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連載(四)文中我們闡述了管理者的「心念磁場管理」和「目標磁場管理」,本文將主要講述管理者的「周邊人(員工)的磁場管理」。
「周邊人的磁場管理」其實是管理者的一門用人藝術,如果管理者會用「周邊的人」,那麼其事業就會不斷成長、擴大;如果管理者不會用自己「周邊的人」,其事業很難取得更大的進步。
管理者要想用好「周邊的人」,首先要理解用人藝術的內涵。管理者用人藝術的內涵是指管理者要瞭解「周邊的人」的智力、能力、體力和潛力等,讓「周邊的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為企業獲取經濟和社會效果的一種特殊的管理技巧。
下面分五個方面來論述一下管理者的用人藝術。
第一方面:識人善用
在用人藝術上,管理者首先就要做到識人善用。所謂識人善用就是管理者要知道自己的企業缺乏哪類人,誰是企業最需要的合適人才;管理者正確選用人才的關鍵,就在於能夠正確識別人才,要做能識別「千里馬」的「伯樂」。
第二方面:任人唯信
所謂任人唯信是指管理者一旦確定某個人是自己需要的人才後,就要選擇無條件地信任他,並為他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作為管理者,我們還要敢於大膽啟用新的力量,新的合適的人才,並給他們充分授權,讓他們為自己所用,讓其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三方面:做好育人的工作
一提起育人,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老師。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管理者也是老師,不過管理者要管教的是自己的員工。管理者要不斷教育並培育自己企業現有的員工和潛在的員工,使他們更好的瞭解自己所服務的企業或公司,更瞭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能在企業中得到長足的發展。如果管理者能在知人和任人的基礎上做好育人工作,就能提高企業的綜合能力,使企業做強做大。對於員工而言,可以說管理者對自己的培養是一項授權,為自己提供了鍛煉的機會,不但能增進員工的才幹,還可以加強自己的責任心,提高工作熱情,增進工作效率。
第四方面:建立適當的賞罰機制
管理者建立適當的賞罰機制對公司留住人才很有必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公司的賞罰機制,會激發員工全力以赴,能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每個人都活在期望中,這對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
不過,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管理者要做到賞罰有據,不搞隨意性。賞罰的唯一依據是功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罰分明,才可以得人心。而且賞功罰過要不分親疏,做到公平。管理者在賞罰時,不可感情用事,要賞罰得當。此外,管理者還要做到賞罰及時,不失時機。古代軍事家孫臏主張「賞不逾日,罰不還面」,因為過時的賞罰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第五方面:學會聚人
所謂聚人,就是管理者要學會聚集各種人才,並為自己所用。要想留住人才,就要發揮人才的作用,讓各種人才在公司內都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公司有了凝聚力,才會像一艘大船一樣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上述五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而且不可分割的統一用人的體系,缺少任何一個方面,公司就有可能成為一盤散沙,失去核心競爭力,不易成功。但如果管理者做到知人、任人和育人,並在賞罰分明的基礎上做到聚人,就會吸引更多的人才慕名而來。
管理者的用人藝術體現在管理過程中的方方面面,但無論在任何方面和過程中,我們都要注意下面這幾個原則:
原則一:用人所長
管理者「識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人;反之,也只有用好了人,管理者才算是真正「識人」。「識人善用」是關係到管理者個人以及公司事業成敗的大事,因此「識人善用」應是管理者用人之道的核心。堅持識人善用的原則,既可以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量才而用。而且「用人」就要用其所長。用人所長是說管理者要著眼於所用之人的長處和優點,讓英雄有用武之地,在用人的過程中要幫助其克服自身的弱點。
原則二:不可過分苛求,須知人無完人
在用人問題上,有些管理者常會「因瑕掩玉」、「因疵廢人」。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零缺點的人在這個世上還沒有出現,因此,管理者不可過分苛求,不要拿著「放大鏡」看人、用人。公司發展所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全才」,事實上世上也不可能有「全才」,只要不是品德上的缺點,我們就可以用。
原則三:做「能放手」的管理者
管理者要學會「放手」,此處所說的「放手」就是對員工「放權」。放權是管理者將其所屬權利的一部分下放給員工,從而使員工獲得完成任務所必須的客觀條件。當然,放權也意味著賦予員工相應的責任,即員工為該項任務的完成所應承擔的責任。放權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對員工而言,放權給他們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可以增進他們的才幹,可以加強他們的責任心。
對管理者來說,放權可以把管理者從繁瑣的事物中解放出來,還可以補救管理者自身才能的不足,充分發揮員的專長,同時也可以發揮管理者本身的專長。
原則四:管理者要合理導向「周邊人」
合理導向是指管理者對「周邊人」的使用,並不是完全根據工作需要和組織服從,更不是簡單地強迫命令,甚至以權勢壓人,而是根據他的能力、興趣、潛力、發展方向進行意向性的崗位選擇。這種選擇有較大的自由度。管理者要充分考慮環境的作用,要理解和支持個人的興趣,要注意積極個性的發展,還要促進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結合。
管理者堅持合理導向原則的目的,在於使員工與環境和工作相適應,而不是使環境和工作適應人。也就是說,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和誰一起工作」,而不是關心「自己幹什麼工作」;開始關心工作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關心工作報酬的多少。
……