享受充滿創意與熱情的台北藝穗節!(文、圖由《文化快遞》提供)

  文、圖/台北藝穗節提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